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1.响应面法优化木薯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真菌α-淀粉酶酶量、β-淀粉酶酶量、普鲁兰酶酶量、糖化转苷温度、糖化转苷pH、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6个因素为自变量,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之和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木薯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中的糖化和转苷工艺.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模型预测以及响应面分析.优化后工艺:温度为41.9℃,pH 5.45,α-淀粉酶酶量为30.60 U/g(淀粉)、β-淀粉酶酶量为1.04U/g(淀粉)、普鲁兰酶酶量为1.10 U/g(淀粉)和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为0.48 U/g(淀粉).经试验验证,在此工艺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总和为0.417 2 g/g(淀粉),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8%.
关键词:响应面;木薯淀粉;低聚异麦芽糖
-
1222.茶叶籽油组成分析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茶叶籽油是我国卫生部认定的新资源食品.茶叶籽油含有20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同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茶多酚、生育酚等.另外,研究表明茶叶籽油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耐储藏,其氧化稳定性可与橄榄油相近,高于其他食用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茶叶籽油组成分析以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并对茶叶籽油抗氧化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旨在为深入研究茶叶籽油及其营养保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茶叶籽油;组成分析;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抗氧化机理;tea seed oil;compositional analysis;fatty acid profile;active ingredients;antioxidant mechanism
-
1223.香榧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香榧为我国特产的名贵干果,本试验首先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香榧籽油的工艺条件;然后对香榧籽油的脂肪酸采用GC/MS进行分析,并与橄榄油、花生油、山茶油、芝麻油的脂肪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温度50℃,萃取时间2h,萃取率达16.2%;香榧籽油主要含有亚油酸(38.23%)、油酸(35.52%)、棕榈酸(7.45%)、金松酸(7.41%)等10种脂肪酸,金松酸是具有较强生理活性的特殊脂肪酸.香榧籽油主要脂肪酸种类在所检测的5种油中最丰富,其脂肪酸组成与芝麻油较相似,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较为均衡(36.39%、49.80%).本研究可为香榧籽油作为高档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香榧籽油;脂肪酸;金松酸;植物油
-
1224.玉米酒糟(DDGS)——极具潜力的优质食用油新资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玉米酒糟(DDGS)主要是生产燃料乙醇的副产品,研究比较了玉米仁油、玉米皮油、玉米胚芽油中甾醇、生育酚的不同组成及含量,综述了玉米酒糟(DDGS)油中微量成分甾醇和生育酚的含量、组成及研究进展,分析了DDGS玉米油的营养特点及其制炼油加工的经济效益,指出玉米酒糟(DDGS)油中脂肪伴随物丰富且含量很高,经济加工效益明显,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优质食用油新资源,如能合理充分制油,可得到30~50万吨优质玉米油,缓解中国目前食用油油脂资源缺乏的紧张状况.
关键词:玉米酒糟;食用油;营养;corn DDGS;edible oil;nutrition
-
1225.神经网络优化富集EPA和DHA甘油酯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军曹鱼内脏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OF水解法富集鱼油中EPA和DHA甘油酯,应用神经网络优化其水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缓冲溶液pH 7.0反应体系中,水油质量比3∶1、反应温度40 ~ 45℃和脂肪酶用量1.5%,富集鱼油中DHA与EPA总含量可达32.10%,富集的鱼油色泽亮黄,澄清透明,具有淡的鱼腥味,理化指标达到了SC/T 3502-2000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
关键词:神经网络;鱼油;脂肪酶;EPA;DHA;富集;neural network;fish oil;lipase;EPA;DHA;enrichment
-
1226.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椰子油制备月桂酸单甘油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利用3种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Lipozyme TL IM、Lipozyme RM IM)催化椰子油与甘油酯交换制备月桂酸单甘油酯(GML).以椰子油与甘油(含水量5%)摩尔比、加酶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使用次数为考察因素,以GML含量为指标,比较了3种固定化脂肪酶的酯交换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酶催化制备GML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ovozym 435催化酯交换效果最佳,重复使用7次,其活性保持在80%;Novozym 435催化制备GML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椰子油与甘油摩尔比1∶4,加酶量8%,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6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所得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中GML含量为30.76%.
关键词:月桂酸单甘油酯;固定化脂肪酶;椰子油;酯交换;glycerol monolaurate;immobilized lipase;coconut oil;transesterification
-
1227.索氏提取法测定黏红酵母含油量的改进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分别用索氏提取的传统法和改进法测定了黏红酵母菌体含油量,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了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按照传统增重法测定废水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发酵黏红酵母菌体的含油量分别为16.2%和9.3%,而用改进后减重法测得其含油量分别为20.6%和15.3%;SPSS分析表明,传统索氏增重法计算平行试验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002 9和0.008 1,改进减重法计算平行试验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0008和0.0046.可见,传统增重法测定黏红酵母菌体含油量数据偏小,而利用改进后的减重法测定准确度较高,餐厨固体垃圾含油量的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改进后的减重法优于传统增重法.
关键词:索氏提取;黏红酵母;含油量;SPSS分析
-
1228.粮情监控系统中传感器故障诊断和数据恢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粮情监控系统对粮食的安全储藏十分重要,然而,粮情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经过长期使用后往往会出现故障.针对粮情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故障,本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传感器故障诊断和数据恢复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测量数据进行建模,可将测量空间分为主成分子空间和残差子空间.利用平方预测误差检测传感器故障,利用传感器有效性指数辨识故障和寻找故障源,通过多次迭代和逐步逼近主成分子空间的方法实现数据恢复.最后,利用实际粮情监控系统的测量数据验证了传感器故障诊断和数据恢复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粮情监控系统;传感器故障;故障诊断;主成分分析;数据恢复;monitoring system for condition of stored-grain;sensor fault;fault diagnosis;PCA;data recovery
-
1229.GC-MS法用于食用油中EPA、DHA酯化反应的评估及含量测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三氟化硼-氢氧化钠-甲醇回流法酯化食用油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该酯化反应过程进行了酯化率的评估,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食用油中EPA和DHA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EPA和DHA酯化率高达95%以上;建立的线性方程在20 ~1 200 mg/L范围内相关系数大于0.999,产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72% ~ 7.09%之间.该方法稳定、准确、可行,线性定量范围宽,适合于多种食用油中EPA和DHA的定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EPA;DHA;食用油;GC-MS;EPA;DHA;edible oil
-
1230.不同壁材组合油茶籽油微胶囊的性能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壳聚糖、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配组合,采取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并以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效率及产率、微胶囊质量评价、微胶囊的形态和微胶囊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比较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为组合壁材的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冲调性和氧化稳定性,较高的微胶囊化效率及理想的颗粒形态和粒径,是适宜喷雾干燥制备油茶耔油微胶囊产品的理想壁材组合之一.
关键词:油茶籽油;微胶囊;壁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