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9 篇 当前为第 124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231.组合微生物发酵提高豆粕品质的方法与优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组合发酵豆粕,通过研究不同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对发酵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旨在确定豆粕适宜的发酵参数以及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想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枯草芽孢杆菌4%、酵母菌5%、乳酸菌2%,料水比1∶0.9,发酵的起始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 h,培养基的初始pH为自然(自来水).豆粕发酵后可有效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豆粕发酵后蛋白质含量提高12.12%,而氨基酸态氮含量发酵后是发酵前的10.87倍.发酵豆粕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改善了豆粕品质.
    关键词:豆粕;发酵参数;胰蛋白酶抑制剂;粗蛋白质;氨基酸
  • 1232.植物油料与植物油中砷含量检测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集砷矿产资源区、一般地区和进口的植物油料并对其压榨取油,分别采用压力消解-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及溶剂萃取-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油料和对应植物油中的砷含量.结果显示,植物油料压力消解前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取样量0.500 0 g,消解液第1次添加量为HNO34 mL、H2O2 1 mL,第2次添加量为HNO3 4 mL、H2O2 3 mL,消解初温90℃,消解1h,消解终温160℃,消解5h;在最佳条件下可将植物油料样品消解完全.所测15个植物油料样品及8个植物油样品的砷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砷矿产资源区植物油料及植物油中的砷含量略高于一般地区;植物油料与对应植物油中的砷含量基本呈正相关;溶剂萃取-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砷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3% ~ 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9%.
    关键词:植物油料;植物油;氢化物原子吸收;压力消解;砷含量;plant oil seeds;plant oil;HG-AAS;pressure digestion;arsenic content
  • 1233.麦胚蛋白酶解产物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通过控制不同酶解时间制备麦胚蛋白酶解产物(WGPIH),结合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MTT法比较研究WGPIH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抗氧化作用,并利用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PC12细胞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酶解时间为240 min的产物(WGPIH5)在不同抗氧化模型中均呈现最强的活性,Fe2+螯合能力的IC50为(0.37±0.05) mg/mL; WGPIH5质量浓度为5mg/mL时,TEAC值(Trolox)可达(0.81±0.01) mmol/L,可有效抑制亚油酸体系的自氧化;WGPIH5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可使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32.85个百分点;扫描电镜观察WGPIH5可保持PC12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凋亡小体的出现.
    关键词:麦胚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活性;PC12细胞;氧化应激;wheat germ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antioxidant activity;PC12 cell;oxidative stress
  • 1234.气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润滑油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建立了高温气相色谱快速分析棕榈油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FAME)酯交换反应样品中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trimethylolpropane fatty acid trimester,TFATE)的方法.采用DB-1 ht型毛细管柱(15 m×250 μm×0.1 μm),柱温条件为:起始温度50℃,以50℃/min升至220℃,以30℃/min升至290℃,以40C/min升至330℃保留2 min,以30℃/min升至370℃保留3 min;载气为高纯氮气,进样口380℃,FID检测器400℃,分流比20:1,进样量为1μL.制备了TFATE的标准样品,并验证了标准样品的纯度,建立了TFATE的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范围0.5~ 20.0 mg/mL内峰面积与被测物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试验表明,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64%~ 98.06%之间,RSD在0.20%~ 0.45%之间,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关键词:生物润滑油;气相色谱;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毛细管柱
  • 1235.莜麦馒头配方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以面团及莜麦馒头pH、莜麦馒头含水量、质构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评价,研究了莜麦馒头的配方,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莜麦粉可改善馒头的风味和质构,提高馒头的含水量,且对面团中酵母活性几乎无影响.莜麦馒头的最佳配方为:莜麦粉与小麦粉的最佳混合比例为15/85,加水量为75%,酵母和CMC-Na的添加量分别为0.5%和0.08%,该配方下制备的莜麦馒头莜麦风味浓郁,品质较好.
