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375 篇 当前为第 459 页 共 538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4581.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及与农户林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基于江西省8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以江西省8个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与林地产出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经营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江西省样本县林地细碎化的程度达到0.55,受访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与地貌特征之间未出现明显的关联性;以户均数据衡量,受访农户从家庭收入中用于林业投资的比例维持在30%左右,且传统林业重点县的农户林业投入比例要明显高于非林业重点县.计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S指数衡量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林业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均构成负向影响趋势;曲线模型临界值分析表明,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3或高于0.69时,农户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则随着林地细碎化程度高低呈现正向变化趋势,当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2或高于0.67时,林地细碎化程度对林地产出水平表现为负向影响趋势.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细碎化;农户投入;林地产出
  • 4582.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及贝类滴滴涕的残留与风险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了评估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风险,于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采集养殖区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20个、养殖贝类样品46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地区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贝类食用安全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DDTs含量范围为1.93 ~ 56.6 μg/kg(干重),平均值15.8 μg/kg; 40%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697~2.83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提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养殖贝类DDTs含量范围为2.04~107 μg/kg(湿重),平均21.7 μg/kg;贝体DDT残留量符合中国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以每人50 g/d的摄食量估算,沿海居民食用养殖贝类的DDTs暴露量远低于WHO暂定的TDI值、美国EPA推荐的RfD值,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小.与国内邻近海域相比较,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与亚太等国外海域相比较,处于较高水平;从DDTs的组成特征推测,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
    关键词:滴滴涕;表层沉沉物;海水养殖贝类;风险评价;福建沿岸
  • 4583.金枪鱼围网模型试验结果与海上实测的比较评估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模型试验是测定渔具作业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模型试验结果是否能客观反映网具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的性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进行比较评估。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模型标准化下纲沉降速度和沉降深度,并分析比较了海上实测数据和模型网具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标准化后的模型围网平均沉降速度(0.118~0.135 m/s)超过实物网平均沉降速度(0.142~0.153 m/s)80%以上;(2)标准化后的实物网平均沉降深度(150.11~167.14 m)为模型网的平均沉降深度(266.89~275.62 m)的57%~60%;(3)在不考虑各层水流流速的情况下,实物网平均沉降深度拟合值(171.93~179.69 m)为模型网平均沉降深度拟合值的64%~65%;(4)相较于其他水层,130 m水层的流速对于实物网的沉降深度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模型试验是否能够客观反映实物网的沉降性能,以便为今后金枪鱼围网的沉降性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金枪鱼围网;海上实测;模型试验;沉降速度;沉降深度;tuna purse seine;on-sea measurement;model net test;sinking speed;sinking depth
  • 4584.青海云杉(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进展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对危害青海云杉的光臀八齿小蠹、香格里拉齿小蠹及东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系统进行研究,并成功鉴定出3种(拟)齿小蠹的聚集信息素组分.光臀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由2-甲基-3-丁烯-2-醇,74%-(-) -小蠹二烯醇和(S)-顺式-马鞭草烯醇3种成分组成;香格里拉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有效组分为2-甲基-3-丁烯-2-醇,99%-(+)-小蠹二烯醇和(S)-顺式-马鞭草烯醇,东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由95% -(-)-小蠹烯醇和(S)-顺式-马鞭草烯醇2种成分组成.3种人工合成的小蠹虫聚集信息素已在害虫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监测中进行野外试验,并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青海云杉;齿小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结构鉴定;诱捕器
  • 4585.中国胭脂鱼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植物血凝素、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和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中国胭脂鱼(Myxiocyprinus asiaticus)的染色体核型和Ag-NORs显带;并以中国胭脂鱼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2.50 p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中国胭脂鱼的 DNA 含量.结果表明:(1)中国胭脂鱼染色体数目2n=100,核型公式为10 m+4 sm+12 st+74 t, NF=114,未观察到次缢痕及随体,亦未发现有性染色体.(2)中国胭脂鱼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第1对染色体短臂上,间期核中Ag-NORs的数目为1~2个,未见Ag-NORs的联合现象.(3)PI和DAPI作为荧光染料,得出中国胭脂鱼DNA含量分别为5.50±0.24 pg和6.16±0.03 pg.(4)中国胭脂鱼为四倍体,在特定的分类阶元中属于较原始的鱼类.
