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全程参与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8-09-25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介绍了该模式的优势,提出了增强其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为推进新时期食品类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来源:中外企业家 发布日期:2018-09-25
中国制造"2025"指明了中国制造新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全面转型和升级。本文在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现状与现行人才供给状况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思考,以夯实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人才培养基础,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工匠精神"、高尚品质的"青年工匠"为人才培养目标
-
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实践
来源:才智 发布日期:2018-09-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当今世纪,培养技术型人才变得日益重要。要想建设创新型社会,必不可少的则是培养一批能完成实践任务并且技术过硬,拥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样才能构建有效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发挥作用,那么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更要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仅供参考。
-
对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来源:中国市场 发布日期:2018-09-21
研究以工程机械维修专业教育的角度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分析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的前提下,提供了优化工程机械维修专业的培养计划,创新工程机械维修专业的总体框架,创新工程机械维修专业的教学要素,优化工程机械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工程机械维修专业课程等措施和方法,为工程机械维修专业更好地构建人才培养新方案提供了现实性的参考。
-
新工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发布日期:2018-09-20
新经济要求发展"新工科",为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各大高校大力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无锡太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这一集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多个学科知识体系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为例,深入研究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方法的革新。这对于同类高校的工科专业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
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18-09-10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牢固树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式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学院以宽厚的物理学理论为基础,以6个工科专业的多年培养经验为依托,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健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改革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
多层次衔接“立交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来源:中外企业家 发布日期:2018-09-05
本文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系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依托并服务于相关电子信息产业链,形成专业链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升专"、"专升本"、构建"立交桥"的培养模式。
-
对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甘肃教育 发布日期:2018-09-01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市场基础,同时,也对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经验和学校实际,谈一谈对现行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一、理论课内容必须与现代车型接轨当前汽配物资丰富、采购方便,汽车作业以养护、更换部件、调整为主。原先的基础维修技能逐步淡化
-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的校企合作研究——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机械系为例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发布日期:2018-09-01
当前,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作为一所民办应用科技大学,而机械专业作为学院一大专业体系,有着长期的大量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机械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现代企业对机械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学院机械系与多家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存在合作机制不完善、宣传价值大于使用价值、缺乏可操作性或者"学校热、企
-
广东省虎门地区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人才培养策略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18-08-30
从广东省虎门地区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现状入手,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并结合当下背景分析纺织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从人才管理和培养等方面提出中小企业留住人才的对策。只有依托人才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虎门地区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