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3-11]
机构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的不断升级,物流地产市场迎来了一轮爆发式增长。物流整体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不足3亿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超过100亿元。业内分析认为,新零售业态正推动着“人、货、场”等商业要素的重构,催生物流地产成为新的资本风口。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3-11]
铁总就八轴货运电力机车采购项目(50台)、C80B型铁路货车采购项目(7998辆)进行公开招标。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全线获批,拟于2021年12月通车试运营。SEMI公布最新出货报告,今(2018)年1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出货金额达23.6亿美元,较去年12月的最终数据24亿美元下降1.4%,但较去年同期18.6亿美元仍成长27.2%。总投资108亿,华灿光电拟在义乌投建先进半导体与器件项目。建议关注铁路设备和半导体设备板块。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18-03-10]
旅游景区行业内生瓶颈:客流量达天花板+门票价格提价空间小。景区因自身接待能力限制和天气影响,客流量已达天花板,门票价格受政府政策限制提价空间小。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3-10]
近期,新版《民航航班时刻管理办法》出台,对航班时刻分类管理、航班时刻历史优先权资格、航班时刻优先配置量化规则等做了明确规定和重大改革,办法将于 2018年 4 月 1 日起实施,是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落实,鼓励竞争,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3-10]
2018 年初以来物流板块一些个股如普路通等表现抢眼,考虑到2016 年初至今物流板块平均下跌了36%,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且
物流行业2017 年景气度明显回升,2018 年尤其是与C 端相关物流板块仍将维持高增速,我们认为优质的物流股票已经出现买点,通过梳理物流公司的市盈率和基本面情况,我们选出六只优选组合(2018 市盈率低于20 倍,且靠近C 端,盈利增长无虞)和四只关注组合。建议关注优选组合和关注组合近期可能出现的机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3-07]
以发展协调均衡的交通网络体系为目的,基于GIS平台构建了城市群交通网络载流模型,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对县域交通网络的载流能力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载流总程值和实际载流总程值的计算,得出各县区的道路缺口里程及区域综合承载能力。结果显示,理论载流总程值较高的县区较多,市辖区较低;各市辖区实际载流总程值较高,县区较低;理论上,市辖区的交通相对较松缓,道路建设水平较高,而县区交通相对紧张,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最后提出,面对市区交通拥堵的现实情况,应加强高速路扩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完善地下交通,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等,提高居民低碳出行意识,缓解道路压力;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县区应加大政府投资扶贫力度,加强基础型干路如省道、县道的建设,完善支路建设,扩大公路网络覆盖面。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3-0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成为了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现代化物流体系的构建对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农村物流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对农村物流的运作模式创新和调整进行多方位的研究,为农村物流体系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3-07]
随着我国沿海一些新港口、新港区的建设以及部分重要运输系统码头布局的优化调整,部分非主要港口在区域经济和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同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批新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对相关港口的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回顾了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布局规划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主要港口布局方案适时调整的必要性,建立了主要港口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了定量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备选港口进行综合论证,并根据指标评价结论,提出了理论上的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调整方案。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3-07]
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普遍面临交通拥堵问题。本文首先从宏观上阐明交通拥堵问题的症结所在,即片面关注城市交通的平面布局与延展,路权分配不合理,导致交通构成的单一化趋势,注重量级调控忽视对整体交通格局的把控。其次以厦门市立体式交通建设探索为例,结合庆阳市旭日东方示范区空中步道设计等具体建设规划和落成项目,通过借鉴垂直都市主义,整体都市主义等建筑学方法论,廓清立体化交通模式的建设逻辑。倡导交通空间的多维度利用,完成从平面化织体的交通形态向立体化接驳的交通空间转变。与此同时,注重交通内部的多元化组合结构。形成空间效能优化,交通组合多变的立体化交通模式。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03-07]
针对当前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关注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实际应用问题、城市交通缓解拥堵措施问题,以及共享单车出现引发的道路空间划分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如下观点和结论:一是科学应用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指标,不应将其作为短期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的统计指标,也不应为了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而提出过高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目标;二是对于城市拥堵状态应有理智的认识,缓解拥堵不是无限增加道路网密度、无限提高车速,而是使道路能够有序地运行;三是对于新兴的共享单车,在鼓励发展的同时,应深入研究非机动车通行和停车管理问题、逐步实施道路的空间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