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410 篇 当前为第 458 页 共 541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4571.河流廊道绿带结构的温湿效应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选择北京北五环清河两侧不同结构类型(内部构成、郁闭度)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河流廊道绿地不同内部构成、不同郁闭度与温湿效应的关系,为河流廊道绿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温湿影响效应大小为乔-灌-草型>乔-草型>灌-草型>草坪.当绿地内部构成为草坪时,降温增湿效应不明显;当绿地内部构成为灌-草型时,其降温增湿效应较明显;当绿地内部构成为乔-草型和乔-灌-草型时,其降温增湿效果明显.2)绿地的降温增湿效果,随着郁闭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强.当绿地郁闭度为0.20~0.40时,绿地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效应,但效应不明显;当绿地郁闭度大于0.40时,绿地降温效应明显;当绿地郁闭度超过0.60时,绿地增湿效应极其明显且趋于稳定.
    关键词:河流廊道;绿带;内部构成;郁闭度;温湿效应
  • 4572.恩诺沙星控制嗜水气单胞菌性鲫败血症的防耐药用药方案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了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制定防止耐药菌产生的用药方案,本研究利用近年来提出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耐药选择窗(MSW)这两个药效学(PD)参数,并结合药代动力学(PK)参数,制定恩诺沙星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研究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参数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μg/mL;2MIC、4MIC、8MIC的抗菌后效应(PAE)分别为(1.67±0.42) h、(2.03±0.17) h、(2.38±0.06) h; MPC为1.125μg/mL; MSW为0.125~1.125μg/mL.根据鲫(Carassius auratus)口灌恩诺沙星后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得出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分别为5 h、9.5 h、23 h.PK/PD综合参数:24 h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AUC24/MIC)分别为137.22、285.15、426.25;峰浓度与MIC的比值(Cmax/MIC)分别为15.05、41.43、52.32.综合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超过(24-PAE)h、AUC24/MIC≥100或Cmax/MIC>8的指标,建议恩诺沙星在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时的给药方案为:给药剂量20 mg/kg体质量,1次/d.根据肌肉内恩诺沙星的药动学方程,药残达到国家限量标准所需时间约为25 d,所以建议休药期不低于25 d.本研究方案也可广泛用于其他水产养殖抗菌药物的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鲫;出血性败血症;嗜水气单胞菌;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恩诺沙星;Carassius auratus;hemorrhagic septicemia;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edication regimen;Aeromonas hydrophila;enrofloxacin
  • 4573.山合欢种子超干燥贮藏的生理生化效应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正交设计从种子含水量、包装方法、保存温度和预回湿方法4个因素来探索山合欢种子超干燥保存的可行性.用硅胶将种子脱水至1.42%~6.35%6个含水量梯度,结合不同处理密封保存1年,随后测定发芽率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包括相对电导率(RC)、脯氨酸(Pm)、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和预回湿方法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超于种子与未经超干处理的种子相比,发芽率有明显提高;超干种子发芽率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脯氨酸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超干种子的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比对照提高.适宜的超干处理能使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使不饱和脂肪酸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增加,从而减缓种子生活力下降.
    关键词:山合欢;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超干燥保存
  • 4574.基于GIS和NFM的鄱阳湖地区经济林地的适宜性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关键词: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适宜性评价;经济林地;GIS
  • 4575.Zn2+和Cd2+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单一与联合毒性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研究了重金属Zn2+和Cd2+对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Zn2+和Cd2+对受精后24 h(24 hpf)的受精卵进行染毒实验,统计了斑马鱼胚胎48 hpf的卵凝结和心律,72 hpf的卵凝结、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结果显示,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同,镉的毒性比锌大.斑马鱼胚胎对Zn2+和Cd2+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均为72 hpf. 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72 hpf的发育毒性比48 hpf的发育毒性大.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1∶1时,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趋向于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1∶2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由48 hpf的协同作用转为72 hpf的拮抗作用.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2∶1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在凝结时为协同作用,在孵化时为拮抗作用.结果表明,Zn2+和Cd2+在不同毒性单位配比下,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毒性单位配比下,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不同毒理学终点的联合毒性也不完全相同.此外还发现,联合作用不仅与化合物的剂量有关,还与染毒时间相关.
