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410 篇 当前为第 456 页 共 541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4551.凡纳滨对虾细胞色素P450家族新基因CYP4V18的克隆及KK-42对其转录的抑制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探讨咪唑类物质KK-42促进凡纳滨对虾(Litopenaeaus vannamei)生长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克隆出与蜕皮和生长相关的CYP4V18基因的全序列,研究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并结合测定血淋巴20-羟基蜕皮甾酮(20E)滴度.将体长3.5~5.0 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 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 min,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CYP4 V18 mRNA水平定量分析采用real-time PCR,血淋巴中20E滴度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C YP4 V18开放阅读框为1 545 bp,编码515个氨基酸,包含CYP450保守序列;系统进化显示,CYP4 V18与CYP4家族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CYP4 V18 mRNA水平在肝胰腺最高,分别是脑、Y-器官和肌肉的4、26和32倍.KK-42处理可显著抑制CYP4V18表达,在第2、4和6天分别降低了72.3%(P<0.05)、82.6%(P<0.05)和187.7%(P<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KK-42处理之后血淋巴20E滴度在第2、4和6天分别升高1.7%、6.5%和13.5%.结果表明,KK-42可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肝胰腺CYP4V18转录,升高血淋巴20E滴度,这可能是KK-42促生长机制之一.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CYP4V18基因;KK-42;表达下调
  • 4552.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icropterus salmoides salmoides,N)、佛罗里达亚种(M.salmoides floridanus,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0.检测到6对(Jzl48、Jz168、Jz184、MiSaTPW76、Msal21、Mdo6和Mdo7)亚种间特异性引物,其中有2对引物(Jzl48和Mdo7)可以用来鉴别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和其杂交子代.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为杂交组合F♀×N♂最高,分别为3.199 7,0.638 9和0.570 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杂交组合N♀×F♂最高(0.848 8).对亲代与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正反交子代均与北方亚种的遗传分化最小(0.092和0.119 6).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正交子代N♀×F♂与母本N聚为一支,反交子代F♀×N♂与父本N聚为一支.
    关键词: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杂交;微卫星标记;遗传关系
  • 4553.诱导和非诱导条件下喙尾琵甲幼虫抗菌肽分离及抑菌活性比较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对混合菌液诱导和非诱导处理的喙尾琵甲幼虫抗菌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粗提物无抑菌活性,但是经凝胶色谱分离后,从非诱导组获得组分DZ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抑制作用;从诱导组获得组分YD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活性,且YDP1活性明显强于DZP1;Tricine-SDS-PAGE检测表明DZP1和YDP1组成、种类基本一致,主要由20 kD以下分子量的小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喙尾琵甲幼虫在诱导和非诱导条件下均可分离到具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肽,菌液诱导可增强抗菌肽的活性和抑菌谱.
    关键词:喙尾琵甲;抗菌肽;诱导;抑菌活性
  • 4554.圆斑星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RACE技术,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脑中克隆到3种GnRH基因的cDNA序列: cGnRH-Ⅱ、sGnRH和sbGnRH.每种GnRH都包括1个信号肽、1个Gly-Lys-Arg连接序列和1个GnRH相关肽.其中, cGnRH-Ⅱ的cDNA全长为568 bp,编码85个氨基酸, ORF为255 bp,5′UTR为141 bp,3′UTR为169 bp.sGnRH的cDNA全长为457 bp,编码90个氨基酸, ORF为270 bp,5′UTR为41 bp,3′UTR为143 bp.sbGnRH的cDNA全长为381 bp,编码98个氨基酸, ORF为294 bp,5′UTR为48 bp,3′UTR为36 bp.分析了3种GnRH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性,圆斑星鲽 GnRH 与鲽形目鱼类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其次为鲈形目鱼类.对3种 GnRH 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圆斑星鲽 GnRH 基因与其他鲽形目鱼类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鲈形目、鲑形目和鳗鲡目鱼类.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3种GnRH基因都在脑中表现出最高表达水平且具有性别特异性表达模式:雌性中不同组织的 GnRH mRNA 表达水平都相应高于雄性.组织表达分析表明, cGnRH-Ⅱ的 mRNA 仅在脑中表达,而sbGnRH在各个组织都有表达, sGnRH仅在脑、垂体和性腺中表达.脑中sbGnRH m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成熟过程中变化显著(P0.05).本研究首次在圆斑星鲽脑中克隆到3种GnRH基因,其组织和季节表达水平变化表明sbGnRH可能是圆斑星鲽生殖调控的关键GnRH类型,本结果可为圆斑星鲽生殖调控机制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圆斑星鲽;GnRH;分子克隆;表达特性
  • 4555.渔场渔情分析预报业务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探讨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开展渔场渔情分析及预报对渔船捕捞作业及渔业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开展有关研究和所开发的大洋渔场渔情信息服务系统业务化应用的基础上,对渔场渔情分析预报业务化应用中涉及到的渔场环境数据精度、渔场环境数据融合、实时渔场信息获取、渔场分析方法及渔场预报模型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分析与总结,并对将来的应用或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相关技术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渔场;渔情预报;卫星遥感;预报模型;fishing ground;fishing condition forecasting;satellite remote sensing;forecasting model
  • 4556.北部湾光裸星虫3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利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广东湛江乌石(ZJ)、广西北海山口(BH)与越南锦普(JP)3个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3个位点(Snu08、Snu10、Snu14)呈现单态,17个多态微卫星座位中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9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97~0.797之间.每个群体中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在位点Snu18上3个群体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3个光裸星虫野生群体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锦普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北海和湛江群体.群体间F-统计量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处于低等分化水平,差异不显著(Fst=0.019~ 0.049,P>0.05);基于DA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UPGMA聚类树均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研究表明,3个光裸星虫地理群体均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杂合度均偏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杂合子明显缺失;群体间已产生遗传分化,但分化水平还较低.
