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来源:装备制造技术 发布日期:2021-09-15
在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背景下,以机械设计综合实训为例,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出发,探索以学生为中心、项目竞赛为驱动、产出为导向的多维度教学创新模式的实践路径与方法,将教学、育人、竞赛、项目、成果融为一体,实现学以致用、研以致用,形成具有机械专业特色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任务式“一心三主双过程”教学模式构建——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
来源:广西物理 发布日期:2021-09-15
随着信息化高科技产业地快速发展,企业岗位变化日新月异。为进一步满足企业岗位的生产需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迅速崛起,并成为促使职业学校能力化办学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北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流程,从而构建基于课程性质的"一心三主双过程"教学模式。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09-15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从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教学反思与整改、教学特色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优化教学资源,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将三教改革、技能竞赛、劳动教育高效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借助课程中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全程管控,增强学习乐趣与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实操技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就业后快速融入工
-
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09-15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为了对其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次研究中将高职汽车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分析,通过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发展现状与职业能力培养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结果,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设定,首先明确高职汽车专业教学目标;其次构建特色教学课程;最后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希望通过此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我国汽车行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
-
中德合作培养国际视野汽车技能人才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发布日期:2021-09-10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结合我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市场对于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职业院校需要探索改进具有国际视野的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本文结合与德国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实际经验,总结分享了在职业精神培育、教学模式创新、实习实践安排、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团队培养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为汽车专业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融合云课堂的“机械CAD”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科技与创新 发布日期:2021-09-05
对于大部分工科学生而言,"机械CAD"都属于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必须在机房开展教学。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出现了变化,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了由传统教学向线上教学的改革。在进行"机械CAD"教学时,教师能够通过将线下与线上融合的手段,建立起云课堂来辅助教学,从而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机械CAD"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增长。因此
-
校企融合引领下轻工特色的化工原理教学探索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发布日期:2021-08-31
化工原理是自然科学向工程科学过渡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校企融合的特色教学是提高授课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化工原理教研室依托学校的轻工特色及优势,从育人理论创新、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探索了校企融合引领下轻工特色的化工原理教学模式,助力学校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轻工类专业人才。
-
地方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21-08-30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工程性的工科类实验课程,对培养应用型化工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分析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化工原理实验课中存在的不足,立足于培养具有工程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化工型人才,结合本校实际,通过对课前预习、实验内容、数据处理和课程考核的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一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新模式。
-
化工单元操作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21-08-30
化工单元操作作为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和毕业生就业的化工企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领域,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依托典型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以单元操作各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融合化工企业元素,构建了"产-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为适应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来源:轻工科技 发布日期:2021-08-26
针对高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不适应跨界教育要求,教师职教理念、教学能力和方法等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两个不适应"等问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推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作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口,抓住人才培养"素质"和"能力"两大核心要素,通过系统化、项目化的教学,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专业课程教学机制,以顺利完成各类教学目标,稳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