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为提升利用高速铁路开展快件物流业务的效益,在考虑地区需求差异、资源分配不均、区域收入等因素的基础上,从物流业务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主导权和区域跨度等维度出发,提出开展高速铁路快件物流业务的3种运营模式,即自营模式、代理商协作模式和完全开放式模式。运用基于集值统计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以上海、郑州、太原3个城市为例进行评价,为高速铁路运营企业选择适宜的快件物流运营模式提供参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在界定铁路货运高端产品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同一方式不同等级产品之间货流合理分配的优化定价三层规划模型并给出启发式算法。模型同时考虑铁路货运部门和货主双方的利益,既保证货主的广义费用最低,又使铁路部门的货运收入最大,最后给出算例进行验证。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我国交通拥堵问题已逐渐向小城市蔓延,黄骅市已受到交通拥堵的困扰。本文通过对黄骅市市中心主要交通干道的分析和现场交通拥堵现状的调查,分析其交通拥堵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案,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黄骅市交通拥堵问题,也为其他县级市提供了借鉴意义。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组团式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研究是在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线网形态决策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设计方案,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设计水平,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施设备配置。根据组团式城市特征,对组团式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进行分析,提出组团式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设计理念。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采用组团式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设计,以提高核心区域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发挥轨道交通系统最大网络化运营效益。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路企直通运输是改善大宗货运服务质量、增强竞争水平的重要手段。为发挥路企直通和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在整个物流链中的优势,在阐述路企直通模式及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及其主要特征,提出目前港口铁路集疏运模式存在顶层决策欠缺有效的信息沟通、货代企业活力不足、规章制度和作业方式有待进一步融合等问题,并从实现路企信息共享、激活货代市场活力、建立路企合署办公机制、推行路企直通模式等方面探讨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的优化模式。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由于近远期广州铁路枢纽引入线路的增加,枢纽运输能力亟需进一步扩充。针对当前发展形势下广州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动普分设、动内普外”的客运系统布局原则,对普速旅客列车外迁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全迁至新塘、全迁至广州北、全迁至棠溪和分别迁至棠溪及新塘4个备选方案,最后从城市规划、工程投资、设施利用、运输组织对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比选,推荐采用全迁至棠溪方案。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城市配送具有小批量、多频次、进城难、客户位置分散等特点。为节约配送成本,本文基于先集货后配送的理念,以双层配送网络为基础设计了环状配送网络结构,并建立车辆路径问题模型。模型以城市配送网络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使用MATLAB调用CPLEX软件进行求解。并进行了算例计算,求解满足车辆容量,车距限制和配送中心处理能力的配送中心选用情况,环形网络上的流量,环内配送的线路以及车辆的使用情况。得到了正确有效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城市配送网络的建设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合六城际铁路引入合肥枢纽的方案选择对于合肥枢纽运输组织与经济效益,以及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产生直接影响。在分析合肥枢纽及合六城际铁路现状、合肥枢纽客运作业量及车流特点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条件、运输组织、客流吸引、车站布置、城市规划、工程投资等方面对合六城际铁路引入新合肥西站、引入合肥南城际站2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研究确定采用引入合肥南城际站方案,并探讨客站分工和联络线设置方案,以期为城际铁路引入枢纽方案提供参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能耗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牵引能耗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能耗影响因素及相应节能方案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节能方案和广州地铁7号线列车节能需求及车辆牵引供电系统的特性,提出以单列车节能为主、多列车节能为辅的列车能耗监测及节能方案,为广州地铁7号线运营阶段列车能耗监测和节能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0-22]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枢纽信息化系统是支撑枢纽高效协同运行和便捷信息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简单集成、互联互通、协同运行和智慧运行四个阶段。当前,为解决信息融合效率低、业务协同效果差问题,枢纽信息化系统亟需在非常态下客流预测与安全预警、接驳交通高效协同与柔性调度、一体化换乘导航与信息服务和综合运行状态评价等方向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