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新形势 助力新发展——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新工科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
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0-04-15
论述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程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发现新工科专业评价能诊断工程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教必蕴育育必铸灵"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思想能充实新工科发展的内涵,而工程教育认证为新工科规范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
基于新工科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故障诊断学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0-04-15
机械故障诊断课程传统教学存在内容陈旧、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应通过修订课程大纲、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评价方面,在考核学生基本理论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增加考核复杂工程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
-
CDIO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0-04-01
新工科背景下把CDIO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借鉴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选取能够满足教学大纲,综合性较强的工程项目,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教学组织实施、评价体系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完成工程项目,培养具有项目开发设计、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精
-
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0-03-1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文章分析了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需具备的条件,给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举措,将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用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实践经验将为高校新工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0-03-18
文章以我校机械工程专业为例,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动态适应能力的交叉复合型工程人才,我们从新结构、新方法、新内容、新评价等方面对专业教学、实验、实践等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建设。
-
以“新工科”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以广西大学为例
来源: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0-03-15
针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新工科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以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含制图类、力学类、机械设计类、测试控制类等课程)进行系统改革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适应新工科教学理念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平台建设、评价体系改革等。
-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0-03-15
在"新工科"背景驱动下,要求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产学结合、学科交叉和创新实践,而在新工科人才培养当中,实践教学无疑是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在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非工科高校电子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科技风 发布日期:2020-03-09
非工科高校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基础不足,为达到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产学研合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建立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长期深入合作,不仅可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调整课程设置,以弥补学生基础弱的短板。
-
新工科背景下纺织面料设计人才培养实践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20-02-28
探讨纺织工程专业纺织面料产品设计方向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以及满足纺织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课程内容优化方面体现新工科理念,强调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培养兼具传统纺织工程知识结构和将信息技术融于纺织面料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对纺织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启示——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20-02-28
如何加快适应新经济对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是近年来传统工科升级改造的主要动力。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经过10余年的建设,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专业建设获得行业的广泛认可。通过分析总结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经验,为纺织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