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在多对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来源:汽车文摘 发布日期:2024-11-13
将无线充电引入电动汽车领域,可以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用户无需插拔充电枪即可完成充电,极大地降低了充电带给用户的额外使用负担。为应对多车对多桩的复杂应用场景,需要一种基于中心节点架构的多对多无线充电系统解决方案。首先,方案在地面端设备间引入了中心节点的概念,由中心节点负责管理多个地面端设备,中心节点与地面端设备通过CAN进行通信,组成一个局域网络。其次,方案提出了一套局域网络内的寻
-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在多对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来源:汽车文摘 发布日期:2024-11-13
将无线充电引入电动汽车领域,可以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用户无需插拔充电枪即可完成充电,极大地降低了充电带给用户的额外使用负担。为应对多车对多桩的复杂应用场景,需要一种基于中心节点架构的多对多无线充电系统解决方案。首先,方案在地面端设备间引入了中心节点的概念,由中心节点负责管理多个地面端设备,中心节点与地面端设备通过CAN进行通信,组成一个局域网络。其次,方案提出了一套局域网络内的寻
-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共模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来源:汽车技术 发布日期:2024-11-12
针对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共模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Markov)过程的伪随机载波频率三段式等效零矢量脉宽调制(PRF-AZSPWM)策略。在等效零矢量作用的基础上,该策略引入双态Markov链生成随机合成信号,使载波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化,同时选择合适的传递概率,将谐波能量扩展到更宽的频率范围。仿真结果表明,提出方案有效降低电驱动系统的共模干扰水平,并通过样机试验进一步证明了提出策略
-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共模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来源:汽车技术 发布日期:2024-11-12
针对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共模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Markov)过程的伪随机载波频率三段式等效零矢量脉宽调制(PRF-AZSPWM)策略。在等效零矢量作用的基础上,该策略引入双态Markov链生成随机合成信号,使载波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化,同时选择合适的传递概率,将谐波能量扩展到更宽的频率范围。仿真结果表明,提出方案有效降低电驱动系统的共模干扰水平,并通过样机试验进一步证明了提出策略
-
计及电动汽车充电站接入的电网承载力鲁棒优化研究
来源:电工技术 发布日期:2024-11-10
传统方法在电网承载力鲁棒优化中未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接入对电网影响,导致电网短时负荷率仍旧较高,且电网承载力仍旧较差,优化效果并不理想,为此进行计及电动汽车充电站接入的电网承载力鲁棒优化研究。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接入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影响,以电网线路电压越限率最小、网损最小、短时负荷率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再结合目标函数和电网承载力鲁棒优化需求,设定电网功率平衡、容量及电压约束性条件,建立电网承
-
基于主从博弈的含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区间优化调度
来源:电工技术 发布日期:2024-11-10
“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和分布式能源的比例不断提高,而虚拟电厂为解决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并网提供了重要思路。由于车网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且可调度的电动汽车数量和分布式能源出力均存在不确定性,这对优化调度工作带来了困难。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基于区间优化理论的车网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上层模型以虚拟电厂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采用区间优化理论描述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更新的电价信息传输至下层模型;下层模型以
-
基于主从博弈的含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区间优化调度
来源:电工技术 发布日期:2024-11-10
“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和分布式能源的比例不断提高,而虚拟电厂为解决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并网提供了重要思路。由于车网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且可调度的电动汽车数量和分布式能源出力均存在不确定性,这对优化调度工作带来了困难。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基于区间优化理论的车网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上层模型以虚拟电厂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采用区间优化理论描述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更新的电价信息传输至下层模型;下层模型以
-
数据驱动的电动汽车充电调度建模与优化综述
来源:电工技术 发布日期:2024-11-10
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是电力系统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平衡发电与用电、有效消纳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分析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行为、电动汽车的电力需求预测、充电调度优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整理,梳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此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电动汽车充电调度的理解,还将推动电力系统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
考虑电动汽车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来源:电工技术 发布日期:2024-11-10
为提升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营经济性与新能源消纳能力,引入场景分析方法并考虑电动汽车的充放电特性,构建了考虑负荷侧需求响应和电动汽车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上层模型以负荷波动和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分时电价的需求侧响应和热负荷需求侧响应。下层模型考虑电动汽车充放电模型,确定各单元的出力状况,通过拉丁超立方采样法模拟出4个不同的仿真场景。算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需求侧响应和电动汽车的优化调度模型能
-
基于社会物理信息系统的异质电动汽车充电优化策略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4-11-10
本文指出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及其在电力系统调度和需求侧响应方面的潜力非常值得关注;具有异质电动汽车的智能电网已经成为社会-物理-信息系统(CPSS)。本文根据异质电动汽车充电数据和行为分析,建立了基于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充电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电网负载能力和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要,以充电站利润最大化、减小电网波动为目标,有效地实现了电动汽车用户、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