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1.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对米糠油的抗氧化作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抗氧化系数(PF)为指标,研究了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在米糠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并分析了增效剂对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对米糠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0.05%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与0.01%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米糠油中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复配后其抗氧化效果接近于0.02% TBHQ,能明显抑制米糠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关键词: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米糠油;抗氧化系数;脂肪酸;lipid-soluble rosemary extract;rice bran oil;oxidation protection factor;fatty acid
-
1272.海红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海红豆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对海红豆油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海红豆油中共分离出24个峰,鉴识出其中16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40.61%)、油酸(23.36%)、山嵛酸(11.50%)和花生酸(5.6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7.38%;海红豆油得率为17.4%;海红豆油的酸值(KOH)、碘值(Ⅰ)、皂化值(KOH)、过氧化值分别为1.31 mg/g、157.4 g/100 g、161.1 mg/g、0.78 mmol/kg.海红豆油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海红豆;海红豆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Adenanthera pavonina L.;Adenanthera pavonina L.seeds oil;physicochemical property;fatty acid composition
-
1273.高温菜籽粕醇洗制取饲用浓缩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以高温菜籽粕为原料,利用醇洗工艺制取优质饲用浓缩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固液比1∶7,醇洗温度50℃,醇洗次数3次,醇洗时间50 min.醇洗菜籽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由高温菜籽粕的40.21%提高至61.02%,硫苷含量由45.21 μmol/g降至5.25 μmol/g,植酸含量由2.48%降至0.55%,单宁含量由1.92%降至0.36%,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由13.50%提高至19.32%,KOH蛋白质溶解度由39.09%提高至53.18%,粗纤维含量由10.12%降低至9.68%.利用高温菜籽粕制取的醇洗菜籽浓缩蛋白是蛋白质含量高、低抗营养因子残留及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质溶解度高且适口性好的优质饲用浓缩蛋白.
关键词:菜籽粕;醇洗;饲用浓缩蛋白;硫苷;KOH蛋白质溶解度;rapeseed meal;ethanol extraction;feed protein concentrate;glucosinolates;protein solubility in potassium hydroxide
-
1274.响应面法优化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餐饮废油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通过响应面试验探讨了温度、催化剂用量、醇油比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在超声功率50 W、频率28 Hz的条件下,温度62.47 ℃,催化剂用量0.98%,反应时间30 min,醇油比7∶1(质量比).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为90.26%.
关键词:餐饮废油;生物柴油;碱催化;响应面试验;swill-cooked dirty oil;biodiesel;alkali-catalysis;RSM
-
1275.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棉籽油化生物柴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利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棉籽油合成生物柴油的条件进行优化.以脂肪酸甲酯转化率为指标,考察了固定化脂肪酶用量(占棉籽油质量)、甲醇与棉籽油摩尔比、叔丁醇与棉籽油体积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9.128 h,反应温度37.801℃,固定化脂肪酶用量12.070%,甲醇与棉籽油摩尔比4.949,叔丁醇与棉籽油体积比0.323.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转化率达到92.9%,与响应面法预测值94.3%的吻合程度较高.
关键词:棉籽油;脂肪酶;生物柴油;响应面法;cottonseed oil;lipase;biodiesel;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1276.米糠油在油条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利用米糠油煎炸油条,在(190 ±5)℃的煎炸温度下连续煎炸32 h,通过对每2h煎炸油样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的检测,分析研究米糠油在油条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煎炸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32 h的连续煎炸,米糠油的酸值(KOH)由0.88 mg/g增加至2.41 mg/g,羰基值由9.74 meq/kg增加至75.11 meq/kg,极性组分由6.19%增加至31.84%.对照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米糠油连续煎炸32 h后酸值仍符合限量(≤5 mg/g),18h时羰基值超过了限量(≤50 meq/kg),24 h后极性组分超过了限量(≤27%).以羰基值为评判指标,米糠油煎炸寿命为17 h左右;以极性组分为评判指标,米糠油煎炸寿命为24 h.米糠油的煎炸稳定性和煎炸寿命都显著优于常用煎炸油,因此米糠油是理想的食品煎炸用油.
关键词:米糠油;煎炸;品质;变化;rice bran oil;frying;quality;change
-
1277.紫苏饼粕蛋白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紫苏饼粕为原料,对紫苏蛋白质的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取提取液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纤维素酶添加量4个单因素进行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对紫苏蛋白质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 5.0,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55℃,纤维素酶质量分数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紫苏饼粕蛋白提取率达到38.2%,纯度达到84.5%,得率最高可达86.5%.
关键词:紫苏饼粕;纤维素酶;蛋白质;提取
-
1278.电导率法快速测定煎炸油中极性物质含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起酥油为原料,模拟煎炸条件制备了3种煎炸油(加热煎炸油、煎炸薯条煎炸油、煎炸豆腐皮煎炸油),用柱层析法测定3种煎炸油中极性物质含量,同时测定3种煎炸油的电导率,建立煎炸油中极性物质含量与电导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煎炸油中极性物质与电导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3种煎炸油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22 8、0.971 6、0.935 8;电导率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08%~2.17%之间;柱层析法测定极性物质含量与电导率法测定极性物质含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966 3.从而得出电导率法是测定极性物质含量的一种比较准确、快速的方法.
关键词:煎炸油;极性物质;电导率;frying oil;polar substance;conductivity
-
1279.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及其在蛋白分离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ILATPS)在生物萃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体系的分类、特点、应用对象等;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十年来发表的ILATPS研究文献进行简要统计分析;讨论了ILATPS的成相机理及其萃取分离蛋白质的机理的研究进展,热力学研究表明,虽然静电相互作用和盐析作用是蛋白质在双水相中转移的推动力,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驱动力是疏水相相互作用;应用实例展现了国内外对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分离蛋白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之,ILATPS在蛋白质和酶等生物分离中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巨大.
关键词: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蛋白质;萃取分离;机理;影响因素;应用
-
1280.小麦麸皮和大豆粉对面包营养成分及风味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分别用小麦麸皮和全脂大豆粉替代小麦粉进行面包制作,研究小麦麸皮和全脂大豆粉的添加对面包中蛋白质、各种氨基酸(AA)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粉中添加小麦麸皮和全脂大豆粉,引起面包中的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以及部分氨基酸水平明显增加,达到了营养强化的作用;小麦麸皮面包中共检出风味物质87种,总含量减少了11.36%,但主要香气物质的增加使麸皮面包更具浓郁的香味;全脂大豆粉面包中共检出风味物质89种,总含量增加了9.89%,且几乎所有影响风味的物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关键词:小麦麸皮;大豆粉;面包风味;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