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5-02-18]
多家券商宣布接入 DeepSeek,关注 AI+金融的应用进展。DeepSeek-R1 凭借着开源和轻量化、低成本部署的特性,将加速 AI 在垂直行业的普惠化应用进程,尤其适配金融行业高数据密度场景。在券商的各个业务领域均存在大量文本处理、数据分析和客户交互需求,为大模型应用提供了天然土壤和数据资源,有望催生 AI+投顾、投研、运营、资管、营销等创新商业模式。目前已有 5 家券商和九方智投宣布接入 DeepSeek。此外,同花顺问财也宣布迎来重大升级。
[金融业] [2025-02-18]
2024 年,国内 TLAC 债开启发行 国内 TLAC 债起步偏晚,2024 年 5 月开始发行。2024 年 2 月,五大全球系统 重要性银行中农工建交陆续公布了 TLAC 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总规模合计不 超过 4400 亿元。2024 年 5 月,首批 TLAC 债正式发行,全年共发行 2300 亿 元,发行期限主要为 3+1 年、5+1 年、10+1 年。
[金融业] [2025-02-18]
[金融业] [2025-02-18]
美国货币政策框架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前后经历了显著的变化,美联储货 币政策由稀缺准备金框架转向充足准备金框架。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 前,美联储采用稀缺准备金框架,将联邦基金市场隔夜利率作为操作目 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控短期利率,进而影响实体经济。银行 体系准备金被控制在最低规模,美联储通过小幅、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 调控短端利率,以维持市场利率在目标范围内。金融危机爆发后,短期 利率迅速降至零,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效。为营造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大量购买长期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等资产,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银行体系准备金供过于求,稀缺准备 金框架难以维持。在大量流动性涌入金融体系后,美联储开始对准备金 付息以控制利率,形成充足准备金框架。在该框架下,美联储通过设定 一系列政策利率,如超额准备金利率、隔夜逆回购利率等,来调控短端 利率,确保市场利率在目标区间内。
[金融业] [2025-02-18]
近日,财政部及各地方财政厅(局)陆续发布了 2024 年财政数据。2024 年全 国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 1.3%和 1.7%,增速均较上年大幅 放缓,一方面与有效需求不足、价格下滑因素拖累税收收入有关,另一方面 与房地产行业税收优惠等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造成的财政减收有关。由于 2023 年制造业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多个省份 2024 年增值税收入同比负增 长;受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影响,广东、吉林等地企业所得税收入负增长;受 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和煤炭生产放缓影响,山西、陕西资源税收入大幅下降; 受房地产市场拖累,多个省份契税、土地增值税收入下滑明显。2025 年要实 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不确定因素和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基层 “三保”压力和城投付息压力仍存,短期看地方财政难言轻松。从长期看, 增量政策效应显现带动宏观经济向好将逐步激发财政增收潜力,促进地方财 政平稳运行
[金融业] [2025-02-18]
假期旅游数据是我们观察居民出行、消费升级的重要指标。但在该指标的使用过程当中,经常会 存在一些“疑点”:比如春节长假,有时候是8天,有时候是7天,同比增长如何计算?为什么文旅 局公布的旅游人次绝对数无法直接推测出“恢复至2019年同比口径”的百分比,这其中涉及所谓 “规模以上”调整吗?到底哪些行为算“旅游”,探亲算旅游吗,出差算旅游吗?到底哪些收入属于 旅游收入,除了吃喝玩乐,旅行过程中的购物算旅游收入吗?我们发现,由于上述问题并没有被 系统地解答过,在解读假期旅游数据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尤其是涉及数据纵向比较之时。带 着这些疑问,本文试图一次性讲清楚假期旅游数据统计的一些要点。
[金融业] [2025-02-17]
银行行业:开门红投放保持积极,关注预期改善个体-月酝知风之银行业-平安证券
[金融业] [2025-02-17]
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_五篇大文章_的实施意见》点评-国联证券
[金融业] [2025-02-17]
《汇率基本功》系列旨在用微观逻辑解释汇率的宏观现象,最终以更 加务实的角度提供一套解释汇率的全新框架。 本文是系列第二篇,重在解释一个基本概念,“跨境支付”,为系列 后续奠定基础。 深刻理解跨境支付之后,我们可以理解当前国际支付两个新现象
[金融业] [2025-02-17]
低利率环境支持债市扩容,监管升级加大利率走势调控 2024 年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基调适度宽松,从量、价、结构等 方面发力,通过降准降息、推出买断式逆回购、开展国债买卖操作等,向 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操作体现出一定力度。 央行、交易商协会在收益率下行较快的时点,加大调控力度,既发声提示 利率风险,也约谈金融机构、查处违规行为,防范利率风险。债市主管单 位对维护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的态度与决心明确,体现其“零容忍”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