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9 篇 当前为第 128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271.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为了提高樟树籽油的出油率和品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樟树籽油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功率为自变量,樟树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显示,模拟得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拟合性好,樟树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液料比14 mL/g,提取时间31 min,超声功率120W,在此条件下,樟树籽油提取率理论值为36.83%,验证实测值为37.45%,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68%.
    关键词:樟树籽油;超声提取;响应曲面分析法
  • 1272.紫苏饼粕蛋白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紫苏饼粕为原料,对紫苏蛋白质的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取提取液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纤维素酶添加量4个单因素进行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对紫苏蛋白质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 5.0,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55℃,纤维素酶质量分数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紫苏饼粕蛋白提取率达到38.2%,纯度达到84.5%,得率最高可达86.5%.
    关键词:紫苏饼粕;纤维素酶;蛋白质;提取
  • 1273.不同地区茶叶籽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茶叶籽油是我国新批准的新型可食用植物油,目前人们对其了解和研究还比较有限.为丰富茶叶籽及茶叶籽油的研究数据,选用了我国9个地区的茶叶籽及其所制得的茶叶籽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叶籽的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范围在22.6% ~ 33.1%之间,淀粉含量也与地域有关;不同地区茶叶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两个评价植物油品质最为重要的指标差异较大,而相对密度、碘值和皂化值差异不大;茶叶籽油中共检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和花生酸6种脂肪酸,且不同地区含量存在差异,湖北和湖南的茶叶籽油中不合花生酸,福建的不合硬脂酸,茶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各地区之间差异不大,福建的含量最高,为84.47%,但各地区间茶叶籽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四川的最高,为29.92%.
    关键词:茶叶籽;茶叶籽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tea seed;tea seed oil;physicochemical property;fatty acid composition
  • 1274.超声波与溶剂萃取西瓜籽油的对比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西瓜籽为原料,对2种提取西瓜籽油的工艺和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溶剂法提取西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选用石油醚(b.p.60~90℃),料液比1∶8(g∶mL),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80℃,西瓜籽油提取率为48.2%;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西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选用石油醚,料液比1∶6(g∶mL),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150 W,西瓜籽油提取率为50.8%.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西瓜籽油得率比溶剂法高,并且超声波辅助法比溶剂法提取的时间短、温度低,是一种短时高效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西瓜籽油;提取率;提取方法
  • 1275.巴马火麻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火麻仁油的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火麻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最佳工艺条件萃取的火麻仁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火麻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CO2流量30 L/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火麻仁油的平均收率为28.5%;从火麻仁油中分离并鉴定出6种成分,其中4种为脂肪酸,占总含量的74.76%,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占总含量的68.89%,另2种成分还需进一步鉴定.
    关键词:火麻仁油;超临界CO2萃取;GC-MS;不饱和脂肪酸;Fructus cannabis oil;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GC-MS;unsaturated fatty acid
  • 1276.初榨橄榄油风味化合物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阐述了初榨橄榄油风味的主要来源途径即脂氧合酶途径,对影响初榨橄榄油风味特征的若干因素如品种和地理环境,油橄榄果实成熟度,加工工艺,储藏条件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介绍了初榨橄榄油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并且展望了橄榄油风味化合物研究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油橄榄;初榨橄榄油;挥发性化合物;风味;olive;virgin olive oil;volatile compound;flavor
  • 1277.油茶籽油与不同植物油脂肪酸成分的分析比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选择离子检测(SIM)方式对常见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的方法.结果表明:SIM方式检测到油茶籽油中19种脂肪酸成分,而全扫描(SCAN)方式仅检测到7种;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接近,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比为20∶ 72∶7,油酸相对含量为69.97%;而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葵花籽油5种植物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26.57% ~ 58.38%,油酸相对含量仅为20.61% ~50.04%.该方法简单、快速、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植物油脂肪酸的成分分析.
    关键词:油茶籽油;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选择离子检测;主成分分析
  • 1278.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测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茶籽油中功能性成分角鲨烯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再经正己烷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角鲨烯含量在10.0 ~100 μg/mL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最低检出限为1.19 mg/kg;在50、100 mg/kg和150 mg/kg的加标水平下,角鲨烯在油茶籽油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4.0% ~ 101.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 ~3.8%.方法分析时间短,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用植物油中功能性成分角鲨烯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油茶籽油;角鲨烯;皂化;气相色谱法;食用植物油;oil-tea camellia seed oil;squalene;saponification;gas chromatography;edible vegetable oil
  • 1279.羧甲基壳聚糖包覆薏苡仁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羧甲基壳聚糖为水溶性包覆材料对乙醇注入法制备的薏苡仁油常规脂质体进行包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包覆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薏苡仁油包覆脂质体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配方为:羧甲基壳聚糖(CMCT)与磷脂(PC)质量比5∶4,芯材添加量15%,磷酸盐缓冲液pH 6.5,乳化剂添加量0.04%(吐温80与聚乙二醇400质量比1∶4).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薏苡仁油包覆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6.78%,包覆率为99.18%,平均粒径为145.6 nm,Zeta电位为-30.4 mV,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明显的CMCT层包覆于常规脂质体表面,且包覆脂质体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常规脂质体.
    关键词:薏苡仁油;脂质体;羧甲基壳聚糖;包覆;制备;coix seed oil;liposomes;carboxymethyl chitosan;coat;preparation
  • 1280.碱性蛋白酶水解脱脂玉米胚芽粕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2709碱性蛋白酶水解脱脂玉米胚芽粕的最佳工艺.以脱脂玉米胚芽粕为原料,水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脱脂玉米胚芽粕最佳水解工艺条件.得出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5%(占水的质量),加酶量5%(占底物的质量),水解温度45℃,水解pH 10.0,水解时间180 min.在此条件下,脱脂玉米胚芽粕的水解度为22.46%.
    关键词:脱脂玉米胚芽粕;碱性蛋白酶;水解;defatted corn germ meal;Alcalase;hydrolysis
首页  上一页  ...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