    关键词:北部湾;光裸星虫;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 4557.高位池养殖过程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情况的动态变化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了更好地预防对虾白斑综合征(WSS)的暴发,探讨该病毒病的流行规律,笔者针对养殖过程中对虾的携带WSSV情况展开调查.调查于2010年7月-2010年11月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养殖场进行,从10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随机抽取6口进行跟踪采样.收集指标包括对虾生长状况、基本环境指标、浮游微藻种群结构和对虾病毒携带量等.本文重点报道利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探针法检测6口精养池塘对虾体内WSSV的携带量变化情况,检测结果显示:①1-3号虾池苗种携带WSSV,其波动范围在1.3×103 ~1.7× 104 copy/g之间;②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均带毒,鳃组织中的平均病毒携带量(2.3× 109 copy/g)多于肌肉组织中的平均病毒携带量(3.2× 108 copy/g),且变化趋势一致,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对虾WSSV携带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期间各池出现过数次高值.前期WSSV拷贝数的波动范围在1.3× 103 ~ 3.0× 107 copy/g之间,后期上升到1.5×106~1.2× 1011 copy/g,使得某些池塘养殖对虾WSS暴发.调查结果说明:1)对虾携带WSSV可以进行养殖生长;2)WSSV在对虾体内的含量是变化的,且其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3)这种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带毒量随着养殖时间的进行及外界水环境中某些主要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如:养殖时间越长,带毒量越高;养殖环境中某些关键环境因子的改变,如:温差较大,不良藻相转换,天气骤变等均可引起对虾体内病毒含量较大的波动.鉴此,作者提出,构建并维持良好的浮游微藻的群落结构,注意有害藻相改变时保持养殖水体环境稳定,对环境突变前后都做好应对对虾应激的措施等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WSS暴发的可能.本研究通过对WSSV的密切跟踪,旨在更好的反映其在养殖环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受各种环境因子影响的情况,从而为预防对虾WSS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WSSV;TaqManreal-timePCR;病毒携带量
  • 4558.中华鲟幼鱼对慢性拥挤胁迫的生长、摄食及行为反应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设置低、中、高3个初始养殖密度(1 g/L、4 g/L、8 g/L),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研究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生长、摄食及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和摄食有显著影响,体质量、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
    关键词:中华鲟;子二代;拥挤胁迫;养殖密度;生长;摄食;行为;Acipenser sinensis;F2;chronic crowding stress;stocking density;growth;feeding;behavior
  • 4559.γ射线辐照处理竹材的动态黏弹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关键词:γ射线;竹材;辐照;动态黏弹性
  • 4560.人工养殖圆口铜鱼头肾组织学特征及操作胁迫对其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石蜡切片和组织涂片技术,对人工养殖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在正常和操作胁迫下头肾的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数目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在操作胁迫后0.1、4、24 h 的变化特征.石蜡切片观察发现,圆口铜鱼头肾实质中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造血组织、血管、肾间组织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组成.各组织及细胞结构形态正常,分布规则.在操作胁迫后0.1、4 h 时,头肾中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多,形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同时肾间组织增生,肾间细胞面积、核面积和核直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在操作胁迫后24 h 时,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和肾间细胞面积、核面积、核直径均减小,并均低于正常组.组织涂片观察发现,正常圆口铜鱼头肾中主要有6类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栓细胞.应激后不规则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嗜碱性粒细胞持续减少;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在应激后0.1 h短暂增多,随后持续降低;血栓细胞数量持续增加.研究表明,圆口铜鱼头肾组织和细胞在应激后较短时间(0.1、4 h)内发生显著变化,部分组织的生物功能在24 h 时逐渐恢复正常.本研究可为圆口铜鱼及其他硬骨鱼类头肾的组织学研究、养殖与驯化过程中的健康监测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圆口铜鱼;操作胁迫;头肾;黑色素巨噬细胞;肾间组织;红细胞;白细胞;Coreius guichenoti;handling stress;head kidney;melano-macrophage;interrenaltissue;erythrocytes;leucocytes
首页  上一页  ...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