    关键词:中国胭脂鱼;染色体;核型;Ag-NORs;DNA含量;Myxocyprinus asiaticus;chromosome;karyotype;Ag-NORs;DNA content
  • 4586.印楝油两性不育灭鼠颗粒剂对小鼠摄食系数与抗生育作用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关键词:小鼠;印楝油颗粒剂;摄食系数;抗生育作用
  • 4587.不同技术处理的钝齿短浆蟹淋巴液中和麻痹性贝毒毒性的效果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钝齿短浆蟹(Thalamita crenata)淋巴液可以中和麻痹性贝毒(PSP)的毒性,这个信息为PSP的降毒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但是淋巴液处理方法是否对其毒性中和效果有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法,以淋巴液的PSP毒性中和效果为指标,探讨抗凝剂、提取方法和冻存条件等淋巴液处理方法对其PSP毒性中和效果的影响,为蟹淋巴液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抗凝剂对淋巴液的 PSP 毒性中和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EDTA抗凝剂对淋巴液的PSP毒性中和效果最好,相对于对照组(小鼠致死时间在5 min左右), PSP-EDTA-淋巴液组的小鼠均存活。低浓度EDTA (5 mmol/L)即可起到抗凝作用并保持淋巴液较好的PSP毒性中和效果, EDTA浓度过高反而对PSP毒性中和效果产生抑制作用。在低浓度EDTA条件下,针头抽取淋巴液的PSP毒性中和效果明显优于组织破碎法。EDTA浓度为5 mmol/L时,在针头抽取淋巴液组中,67%的小鼠致死时间超过30 min。相比之下,组织破碎提取的淋巴液组的小鼠致死时间均分布在8.1~24 min。另外,蔗糖对淋巴液的冻存起到较好的抗冷冻保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淋巴液处理方法对其麻痹性贝毒毒性中和效果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钝齿短浆蟹;麻痹性贝毒(PSP);淋巴液;毒性中和效果;Thalamita crenata;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 toxins;hemolymph;PSP toxicity neutralization
  • 4588.β-葡聚糖与硒、维生素E联合添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选取800尾初始体质量为(0.83±0.02)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添加β-葡聚糖(βG)、硒(Se)和维生素E(VE)的饲料,其组合和添加量分别为:0、300 mg/kgβG、300 mg/kgβG+0.2 mg/kg Se、300 mg/kgβG+100 mg/kg VE、300 mg/kgβG+0.2 mg/kg Se+100 mg/kg VE,记为G0、G1、G2、G3和G4,养殖35 d,养殖结束后,采用肌肉注射法对凡纳滨对虾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结果显示,养殖结束时G2组对虾增重率最高,比G1组提高6.4%;饵料系数比G1组降低6.3%,显著低于G1组(P0.05),但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4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G1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G2和G4组(P
    关键词:β-葡聚糖;硒;维生素E;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抗病力;Litopenaeus vannamei;β-glucan;selenium;vitamin E;growth performance;non-specific immunity;antioxidant capacity;disease resistance
  • 4589.副溶血弧菌融合蛋白FlaA-OmpK疫苗的制备及免疫保护作用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延伸PCR技术拼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ATCC 17802)的外膜蛋白K基因ompK和鞭毛蛋白A基因flaA,获得融合基因flaA-ompK.制备高纯度的r-OmpK,r-FlaA及r-FlaA-OmpK蛋白.分别以所制备的OmpK、FlaA-OmpK和混合蛋白OmpK+FlaA作为免疫原,通过口服及注射的方法免疫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研究其免疫原性及对野生副溶血弧菌(Vp89)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ELISA分析结果表明,注射FlaA-OmpK 组抗体效价最高,是OmpK组的2倍,是混合蛋白组的4倍,注射FlaA-Ompk提供的免疫保护率达到80%.本工作制备了FlaA-Ompk肠溶口服微球疫苗,口服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低于注射组血清抗体效价,口服FlaA-Ompk提供的免疫保护率达到50%.研究结果显示融合蛋白FlaA-Ompk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多元弧菌疫苗抗原成份.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融合蛋白FlaA-Ompk;免疫原性;口服疫苗
  • 4590.金苍林场蒙古栎天然中龄林竞争关系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仓林场2块面积为0.25 hm2的蒙古栎天然中龄林固定样地为对象,采用8个竞争指标,研究蒙古栎天然林种内、种间竞争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竞争激烈,蒙古栎与其他各树种存在种间竞争,但其主要竞争压力来自种内,种外竞争压力主要来自黑桦与白桦.其它树种的竞争主要为种间竞争.蒙古栎竞争能力处于中等,白桦与黑桦最强.各竞争指标结果存在差异性,但均能反映蒙古栎天然林竞争状态.蒙古栎竞争强度与胸径存在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随个体大小的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蒙古栎;天然中龄林;竞争指标
首页  上一页  ...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