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1.活性白土吸附脱除鱼油中胆固醇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A、B、C、D、E、F、G7种活性白土吸附脱除精炼鱼油中的胆固醇,结果表明活性白土G脱除胆固醇效果最好.选择活性白土G为吸附剂,以胆固醇脱除率为指标,考察了吸附温度、活性白土用量和吸附时间对胆固醇脱除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脱除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条件下,吸附温度180℃,活性白土用量7%(油质量),吸附时间45 min.在最佳条件下,鱼油中胆固醇脱除率达72.89%.
关键词:鱼油;胆固醇;活性白土;吸附;工艺优化;fish oil;cholesterol;activated clay;adsorption;process optimization
-
1182.小米谷糠油活性成分及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对小米谷糠油中的维生素E、谷维素、角鲨烯、脂肪酸等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研究了小米谷糠油对马铃薯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米谷糠油对酪氨酸酶的生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对黑色素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92.32%;小米谷糠油在质量浓度1.5~6 mg/mL范围内抗氧化稳定性较好,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美白剂开发利用.
关键词:小米谷糠油;酪氨酸酶;抑制率;抗氧化稳定性;millet bran oil;tyrosinase;inhibition rate;antioxidation stability
-
1183.国内市场纯燕麦片及复合麦片营养和微生物指标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麦片是重要的早餐食品,因相关质量标准不完善,导致目前市场上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以国内市场上销售的39种纯燕麦片和79种复合麦片为材料,分别测定其矿物质含量(Ca、Zn、Na、Fe、Se)、灰分、蛋白质、脂肪和β-葡聚糖含量,并分析微生物菌落、霉菌、大肠杆菌总数.结果表明:纯燕麦片和复合麦片各测定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复合麦片各营养成分含量变异系数大于纯燕麦片,复合麦片Ca和Na的平均含量高于纯燕麦片,而Zn、Fe、Se、蛋白质、脂肪、灰分、β-葡聚糖平均含量均低于纯燕麦片.纯燕麦片蛋白质、脂肪、灰分、β-葡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13.04%、7.68%、1.71%、3.38%,显著高于复合燕麦片的相应指标(5.38%、2.47%、1.61%、0.49%)(P<1%).纯燕麦片和复合麦片能量值差异不大.复合麦片微生物总数、大肠杆菌、霉菌数量均远远高于纯燕麦片.纯燕麦片的营养品质指标和卫生指标均优于复合麦片.
关键词:燕麦片;麦片;矿物质元素;β-葡聚糖;营养指标;微生物指标
-
1184.超声波对棕榈油结晶行为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在超声波作用下棕桐油结晶诱导时间、结晶速率、结晶形态、粒径分布、硬度及熔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为20、60 s,超声功率为95、270、475 W,结晶温度为30℃的条件下,超声波可以显著地缩短棕榈油结晶诱导时间并加快结晶速率;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强,呈圆盘状生长的规则晶体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细小均匀的不规则晶体,平均粒径及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此外,棕榈油的结晶硬度显著增大,但熔化焓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超声波;棕榈油;结晶行为;影响;ultrasonic;palm oil;crystallization behavior;effect
-
1185.基于UVE-GA变量优选的山茶油可见/近红外光谱掺假鉴别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无信息变量消除-遗传算法(UVE-GA)变量选择方法对山茶油和掺杂低比例菜籽油(1%~10%)的山茶油进行鉴别分类,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UVE-GA是一种有效的波长变量选择方法,能简化分类模型和提高分类模型精度;UVE-GA-LDA分类模型适用于掺杂2%以上菜籽油的山茶油鉴别分类,其分类正确率为100%;对掺杂1%菜籽油的山茶油鉴别分类正确率有待提高,其分类正确率仅为50%.
关键词:可见/近红外光谱;UVE-GA;掺假鉴别;山茶油;visible/near infrared;UVE-GA;adulteration discrimination;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
1186.煎炸时间与煎炸温度对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煎炸时间和煎炸温度对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煎炸温度的升高与煎炸时间的延长都能导致花生油中的中碳链脂肪酸、奇数碳链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同时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在煎炸温度为150、180、210℃下,煎炸32 h后,花生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未煎炸花生油中的15.41%增加至25.69%、28.71%、35.86%,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未煎炸花生油中的44.75%增加至51.60%、52.82%、50.6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从未煎炸花生油中的39.81%下降至18.90%、14.10%、9.81%,相对不饱和度分别从未煎炸花生油中的5.49下降至2.74、2.33、1.69.
关键词:煎炸;花生油;中碳链脂肪酸;奇数碳链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Key words :frying;peanut oil;medium chain fatty acid;odd-number carbon chain fatty acid;TFA;relative unsaturation value
-
1187.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原料处理方式、选用酶的种类、酶解条件对游离油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固液比1∶4,酶解时间8h,酶添加量0.5%,酶解温度50℃,pH 5.0,之后,在5 000 r/min下离心30 min,并对乳状液进行加热破乳分离油相,破乳条件为沸水浴加热10 min,然后在6 000 r/min下离心10 min.在此条件下橡胶籽油的得率为89.3%.采用水酶法得到的橡胶籽油色泽浅黄透明,气味芬芳.
关键词:橡胶籽油;水酶法;游离油得率;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
-
1188.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对面团特性及挂面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对面团特性及挂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有效改善面团的面筋特性、粉质、拉伸和糊化特性,使面团的吸水率增大,提高糊化黏度和峰值时间,降低糊化温度、回生值和衰减值;添加0%~ 1.2%的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有效提高面团的面筋指数、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延伸度和拉伸阻力,降低弱化度;添加0%~0.8%的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有效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添加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提高挂面的白度和亮度,增加挂面的弹性、硬度,改善挂面的烹煮品质;添加0%~1.2%的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可有效改善生挂面的断裂强度,提高感官品质.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确定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2%.
关键词: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面团特性;挂面;品质
-
1189.13个省茶叶籽油脂肪伴随物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对收集到的全国13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中的脂肪伴随物成分含量做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茶多酚总含量为20 ~ 45 mg/kg;总生育酚含量250 ~ 450 mg/kg,且以α-生育酚为主;植物甾醇总含量为1100~1800 mg/kg;角鲨烯含量500~ 800 mg/kg.茶叶籽油中的植物甾醇主要为△7,22-麦角甾二烯醇和谷甾醇,除此之外还含较多的羊毛甾醇.
关键词:茶叶籽油;脂肪伴随物;茶多酚;甾醇;角鲨烯;分析
-
1190.微波焙炒对水代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微波焙炒对水代法制取的芝麻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焙炒温度的升高及焙炒时间的延长,芝麻油的色泽逐渐加深,最终呈现深红色,达到黄值70,红值9.9(25.4 mm比色槽),过氧化值先升高后下降,氧化诱导时间逐渐延长,最长为13.37 h,酸值变化很小;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着微波焙炒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微波焙炒;水代法提取;芝麻油;品质;microwave roast;aqueous extraction;sesame oil;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