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轻化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20-02-28
随着国家在环保、技术等方面对纺织印染行业要求的提高,企业迫切需要掌握一定前沿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对河南工程学院轻化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提出具有新工科专业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轻化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培养纺织工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
新工科背景下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0-02-20
新工科的背景下,社会对电子线路等方向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频电子线路作为通信技术领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人才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目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教学质量亟须提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实验环节、考核方式、小班授课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来源:中外企业家 发布日期:2020-02-17
本文对"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出了项目化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初步设想。旨在培养学生对机电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制图》课程面向工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发布日期:2020-02-15
提出了多种措施对课程进行改革。包括:以工程能力为导向,整合及优化课程内容;并将工程案例及科研成果简化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种设计软件及地方资源,解决理论和工程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等。本门课程的实践研究结果,可以为化工专业工程类课程开展面向工程的教学模式提供可借鉴的路径和方法,同时,为其他工科专业工程类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慕课教学在高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0-02-05
随着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新产业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同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工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学科,更应该适应传统化工转型升级的需要,加快培养模式的转变,使高校化工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好地衔接。
-
浅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工专业英语教材的编著
来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发布日期:2020-02-01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为工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工程学科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教学在工程教育改革中承担了培养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人才这一重任。本文基于对国内化工专业英语教材的调研与分析,浅议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方向。
-
基于OBE理念的“汽车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0-01-25
为培养合格的新工科专业人才,适应当前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升级,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专业的主干课汽车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分析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方向,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以及课外学习资源的补充等几个方面实施具体的改革措施,从而培养符合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需求及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
“固高模式”新工科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0-01-22
"固高模式"是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多年坚持的一种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企业的核心技术为载体,以创新技术发展为依托,以学生实训实战培训模式为基础,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这种模式印证新工科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及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得出与时俱进、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科技风 发布日期:2020-01-20
新工科建设,其主旨是进行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以更高效手段培养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所以要进行专业的课体系改革建设,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教学环境和开发融入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课程,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
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0-01-20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既是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大众进程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工科建设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抓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专业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上,一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优秀师资团队,二要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效果评价及反馈体系,三要融入现代教育方式方法,四要建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