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1.索氏提取法测定黏红酵母含油量的改进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分别用索氏提取的传统法和改进法测定了黏红酵母菌体含油量,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了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按照传统增重法测定废水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发酵黏红酵母菌体的含油量分别为16.2%和9.3%,而用改进后减重法测得其含油量分别为20.6%和15.3%;SPSS分析表明,传统索氏增重法计算平行试验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002 9和0.008 1,改进减重法计算平行试验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0008和0.0046.可见,传统增重法测定黏红酵母菌体含油量数据偏小,而利用改进后的减重法测定准确度较高,餐厨固体垃圾含油量的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改进后的减重法优于传统增重法.
关键词:索氏提取;黏红酵母;含油量;SPSS分析
-
1242.GC-MS法用于食用油中EPA、DHA酯化反应的评估及含量测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三氟化硼-氢氧化钠-甲醇回流法酯化食用油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该酯化反应过程进行了酯化率的评估,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食用油中EPA和DHA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EPA和DHA酯化率高达95%以上;建立的线性方程在20 ~1 200 mg/L范围内相关系数大于0.999,产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72% ~ 7.09%之间.该方法稳定、准确、可行,线性定量范围宽,适合于多种食用油中EPA和DHA的定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EPA;DHA;食用油;GC-MS;EPA;DHA;edible oil
-
1243.组合微生物发酵提高豆粕品质的方法与优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组合发酵豆粕,通过研究不同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对发酵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旨在确定豆粕适宜的发酵参数以及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想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枯草芽孢杆菌4%、酵母菌5%、乳酸菌2%,料水比1∶0.9,发酵的起始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 h,培养基的初始pH为自然(自来水).豆粕发酵后可有效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豆粕发酵后蛋白质含量提高12.12%,而氨基酸态氮含量发酵后是发酵前的10.87倍.发酵豆粕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改善了豆粕品质.
关键词:豆粕;发酵参数;胰蛋白酶抑制剂;粗蛋白质;氨基酸
-
1244.植物油料与植物油中砷含量检测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集砷矿产资源区、一般地区和进口的植物油料并对其压榨取油,分别采用压力消解-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及溶剂萃取-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油料和对应植物油中的砷含量.结果显示,植物油料压力消解前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取样量0.500 0 g,消解液第1次添加量为HNO34 mL、H2O2 1 mL,第2次添加量为HNO3 4 mL、H2O2 3 mL,消解初温90℃,消解1h,消解终温160℃,消解5h;在最佳条件下可将植物油料样品消解完全.所测15个植物油料样品及8个植物油样品的砷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砷矿产资源区植物油料及植物油中的砷含量略高于一般地区;植物油料与对应植物油中的砷含量基本呈正相关;溶剂萃取-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砷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3% ~ 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9%.
关键词:植物油料;植物油;氢化物原子吸收;压力消解;砷含量;plant oil seeds;plant oil;HG-AAS;pressure digestion;arsenic content
-
1245.麦胚蛋白酶解产物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通过控制不同酶解时间制备麦胚蛋白酶解产物(WGPIH),结合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MTT法比较研究WGPIH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抗氧化作用,并利用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PC12细胞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酶解时间为240 min的产物(WGPIH5)在不同抗氧化模型中均呈现最强的活性,Fe2+螯合能力的IC50为(0.37±0.05) mg/mL; WGPIH5质量浓度为5mg/mL时,TEAC值(Trolox)可达(0.81±0.01) mmol/L,可有效抑制亚油酸体系的自氧化;WGPIH5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可使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32.85个百分点;扫描电镜观察WGPIH5可保持PC12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凋亡小体的出现.
关键词:麦胚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活性;PC12细胞;氧化应激;wheat germ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antioxidant activity;PC12 cell;oxidative stress
-
1246.离子液体催化亚临界水水解大豆皮制备还原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以大豆皮为原料,在亚临界水中,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大豆皮水解制备还原糖.结果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大豆皮纤维素水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其中双-(3-甲基-1-咪唑)亚丁基二硫酸氢盐的催化活性最高.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的水解条件,得出在水解温度175.4℃,水解时间5 min,液固比80(80 mL蒸馏水与1 g大豆皮比值),离子液体用量0.11g的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50.78%.
关键词:亚临界水;离子液体;大豆皮;还原糖;subcritical water;ionic liquid;soybean hull;reducing sugar
-
1247.双螺旋榨油机榨螺参数与榨膛内压力的关系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双螺旋榨油机榨螺参数与榨膛内压力的关系.根据现有双螺旋榨油机榨螺的实体模型,通过构建榨膛内油料的几何模型,运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榨膛内的油料进行分析,得出榨膛内油料受到的压力沿着榨螺螺旋线方向递增,而非沿着榨螺轴线方向变化;榨螺的结构参数及压榨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与榨膛内油料所受压力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双螺旋榨油机;榨螺参数;榨膛压力;twin-screw press;worm parameter;barrel pressure
-
1248.气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润滑油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建立了高温气相色谱快速分析棕榈油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FAME)酯交换反应样品中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trimethylolpropane fatty acid trimester,TFATE)的方法.采用DB-1 ht型毛细管柱(15 m×250 μm×0.1 μm),柱温条件为:起始温度50℃,以50℃/min升至220℃,以30℃/min升至290℃,以40C/min升至330℃保留2 min,以30℃/min升至370℃保留3 min;载气为高纯氮气,进样口380℃,FID检测器400℃,分流比20:1,进样量为1μL.制备了TFATE的标准样品,并验证了标准样品的纯度,建立了TFATE的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范围0.5~ 20.0 mg/mL内峰面积与被测物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试验表明,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64%~ 98.06%之间,RSD在0.20%~ 0.45%之间,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关键词:生物润滑油;气相色谱;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毛细管柱
-
1249.双光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小麦粉中的砷和汞总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应用高压消解-双光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总砷和总汞,研究了消解液、酸介质及其浓度、预还原掩蔽剂、预还原反应时间以及所可能存在的金属离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消解方法、消解条件和试验参数进行了改进,并指出了关键点控制要素和实际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在理想试验条件下,能够较好地解决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干扰问题,对砷和汞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 ~ 200.0 μ g/L和1.0~100.0 μ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06%~ 99.57%和95.57%~100.10%,RSD分别为≤3.64%和≤4.51%,测量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压消解;原子荧光;砷;汞;high pressure diges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s;Hg
-
1250.莜麦馒头配方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以面团及莜麦馒头pH、莜麦馒头含水量、质构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评价,研究了莜麦馒头的配方,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莜麦粉可改善馒头的风味和质构,提高馒头的含水量,且对面团中酵母活性几乎无影响.莜麦馒头的最佳配方为:莜麦粉与小麦粉的最佳混合比例为15/85,加水量为75%,酵母和CMC-Na的添加量分别为0.5%和0.08%,该配方下制备的莜麦馒头莜麦风味浓郁,品质较好.
关键词:莜麦馒头;配方;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