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2025-06-05]
对比我们在 2024 年底对今年的展望(参见《内需温和回升,外围波动加大》,2024/11/4),2025 年至今的宏观走势不乏惊喜,但也经历了一些超预期的波动。一方面,传统周期走势与我们此前预测大体一致:地产周期“磨底”,内需、尤其是消费增长亦出现回暖迹象。但超预期的是,内需减速带来的价格压力缓解后,生产效率提升(成本优化)的趋势变得更为显性化。 DeepSeek 等高科技企业点燃投资中国“工业化 4.0”的热情,私有部门资本开支、尤其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周期出现复苏迹象。同时,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在 4 月 2 日至 5 月 12 日的短短几周,美中关税水平经历了“过山车”走势,对美出口也从一度几近中断戏剧化地恢复至“有序减速”。
[综合] [2025-06-05]
我们在 5.25《6 月脉冲》中提示,海外短期很难发生大危机,而国内“超常规政策”空间打开,6 月市场易上难下,可阶段性寻找高弹性机会,并购重组可能成为重要机会。5.7 国新办发布会后,并购重组政策落地再次进入快车道,多起重磅并购重组项目正在开展,市场情绪再次被点燃。
[综合] [2025-06-05]
5 月制造业 PMI 为 49.5%,前值为 49.0%。具体分项来看:1)PMI 生产指数为 50.7%,前值为 49.8%,回升 0.9 个百分点。2)PMI 新订单指数为 49.8%, 前值为 49.2%。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47.5%,前值为 44.7%。3)PMI 从业人员指数为 48.1%,前值为 47.9%。4)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为 50.0%,前值为 50.2%。5)PMI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 47.4%,前值为 47.0%。
[综合] [2025-06-03]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174 亿元,同比增长 5.1%,增速环比-0.8pct。整体来看,4 月线下延续平稳增长,线上消费有所加速。4 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5.1%,增速环比-0.8pct;餐饮收入同比增长 5.2%,增速环比-0.4pct。1-4 月实物商品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5.8%,比 Q1 加速 0.1pct,占社零总额的比重为 24.3%。4 月各线 下业态中,限额以上便利店、专业店、超市、百货店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 9.1%、6.4%、5.2%、1.7%,其中超市百货增速环比回暖。
[综合] [2025-06-03]
根据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5 年 4 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 160 笔并购交易,数量环比下降 13.0%,同比下降 38.2%。其中披露金额的有 87 笔,交易总金额约为 561.74 亿人民币,环比下降 23.2%,同比上升 23.6%。
[综合] [2025-05-30]
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恢复偏慢;剔除收入与疫情影响后,服务消费倾向也明显低于历史趋势。2024 年,疫情对消费场景的约束消退,但服务消费复苏节奏较慢,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为 13.9pct,而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的缺口仅 2.9pct、6.2pct;从消费倾向看,商品消费、特别是可选商品恢复情况均好于服务消费,意味着收入或并非约束服务消费修复的主因。
[综合] [2025-05-30]
哪个阶段人均消费支出最高?我们参考朱勤和魏涛远(2015)的论文《中国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模式量化与分析》的计算方法,利用 2010-2022 年 CFPS 数据(北京大学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计算了我国居民个体(有别于家庭)消费支出的特点。我们发现,2010-2022 年我国居民消费的年龄结构大致呈现倒 U 型,在 30-40 岁达到一生的消费高峰期,随后回落。
[综合] [2025-05-29]
4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174 亿元,同比增长 5.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3548 亿元,增长 5.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4 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2376 亿元,同比增长 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4798 亿元,增长 4.7%。按消费类型分,4 月份,商品零售额 33007 亿元,同比增长 5.1%;餐饮收入 4167 亿元,增长 5.2%。按零售业态分,1-4 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超市、百货店和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9.1%、6.4%、5.2%、1.7%和 1.4%。
[综合] [2025-05-29]
4 月,外部环境波动,国内经济整体走势相对平稳,经济动能修复继续。尽管 4 月受超预期高关税冲击,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出现阶段性回调,下行压力增加,但经济整体走势相对平稳、可控,经济结构调整继续,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稳预期”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稳增长”政策有待进一步持续发力,经济内生动力需进一步修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 [2025-05-28]
我国科创债市场历经多阶段政策优化,从 2015 年“双创债”的初步探索,到 2022 年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同步推出科创公司债和科创票据,2025 年政策支 持进一步加码,央行提出构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5 月以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 随后交易商协会、交易所迅速响应,也制定发布相关通知。我们将 5 月以来一系列支持科创债发行的政策称为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