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1.橡胶籽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碱提酸沉法提取橡胶籽蛋白的工艺条件,通过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对橡胶籽蛋白提取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pH、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提pH9.8,提取温度57.7℃,料液比1∶43.5,酸沉pH 4.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橡胶籽蛋白提取率达70.64%,纯度为83.56%.
关键词:橡胶籽;橡胶籽蛋白;Plackett Burman;响应面法;rubber seed;rubber seed protein;Plackett Burma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1292.青豆油脱胶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对青豆毛油水化脱胶工艺路线中所添加酸的种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柠檬酸、磷酸、柠檬酸与磷酸1∶1的混合液等3种酸溶液对青豆油脱胶率的影响效果,并对影响水化脱胶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以水化时间、水化温度、酸的添加量、加水量等4个因素为研究对象进行进行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得出了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该工艺中的最佳操作条件,添加的酸为磷酸:柠檬酸为1∶1的混合溶液、脱胶时间55 min、脱胶温度64℃、酸添加量0.4%、加水量6.9%.该条件下得到的青豆油最大脱胶率为11.08%.
关键词:青豆油;酸;水化脱胶
-
1293.煎炸棕榈油质量指标的变化及其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考察马铃薯片在煎炸过程中,煎炸棕榈油质量指标的变化及其对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棕榈油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和茴香胺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煎炸温度越高,煎炸棕榈油质量指标的数值也越大;丙烯酰胺含量与酸值的相关性(R =0.786)最大,与过氧化值的相关性(R=0.738)次之,而与羰基值的相关性(R =0.714)和茴香胺值的相关性(R=0.714)较小.
关键词:煎炸棕榈油;丙烯酰胺;质量指标;frying palm oil;acrylamide;quality index
-
1294.油脂天然抗氧化剂微胶囊缓释动力学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麦芽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载体材料,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番茄红素、迷迭香为芯材的缓释微胶囊,采用HPLC法检测抗氧化剂体外释放量,根据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模型、Higuchi模型等3种模型分别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进行拟合,进而研究微胶囊的体外释放动力学,以期得到合适的动力学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零级拟合方程更能反映体外释放行为,微胶囊释放曲线与零级释放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为0.982 8.
关键词:抗氧化剂;微胶囊;缓释动力学
-
1295.响应面优化pH法提取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pH法从豆渣中提取大豆多糖,在对豆渣醇洗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影响大豆多糖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优化.结果表明:pH法提取大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1、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118℃、pH 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豆多糖得率为(37.88±0.12)%.醇洗处理豆渣的提取工艺相对于未用乙醇处理的提取工艺可显著提高大豆多糖得率.
关键词:豆渣;大豆多糖;pH;响应面;工艺优化;bean dregs;soybean polysaccharides;pH;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process optimization
-
1296.利用FTIR/ATR快速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简单快速地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光谱数据与化学测定值之间的校准模型.油样根据过氧化物值分为高过氧化值(10 ~ 90 mmol/kg)和低过氧化值(0~ 10 mmol/kg),然后根据分组波谱及全部波谱分别建模.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以及预处理方法,用验证样品集对定标方程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6 0,定标集预测标准差(SEC)分别为0.27、0.21,验证集预测标准偏差(SEP)分别为0.58、0.25.FTIR/ATR法的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均优于化学法.因此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良好的稳定性,研究开发的FTIR/ATR法分析油脂过氧化物值具有快速、准确环境友好等优点.
关键词:FTIR/ATR;过氧化值;PLS;检测;大豆油
-
1297.脱脂对燕麦淀粉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燕麦粉的脱脂条件和脱脂对燕麦淀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粉脱脂条件为料液比为1∶4,脱脂时间4h;燕麦淀粉经脱脂后粗脂肪和损伤淀粉含量分别降低81.3%、26.9%;燕麦破损淀粉含量由4.64%下降至3.63%;燕麦淀粉经脱脂透光率增加、沉降体积变小、冻融吸水率下降;经脱脂后燕麦淀粉溶解度下降,膨润力变高;经脱脂燕麦淀粉峰值黏度升高,谷值黏度基本不变,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均有所下降.
关键词:燕麦;脱脂;性质
-
1298.混合溶剂提取南极磷虾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室温下采用有机溶剂直接从冷冻南极磷虾中提取磷虾油.分别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搅拌速度和提取时间对南极磷虾得油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无水乙醇(10∶1),料液比1∶5,提取时间120 min,搅拌速度15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南极磷虾的得油率为2.78% ±0.04%,总油提取率为89.1%±0.8%.对所提南极磷虾油的磷脂含量、酸值和脂肪酸组成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但其酸值、水分和氟含量偏高,需要对南极磷虾油进一步精制才能达到食用标准.
关键词:南极磷虾油;提取工艺;混合溶剂;Euphausia superba oil;extraction process;mixed solvents
-
1299.糖化酶辅助制备高纯度牡丹籽蛋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糖化酶辅助碱提酸沉优化制备牡丹籽蛋白的工艺.结果表明:用糖化酶辅助制得的牡丹籽蛋白的纯度很高,可以达到分离蛋白的效果;制备牡丹籽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碱提pH9.5,酸沉pH4.5,糖化酶处理时间30 min,糖化酶用量0.03%,糖化酶处理pH4.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牡丹籽蛋白含量为91.12%,蛋白质提取率为88.34%.
关键词:牡丹籽蛋白;糖化酶;碱提酸沉;peony seed protein;glucoamylase;alkali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
1300.挤压膨化参数对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降解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定性PCR检测技术,分析了不同挤压腔温度、物料水分和螺杆、喂料器转速的组合工艺条件下,挤压膨化对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CP4-EPSP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加工是降解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CP4-EPSPS的有效手段.挤压膨化参数中,对外源基因降解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挤压腔温度>物料水分>螺杆转速或喂料器转速.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挤压膨化参数组合为:挤压腔温度130℃,物料水分20%,螺杆转速72 r/min,喂料器转速88 r/min.在此条件下,大豆外源基因片段可降至206 bp以下而未能检出.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CP4-EPSPS;挤压膨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