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4-05-24]
上市券商是打造一流投行及投资机构的核心力量,也是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 的关键环节。2009 年,证监会首次发布《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并分 别于 2010 年、2020 年进行了修订,但从实施效果看,我国上市券商在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合规风控等方面与国际一流投行还有很大差距。2024 年 4 月, 新“国九条”颁布,同日,证监会就《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等 6 项制 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作为“1+N”制度体系中的“N”,与新“国九条”共同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金融业] [2024-05-24]
泡沫危机爆发后日本寿险业陷入长达二十年的利差损,前后共有七家寿险公司相继破产,反观我国寿险业,负债及资产均优于彼时的日本。利差损的爆发时期(1990-2001 年),非“一日之失”,而是风险长久积累后的逐渐爆发。风险积累:1990 前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叠加较高的预定利率,1960-1990 年寿险保费收入 CAGR 高达 16.9%,寿险深度由 1.6%大幅提至 6.2%,且预定利率在 6%以上,再是超长期储蓄产品占比提升,积累了大量的、高成本的、超长期负债。风险爆发,泡沫经济破灭导致股市和房市先后崩盘,长端利率快速下行,而彼时行业资产结构配置非常激进(1990 年国债占比仅 3.8%,贷款、股票高达 37.9%、 22%),且资负久期缺口高达 10-15 年,因此利差损危机开始爆发。
[金融业] [2024-05-24]
低信贷不等同于经济支持力度弱。信贷总量增速从两位数的高增变成个 位数,但当前信贷增速“换挡”不能与“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划等号。一是政策对资金空转愈加重视,关注点从“量”变成“质”。二是金 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优化,对总量有下拉影响。三是各省贷款增速与经济增速无必然联系。总体看,央行的思维可能已经改变,不追求信贷高增,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也做了调整,这些变化一脉相承。
[金融业] [2024-05-24]
近年来,美国主权债务持续增长,美国国债余额屡创新高且尚未看到逆转迹象,美国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甚至美元信任风险浮出水面。美国债务持续高增的背后本质是一个始于原始赤字的三角恶性循环,为控制该循环风险,减赤控债较为科学但对美国而言难行。凭借美元地位优势和诸多约束,短期内让“雪球”一直滚动下去可能性更高,但不可避免会有诸多外溢效应,包括利率上下两难、通胀韧性风险、美元信任风险等。
[金融业] [2024-05-24]
传统信用风险指标存在滞后性,我们基于交易特征构建的信用风险监测指标领先传统指标 1-12 个月,高风险组合年化负向超额 6.3%,剔除信用风险组合之后,低估组合年化提升 1.0% 至 18.8%。
[金融业] [2024-05-22]
3 月贷款余额增长改善,源于在香港使用的贷款增长。2024 年 3 月贷款余额环比+0.80%,结束 11 个月以来的负增长,较上年末增速仍为负(-1.0%)。余额环比的改善主要源于在香港使用的贷款余额的增长。
[金融业] [2024-05-21]
山东战略定位清晰,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和北方经济发展战略支点。山东地理位置具有独特性,战略地位较强,港口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出海口及海内外贸易的枢纽,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地位。山东省当前定位为促进南北均衡发展、东西陆海统筹,作为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2021 年,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确立“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确立。2023 年胶东圈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为 41.4%,省会圈次之(37.3%),鲁南圈为最末(21.3%)。
[金融业] [2024-05-21]
在“央行—商业银行”货币体系下,央行通过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向商业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则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进行信用派生。央行的操作行为都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的操作行为对应的资产负债端的科目也不一样。因此,深入把握央行资产负债表对于我们理解央行的行为至关重要。
[金融业] [2024-05-21]
国内数字人民币扎实推进,应用场景持续拓宽。自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以来,相关配套政策持续出台,通过明确的法规和积极的引导措施,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和支持,数字人民币已被应用于零售支付、跨境汇款、政府补贴发放等多个场景。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逐步扩展到覆盖全国 17 个省市和 26 个地区,试点的不断深入带动了数字人民币的快速发展,根据央行数据披露,截至 2022 年末,流通中的数字人民币余额为 136 亿元。与此同时,政策的不断完善还促进了数字人民币与现有金融体系的融合,推动了金融创新,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数字人民币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深入拓展,预计其将在促进金融包容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以及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金融业] [2024-05-21]
2023 年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各类银行净息差普遍下跌,净利润增速下滑,商业银行或难以通过“利润转增”等内源性补充渠道来补充净资产。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上行,引起资本充足率下降,核销规模和风险拨备计提增加,削弱了内源性渠道的补充作用,加剧银行资本金不足。在当前经济恢复、加力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银行信贷投放的持续增长加剧了银行的资本消耗,商业银行需要扩充资本以支撑信贷投放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