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其质量控制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1-10-05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相关人员应当对此项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采取合理措施规避检验过程中可能对结果造成的影响,严格控制检验质量,提升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对食品微生物的特点、检验的主要内容、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食品微生物检验人员准确、快速地出具检验结果提供参考。
-
预糊化淀粉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粮油学报 发布日期:2021-09-28
随着改性淀粉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对安全、环保、营养及便捷的改性淀粉需求显著增强,而预糊化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 PGS)是一种由物理方法改性的淀粉,具有绿色环保和使用便捷的特点,更具备冷水可溶性、强保水性及黏弹性等。PGS作为一种性能优良且资源丰富的可降解生物改性原料,在面制品、米制品、烘焙食品及休闲食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简述了PGS的制备方法、性质特点及
-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杀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发布日期:2021-09-28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目前已在食品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该技术利用食品周围介质产生光电子、离子和自由基等活性物质,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抑制和化学农药的降解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以新鲜果蔬、生鲜海鲜、肉及家禽制品等为研究分析对象,系统地论述了低温等离子体的形成机理和技术特点,分析影响其杀菌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杀菌效率的技术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从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食品新鲜度的角度,归纳了低
-
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物简述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21-09-28
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物是指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包含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污染。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医学或工业等领域的研究、核试验和核事故3个方面。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危害较大,通过对人体组织和器官产生照射效应,进而导致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的损伤,甚至产生癌变或者畸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并开展了相关监测,但未来的检测和研究仍需进一步的发展。
-
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1-09-25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提高我国食品的安全性,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颁布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18-2021年版)》,对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本文阐述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及特点,探讨了实验室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本行业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我国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验方法标准现状
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发布日期:2021-09-25
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保障我国农业产量发展,因有机磷农药高效、广谱等特点,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用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曾有一段时期内,有机磷农药化学品几乎占我国整个农药市场中70%,有机磷杀虫剂占整个杀虫剂市场的1/3~([1])。但是,由于有机磷农药在生产、加工及其作用在农产品的过程中,均会通过不同途径污染到生活环境中,进而危害到居民身体健康,各国纷纷针对有机磷农药的生产、使用及残留限量建立
-
2019年——2020年河南省谷类食品中7种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发布日期:2021-09-25
目的了解2019年—2020年河南省市售谷类食品中7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于2019年—2020年,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采集玉米、玉米面、大米、小麦粉共计221份,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方法检测了样品中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伏马菌毒素(FB_1、FB_2、FB_3)、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7种真菌毒素,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
食品中铝的残留量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1-09-25
本实验采用国家标准GB5009.182—2017第一法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铝的残留量进行测定。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对食品中的铝进行提取,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抽取的446批次食品中有28批次样品不合格,检出率89.91%,不合格率为6.28%。其中焙烤食品检出率最高,发酵面制品和油炸面制品不合格率较高,41批次生湿面制品未检出不合格。
-
三乙胺增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痕量砷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21-09-25
目的建立三乙胺triethylamine(TEA)增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准确测定食品中的痕量砷。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以8%的三乙胺作为基体改进剂,采用碰撞池技术规避质谱干扰,锗作为内标校正非质谱干扰,用ICP-MS检测样品中的痕量砷。结果以8%的三乙胺作为基体改进剂,可以
-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前处理和检测技术进展研究
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发布日期:2021-09-25
丙烯酰胺(Acrylamide)化学式为C_3H_5NO,分子量71.08,无色片状结晶,无味,有毒,易溶于极性溶剂,是由食品中游离氨基酸与含羰基的化合物还原糖在高温烘焙过程中,通过Maillard反应形成~([1])。瑞典技术研究人员于2002年报道了于面包、油炸薯条、土豆片等高淀粉、高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检测出丙烯酰胺~([2])。2015年欧盟的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咖啡、饼干、谷物及小麦制品等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