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1 篇 当前为第 119 页 共 282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181.应用化学传感器和GC-MS研究加热温度与大豆油挥发物质的关系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探究大豆油挥发性成分和加热温度之间关系,建立高温煎炸油的快速检测技术,确保食用油的安全.运用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加热温度的大豆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学传感器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到大豆油在加热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通过PCA和LDA方法分析未加热、150、180和220℃加热处理的大豆油气味明显不同.利用GC-MS从未加热、150、180和220℃加热处理的大豆油中分别检测出27、60、100、11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醛类、酮类、醚类、酯类、酸类、杂环化合物、氢过氧化物等.未加热处理的大豆油中氢过氧化物含量较高;酮类和醇类是150℃加热处理大豆油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表现为炒菜时散发的油香;180℃和220℃加热的大豆油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以及杂环化合物,它们产生焦香味、烤香味的同时也危害人类的健康.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气质联用;大豆油;挥发性物质;高温
  • 1182.燕麦米对肥胖小鼠减肥降脂作用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为了验证燕麦米的减肥降脂功能,以50只昆明种小鼠为试验动物,饲喂高脂饲料构建高脂模型后,分别饲喂含有10%、20%、40%燕麦米饲料,普通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测定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与高脂组相比,肥胖小鼠在食用燕麦米饲料后,饮食、饮水、排泄、体重增加量、Lee's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糖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浓度(LDL-C)均有所降低(P>0.05);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IR)显著降低(P<0.05);小鼠的肝系数、肝脏三酰甘油含量以及脂肪系数显著降低(P<0.05),肝脏的组织切片结果表明,燕麦米能明显降低肝脏的脂肪变性.不同添加量燕麦米组相比,中燕麦米组的体重、Lee's、TC、TG、LDL-C、脂肪系数、肝系数最低;HDL-C、IAI最高;肝脏脂肪变性基本得到抑制.因此,燕麦米添加量为20%时,减肥效果最明显.
    关键词:燕麦米;肥胖小鼠模型;减肥降脂功能
  • 1183.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棕榈酸甲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棕榈酸甲酯,考察了树脂类型、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脱水剂无水CaCl2用量、反应时间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棕榈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KC-9型树脂催化合成棕榈酸甲酯的效果较好;NKC-9型树脂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1∶2,反应温度70℃,催化剂用量50%(占棕榈酸质量),脱水剂无水CaCl2用量10%(占催化剂质量),反应时间3h;在反应的最佳条件下,棕榈酸转化率可达95.36%;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棕榈酸转化率仍保持在90%以上.
    关键词: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棕榈酸甲酯;生物柴油;strongly acidic cation exchange resin;catalysis;methyl palmitate;biodiesel
  • 1184.黄秋葵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溶剂浸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探讨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秋葵籽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石油醚(沸程60 ~ 90℃)作为浸提溶剂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1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5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黄秋葵籽出油率为16.22%;黄秋葵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41.13%)、棕榈酸(37.27%)和油酸(17.19%).
    关键词:黄秋葵籽油;提取;脂肪酸组成;GC-MS;okra seed oil;extraction;fatty acid composition;GC-MS
  • 1185.不同品种葵花籽油抗氧化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用超声波法提取S-31、MGS、内葵杂3号、T526、白葵杂9号5个品种葵花籽油,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比较加速氧化对不同品种葵花籽油过氧化值、酸值、碘值以及氧化后产生的共轭二烯与共轭三烯含量的影响,综合筛选出具有高抗氧化性的油葵品种.结果显示,S-31葵花籽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量以及氧化后产生的共轭二烯与共轭三烯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品种(P<0.05),且酸值的变化量显著低于内葵杂3号、T526、白葵杂9号,表明S-31品种抗氧化性较好.
    关键词:葵花籽油;过氧化值;酸值;碘值;共轭二烯;共轭三烯;抗氧化性;sunflower seed oil;peroxide value;acid value;iodine value;conjugated dienes;conjugated trienes;antioxidant activity
  • 1186.不同包装方式对高含水量萌芽糙米储藏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将高含水量(25±1)%的萌芽糙米分别用聚乙烯(PE)袋自然包装、充入CO2和N2包装,纸袋自然包装和纳米包装袋自然包装5种包装方式在25℃条件下储藏90 d,研究了这5种包装方式的萌芽糙米在贮藏过程中的霉菌总数、还原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脂肪酶活力、脂肪酸、丙二醛及表面颜色(L*值、C*值和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PE袋气调包装和纳米包装袋自然包装的效果明显优于纸袋包装,其中PE袋充N2包装储藏效果最佳,PE袋充CO2包装和纳米包装效果次之.
    关键词:萌芽糙米;高水分;包装方式;储藏;品质变化;geminated brown rice;high moisture;package methods;storage;quality change
  • 1187.浸出车间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为了降低公司的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我公司现有工艺和设备的实际情况,通过新增加3台换热器设备达到节本降耗的目的.以第一蒸发器壳程出来的未凝结气和蒸煮罐外排的废水作为热源,对进入溶剂加热器的溶剂油进行两级预热;以汽提塔出来的毛油作为热源对进入第二蒸发器的混合油进行预热.项目实施后,预计年可节约原煤1 242 t,年可节约资金77.74万元.
    关键词:换热器;废水;浸出;毛油;节本降耗
  • 1188.微波干燥对油菜籽品质及气味成分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利用不同的微波功率将菜籽干燥至安全水分8%,测定干燥后菜籽发芽势、发芽率、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并使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菜籽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高,干燥速率越大;高功率的微波对菜籽的生命力有显著的破坏作用;在110~1 480 W微波功率范围内,菜籽油的酸值变化在合理范围之内,过氧化值在1 170W功率干燥后呈显著上升趋势;微波功率的增加会导致硫甙分解有害产物的相对含量增加.菜籽的挥发性气体成分中含有硫甙分解生成物、烃类、醛类、酯类、醇类、杂环类、酮类等,其相对含量依次降低.
    关键词:油菜籽;微波干燥;品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1189.功率超声在热风干燥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热风干燥是农产品加工中的重要单元操作,但目前其能效利用低.近年来干燥领域向节能、高效,并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方向发展.功率超声具有传播方向性强、介质质点振动加速度大等特点,可作为能量的一种有效载体,在强化传热和传质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论文介绍了气介式大功率超声的设计原理,阐述了超声强化热风干燥设备的系统构成及类型,综述了近年来气介式大功率超声强化热风干燥在含湿物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功率超声;热风;干燥设备;含湿物料;节能
  • 1190.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原料处理方式、选用酶的种类、酶解条件对游离油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固液比1∶4,酶解时间8h,酶添加量0.5%,酶解温度50℃,pH 5.0,之后,在5 000 r/min下离心30 min,并对乳状液进行加热破乳分离油相,破乳条件为沸水浴加热10 min,然后在6 000 r/min下离心10 min.在此条件下橡胶籽油的得率为89.3%.采用水酶法得到的橡胶籽油色泽浅黄透明,气味芬芳.
    关键词:橡胶籽油;水酶法;游离油得率;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
首页  上一页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