    关键词:Zn2+;Cd2+;早期胚胎;联合毒性;斑马鱼
  • 4576.基于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识别北部湾4种白姑鱼矢耳石形态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利用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49尾截尾白姑鱼(Pennahia anea)、50尾大头白姑鱼(P. macrocephalus)、49尾斑鳍白姑鱼(P. pawak )和29尾白姑鱼(P.argentata)矢耳石样本,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4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识别问题。耳石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通过判别分析来区分4种白姑鱼的耳石,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耳石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46.57%、25.39%和10.02%,降维效果较好。其中Ⅰ型地标点6、7,Ⅱ型地标点5、8,贡献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表明白姑鱼属的矢耳石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听沟“蝌蚪纹”的颈部、头宽部和尾部。逐步判别分析和交互验证结果显示,截尾白姑鱼、大头白姑鱼和斑鳍白姑鱼的区分效果明显,判别成功率在81.6%~100%,白姑鱼区分效果不明显,判别成功率为58.6%。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石首鱼科特有的“蝌蚪纹”形态进行4种白姑鱼矢耳石种类识别,存在一定的错判风险,需要在相关耳石形态学研究与摄食生态学应用中引起注意。本研究以北部湾4种白姑鱼属鱼类矢耳石为例,利用二维图像分析技术,检验基于地标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在4种白姑鱼耳石形态变异和耳石识别应用上的适宜性,以及听沟“蝌蚪纹”等主要形态特征在白姑鱼属种类识别的有效性,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耳石形态学在石首鱼科种类鉴定与系统进化、摄食生态学和渔业群体识别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矢耳石;几何形态测量学;地标点法;薄板样条分析;判别分析;白姑鱼属;sagitta otolith;geometric morphometrics;landmark method;thin plate spline analysis;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Pennahia
  • 4577.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的分子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首先采用 K-B 纸片扩散法检测28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然后利用PCR方法检测菌株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并对其携带基因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呈多重耐药性,对b-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60%,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且菌株间耐药谱差异较大。53.57%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21.43%的菌株Ⅱ类整合子阳性,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Ⅱ类整合子阳性株,表明整合子系统在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Ⅰ类整合子基因盒以 aadA、dfrA、catB 家族为主,分别介导氨基糖苷类、甲氧磺胺嘧啶类和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盒的排列以aadA2+dfrA12类型为主。此外,Ⅰ类整合子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在不同个体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与基因盒的类型无直接相关性。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整合子-基因盒系统;Aeromonas hydrophila;multi-drug resistance;integron-gene cassettes system
  • 4578.南海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COⅠ和Cytb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 b)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 Ⅰ)片段,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采自南海的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红棘金线鱼(N.nemurus)和苏门答腊金线鱼(N.mesoprion)及GenBank中的六齿金线鱼(N.hexodon)、裴氏金线鱼(N.peronii)及红金线鱼(N.furcosus)的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比较分析了它们间的序列差异.Cyt b基因序列片段(425 bp)和CO Ⅰ基因序列片段(507 bp)的分析均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之间序列差异和遗传距离均最小,CO Ⅰ基因片段中为分别0.25%和0.003,Cytb基因片段中为0和0,两者亲缘关系非常近;几种金线鱼之间尚未达到属的水平,裴氏金线鱼仍属于金线鱼属;两目的片段的NJ系统树均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混杂在一起聚为一支,而日本金线鱼和苏门答腊金线鱼属于不同的发育分支;红棘金线鱼和日本金线鱼是最新分化种,金线鱼则是最早分化种;几种金线鱼类的分化时间大约在中更新世时期.比较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旨在为金线鱼属鱼类分类提供依据,进而对鱼类资源的评估与保护措施提供基础参考.
    关键词:金线鱼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南海
  • 4579.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红皮云杉种群更新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12个红皮云杉种源分布区内,分别选取调查样方,进行红皮云杉种群更新研究,同时以12个种源的144个样本为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种群更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最终为谷地红皮云杉衰退机制研究提供种群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相关证据.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在DNA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率达到98.81%;红皮云杉种源总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63 2,Shannon指数(I)为0.5405;种源间和种源内遗传分化分别为27.72%和72.28%,12个红皮云杉种源间的基因分化指数Gst=0.277 2,基因流系数Nm为1.3040;各种源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751 1~0.948 1.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种源可聚为3大类: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第1类;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第2类;蒙克山、塔林为第3类.种群更新数据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进展种群,小兴安岭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衰退种群,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寻找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也可为红皮云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种群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红皮云杉;种群更新;遗传变异;RAPD
  • 4580.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各类型毒株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3对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了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 RT-PCR 检测方法,通过 PCR 扩增分别获得大小约为530 bp、297 bp 和196 bp的 DNA 片段.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可以检测Ⅰ、Ⅱ、Ⅲ型核酸最低量分别约为260、190与230拷贝的病毒量,且某一类型的引物只能检测到同一类型的 GCRV.用建立的多重RT-PCR 方法对2008—2011年采集自江西、广东、湖北、浙江、重庆、四川、福建等地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主养区的86份草鱼出血病样品进行检测和初步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Ⅰ型阳性率为9.3%,Ⅱ型阳性率为45.3%,Ⅲ型阳性率为2.3%,Ⅰ型和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5.8%,Ⅱ和Ⅲ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3%,其他类型的混合感染未检测到.表明目前主要流行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为Ⅱ型.本研究建立的 GCRV 三重 PCR 检测方法可以特异性的检测各种类型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该方法进行草鱼出血病初步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目前主要流行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为Ⅱ型,不同毒株类型混合感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本方法的建立旨在对草鱼出血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用的可操作手段.
    关键词:草鱼呼肠孤病毒;草鱼出血病;三重 PCR;基因型;流行病学调查;快速诊断;grass carp reovirus;grass carp hemorrhage disease;multiplex PCR;genotype;epidemiological survey;rapid diagnosis
首页  上一页  ...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