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化工专业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02-25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化工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建设,开展微视频录制,拓展实验和仿真实验开发,建立一套集线上资源、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课程考核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为一体的信息化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工程素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化工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
农业机械专业理论力学课程工程化教改实践
来源:中南农业科技 发布日期:2023-02-25
对农业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力学的工程化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指导学生从习题、例题中找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计算,体会理论力学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其次,选取了部分工程实例进行3D建模,构建工程化的素材库;再次,指导了部分学生参与农业机械学科竞赛,按照工程需求、运用理论力学的原理,设计了若干新型农业机械装置;最后,带领学生下农机企业,发掘拖拉机中理论力学的应用实例。该次教改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加了一
-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探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3-02-22
针对“食品贮藏与保鲜”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与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更新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和整合教学资源、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食品贮藏与保鲜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矿山机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来源:科技风 发布日期:2023-02-20
本文针对“矿山机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时空耦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新模式,即跨越时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将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和课后练学整合为有机的统一体,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3-02-20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据其课程特点,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推进“新工科”建设及当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实际情况,挖掘和梳理食品化学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在教学内容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着力构建“大思政教育”理念和新工科格局背景下的综合性高等本科院校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3-02-20
基于新工科背景,研究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问题。结合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分析学科专业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及课程组积累的课程思政内容,围绕提升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2个主体作用,就该课程在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建设理念思路及建设方法,提升教师能力、培养学生兴趣,重构教学内容与探索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
-
基于机械基础课程的科研反哺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发布日期:2023-02-20
为使机械基础课程真正满足贴近实战开展教学的要求,以科研反哺教学改革模式为研究对象,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构建科研实践平台和建立科研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机械基础课程的“双主线”教学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3-02-20
“食品毒理学”课程包含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课题组遵循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教育教学理念,分别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究,达到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后期培养从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与评估领域的人才建设发展提供基础。
-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高教学刊 发布日期:2023-02-18
为适应现代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培养面向新工科的创新性人才,该文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提出“两层次三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现代设计方法牵引教学、科学前沿研究融入教学以及理论课堂与实践课程的贯通融合,构建基于现代设计方法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培养具备解决多学科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创新型人才提供有效方法,也可为其他相关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课程思政融入食品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来源:高教学刊 发布日期:2023-02-18
该文基于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育人要求,探索物理化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方法。首先,提出要以专业需求来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其次,从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科研中发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落实思政元素并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入,从而加强和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最后,探讨教学方法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改革,以提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程的关注与参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