-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研究
来源:电工技术 发布日期:2023-12-25
电动汽车的普及带来了汽车领域的市场变革,建设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成为推广新车的关键助力。由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已具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充电设施建设的规模也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优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布局规划模式是节约建设资源、推动电动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布局规划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以期探索优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
电动汽车绝缘电阻测量方法探讨
来源:质量与标准化 发布日期:2023-12-25
本文基于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18384–2020)中关于电动汽车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通过引入不同的标准电阻值来分析不同阻值的标准电阻对电动汽车整车绝缘电阻的影响,旨在为准确测量电动汽车绝缘电阻提供理论依据。
-
国家奥体中心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研究与应用
来源:电工技术 发布日期:2023-12-25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领域。以国家奥体中心作为典型案例,对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进行了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光伏发电、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高效可行的光伏充电站方案,实现了电能的可持续利用和光伏发电的高效运营。该研究为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
考虑电动汽车充放电的输配协同能量-灵活性市场出清机制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发布日期:2023-12-22
为应对输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迫切需求,挖掘配电网分布式资源的灵活性支撑潜力,首先,构建市场环境下电动汽车的车-网互动响应模型,分析不同充放电方式下电动汽车的需求响应能力,为电动汽车参与市场环境下电网调度控制提供模型基础;然后,计及配电网运营商对需求侧灵活性资源的聚合作用,以购买电力和灵活性资源总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考虑电动汽车充放电方式的输配协同能量-灵活性市场出清模型,通过协调控制输配电网中各类灵
-
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端子专利技术发展
来源:汽车电器 发布日期:2023-12-20
文章介绍最近行业中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端子专利技术研究进展情况。高压连接器端子壳体通过冲压成型代替机加工方式可降低加工成本。高压连接器端子一般采用簧片接触点的分层设计来降低插拔力。叠片连接器的孔状弹性臂是降低叠片端子插拔力比较好的方法。通过接触片双层设计、不锈钢加强、簧片焊接、线簧引入可提高高压连接器端子电性能的可靠性。
-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方法研究
来源: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3-12-20
针对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充电过程中存在充电成本高、车主满意度低和充电桩的利用率不均衡等问题,以停车场运营商的利润和车主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充电调度模型,设计一种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GASA)对模型进行求解,将GASA算法与无序充电调度策略和两种常见元启发式算法进行实验数值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寻优性能,为推动新能源电动汽
-
电动汽车质子膜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3-12-20
为探索更高效能、更稳定的电池体系,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工作温度范围和循环寿命,准备制备电池各组成结构所需的试剂与原料.采用组合制备的方法分别制备质子交换膜单体、交换膜聚合物及其薄膜、膜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并将几种组成部件按照固定的结构组合到一起,完成质子膜燃料电池制备.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制备得到电动汽车用质子膜燃料电池的导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出的质子膜燃料电池导电率为96.7%,且其能够输
-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分析
来源:电子技术 发布日期:2023-12-20
阐述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具有随机性的特点,探讨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首先确定电动汽车出行的特征量,再结合马尔科夫链预测电动汽车在不同目的地的状态转移概率,最终得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预测结果。
-
电动汽车充电站接入配电网的方案分析
来源:电子技术 发布日期:2023-12-20
阐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及特性,电动汽车充电或换电系统中接入原则、电能质量的影响,探讨充电站接入对区域配电网容量的影响,包括区域负荷量模型、负荷特性的影响、对电网负荷的冲击。
-
考虑充放电激励机制的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能量-调频市场多阶段运营策略
来源:电力自动化设备 发布日期:2023-12-20
完善电动汽车(EV)主动参与充放电双向互动调频的激励机制,综合考虑EV充放电行为在能量-调频市场中的多阶段交互影响,有利于准确评估聚合商参与电力市场的收益。提出了EV聚合商参与多品种市场的多阶段运营策略,以实现聚合商的运营收益最大化。基于充电行为特征的统计数据,建立单体EV的功率及能量响应边界,并考虑用户参与充电和放电控制的差异性,结合用户自身偏好、电池损耗,提出EV集群的充放电激励机制,并在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