    关键词:莜麦馒头;配方;研制
  • 1236.膨化和制粒加工对饲料氨基酸稳定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膨化和制粒工艺生产添加有晶体氨基酸(CAA)或微胶囊氨基酸(MAA)的水产颗粒饲料,研究2种加工过程对饲料CAA和MAA的损失及其在水中的稳定性效果,旨在阐明挤压加工和环膜制粒工艺对饲料CAA和MA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加工对CAA和MAA的损失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MAA,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晶体赖氨酸(C-Lys)和蛋氨酸(C-Met)分别多损失0.37%~ 8.02%和1.16%~4.29%;加工饲料的CAA在水中的损失较大,饲料水中浸滤60 min时,不同挤压温度饲料C-Lys比M-Lys多溶失23.99%~40.68%,C-Met比M-Met多溶失9.0%~ 13.5%;饲料水中浸滤120 min时,不同挤压温度饲料C-Lys比M-Lys多溶失24.42%~43.22%,C-Met比M-Met多溶失10.45%~17.47%.挤压温度的升高增加了氨基酸的热损失,但改善了饲料氨基酸在水中的溶失;MAA改善了CAA在饲料加工过程损失和水中的溶失.
    关键词:挤压加工;环膜制粒;水产饲料;氨基酸;extrusion processing;pelleting;aquafeed;amino acids
  • 1237.离子液体催化亚临界水水解大豆皮制备还原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以大豆皮为原料,在亚临界水中,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大豆皮水解制备还原糖.结果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大豆皮纤维素水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其中双-(3-甲基-1-咪唑)亚丁基二硫酸氢盐的催化活性最高.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的水解条件,得出在水解温度175.4℃,水解时间5 min,液固比80(80 mL蒸馏水与1 g大豆皮比值),离子液体用量0.11g的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50.78%.
    关键词:亚临界水;离子液体;大豆皮;还原糖;subcritical water;ionic liquid;soybean hull;reducing sugar
  • 1238.双光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小麦粉中的砷和汞总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应用高压消解-双光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总砷和总汞,研究了消解液、酸介质及其浓度、预还原掩蔽剂、预还原反应时间以及所可能存在的金属离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消解方法、消解条件和试验参数进行了改进,并指出了关键点控制要素和实际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在理想试验条件下,能够较好地解决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干扰问题,对砷和汞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 ~ 200.0 μ g/L和1.0~100.0 μ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06%~ 99.57%和95.57%~100.10%,RSD分别为≤3.64%和≤4.51%,测量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压消解;原子荧光;砷;汞;high pressure diges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s;Hg
  • 1239.海红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海红豆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对海红豆油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海红豆油中共分离出24个峰,鉴识出其中16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40.61%)、油酸(23.36%)、山嵛酸(11.50%)和花生酸(5.6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7.38%;海红豆油得率为17.4%;海红豆油的酸值(KOH)、碘值(Ⅰ)、皂化值(KOH)、过氧化值分别为1.31 mg/g、157.4 g/100 g、161.1 mg/g、0.78 mmol/kg.海红豆油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海红豆;海红豆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Adenanthera pavonina L.;Adenanthera pavonina L.seeds oil;physicochemical property;fatty acid composition
  • 1240.高温菜籽粕醇洗制取饲用浓缩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以高温菜籽粕为原料,利用醇洗工艺制取优质饲用浓缩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固液比1∶7,醇洗温度50℃,醇洗次数3次,醇洗时间50 min.醇洗菜籽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由高温菜籽粕的40.21%提高至61.02%,硫苷含量由45.21 μmol/g降至5.25 μmol/g,植酸含量由2.48%降至0.55%,单宁含量由1.92%降至0.36%,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由13.50%提高至19.32%,KOH蛋白质溶解度由39.09%提高至53.18%,粗纤维含量由10.12%降低至9.68%.利用高温菜籽粕制取的醇洗菜籽浓缩蛋白是蛋白质含量高、低抗营养因子残留及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质溶解度高且适口性好的优质饲用浓缩蛋白.
    关键词:菜籽粕;醇洗;饲用浓缩蛋白;硫苷;KOH蛋白质溶解度;rapeseed meal;ethanol extraction;feed protein concentrate;glucosinolates;protein solubility in potassium hydroxide
首页  上一页  ...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