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11.半滑舌鳎Dmrt1蛋白表达、纯化及功能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通过分析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Dmrt1重组蛋白注射卵巢后基因表达调控,探讨Dmrt1在半滑舌鳎性别决定与分化中的功能。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Pet-32a)对半滑舌鳎Dmrt1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重组目的蛋白(Pet-32-dmrt1)。重组蛋白注射卵巢后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 Cyp19a和Foxl2在6~24 h内两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调, Sox9a基因表达量在6~24 h内有显著上调,但48 h后3个基因的表达量逐渐恢复正常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证实, Dmrt1重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且对性别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性别决定中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半滑舌鳎;Dmrt1;蛋白表达;功能;性别决定;Cynoglossus semilaevis;Dmrt1;protein expression;elementary function
-
4512.珠带鱼和带鱼未定种Trichiurussp.2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针对南海大型带鱼新种——珠带鱼(Trichiurus margarites Li,1992)与日本产带鱼未定种T.sp.2 (sensu Nakabo,2002)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分类地位不明确问题,本研究通过测定采自海南岛西岸珠带鱼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已报道的T.sp.2及其近缘种的同源序列,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海南岛西岸珠带鱼与日本九州、海南岛东岸及印度洋T.sp.2间的净遗传距离(0.000~0.006)远低于属内其他种间的净遗传距离(0.037~0.061),表明二者的遗传分化程度处于种内水平.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珠带鱼与T.sp.2以极高的置信度(NJ 100%,ML 96%)聚为一支单系,并与其他带鱼形成姐妹群.根据所得分子数据并结合形态学研究资料,可以确定日本产带鱼未定种即是珠带鱼,它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综合3种带鱼属鱼类在西北太平洋的种间分化事件,对珠带鱼的起源及演化进行了初步推测.
关键词:珠带鱼;带鱼未定种;16SrRNA序列;系统进化;分类地位
-
4513.不同牙鲆群体遗传力和育种值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病群体(RS)、RS(♂)与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群体(♀)交配建立的群体(RJ)、日本群体(♂)与RS(♀)交配建立的群体(JR)、以及韩国群体(KS)为基础群体,通过随机交配建立牙鲆家系,研究了4个群体作为亲本的育种性能。待所建立的家系生长至19月龄左右时,测量家系生长性状,包括全长和体质量,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及DMU软件中的REML算法和BLUP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表型参数可以看出KS(♂)×RJ(♀)杂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19月龄牙鲆全长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301、0.295,都属于中等遗传力。因此,牙鲆群体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全长、体质量育种值与其表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和0.827,且呈极显著相关(P
关键词:牙鲆;遗传力;育种值;约束极大似然法(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REM);Paralichthys olivaceus;heritability;breeding value;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REML)
-
4514.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2010—2011年对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6目49科117种,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79种,分属7目34科,占总数67.52%.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58.37 ind/m2,生物量为34.62 g/m2.2010年平均密度以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平均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2011年秋季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高于夏季.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东北田螺(Viviparus chui)、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截口土蜗(Galba truncatula)和生米蜉(Ephemera shengmi)是现阶段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将7个调查断面分为3 组,多维标度分析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Shannon-Weiner 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均以2010年春季最高,2010年秋季最低.功能摄食类群以刮食者占优,共计为41种.采用BI 生物指数和FBI 生物指数对黑龙江中游水质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黑龙江中游水质处于清洁?轻度污染等级.
关键词: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学评价;Heilongjiang River;macrozoobenthos;community structure;bioassessment;water quality
-
4515.胡子鲇脑型芳香化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了胡子鲇(Clarias fuscus)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在前脑、下丘脑、脑垂体、肝、精巢和卵巢6种组织,以及性腺分化前后(出膜后12~30d)全鱼中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Cyp19a1b cDNA全长2 347 bp,5’端非编码区219 bp,3’端[不包括poly(A)]596 bp,开放阅读框(ORF)1 503 bp,编码500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56.388 kD.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胡子鲇Cyp19a1b氨基酸序列与非洲鲇(Clarias gariepinus)Cyp19a1b同源性最高,达95.6%;与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斑马鱼(Danio rerio)、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及稀有鮈鲫(Gob iocypris rarus) Cyp19a1b同源性达75%以上,但与上述鱼类的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a)同源性低于62%,表明其为脑型芳香化酶,同源性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的结果相一致.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yp19a1b在胡子鲇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肝和精巢最低,在脑部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此外,在胡子鲇性腺分化前(出膜后12 d)Cyp19a1b即开始表达,但分化前后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暗示Cyp19a1b可能不是引起胡子鲇性腺分化的直接因素,但其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性腺分化过程产生间接影响.
关键词:胡子鲇;P450芳香化酶基因;RT-PCR;性腺分化;表达
-
4516.鳜胃泌素与胆囊收缩素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表达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探明鱼类消化液分泌的相关调控因子,采用RACE技术分别克隆了鳜(Siniperca chuatsi)两种肠道激素——胃泌素(gastrin,GAS)与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基因的cDNA序列.鳜GAS基因cDNA全长581 bp,5′非翻译区长100 bp,3′非翻译区长145 bp,开放阅读框长336 bp,编码111个氨基酸;鳜CCK具有2种类型:CCK1与CCK2,CCKl cDNA全长为843 bp,5′非翻译区长60 bp,3′非翻译区长369 bp,开放阅读框414 bp,编码137个氨基酸;CCK2 cDNA全长846 bp,5′非翻译区长112 bp,3′非翻译区长332 bp,开放阅读框403 bp,编码134个氨基酸.鳜GAS与CCK成熟肽C末端具有相似的八肽结构(DYQGWVDF/DYLGWMDF),仅在C末端第3位和第6位氨基酸发生替换.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鳜GAS mRNA主要表达于肠和幽门垂,CCK1与CCK2 mRNA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肠和幽门垂也有较高表达,表明GAS与CCK同为消化调控因子,而CCK还是神经分泌因子.鳜GAS与CCK mRNA表达贯穿于整个幼体早期发育阶段(孵化后0~22 d),前期表达水平较高,后期表达水平较低,并趋于平稳,GAS与CCK mRNA发育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这一时期消化道生长发育旺盛有关.
关键词:胃泌素;胆囊收缩素;鳜;克隆;组织表达;发育
-
4517.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icropterus salmoides salmoides,N)、佛罗里达亚种(M.salmoides floridanus,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0.检测到6对(Jzl48、Jz168、Jz184、MiSaTPW76、Msal21、Mdo6和Mdo7)亚种间特异性引物,其中有2对引物(Jzl48和Mdo7)可以用来鉴别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和其杂交子代.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为杂交组合F♀×N♂最高,分别为3.199 7,0.638 9和0.570 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杂交组合N♀×F♂最高(0.848 8).对亲代与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正反交子代均与北方亚种的遗传分化最小(0.092和0.119 6).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正交子代N♀×F♂与母本N聚为一支,反交子代F♀×N♂与父本N聚为一支.
关键词: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杂交;微卫星标记;遗传关系
-
4518.渔场渔情分析预报业务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探讨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开展渔场渔情分析及预报对渔船捕捞作业及渔业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开展有关研究和所开发的大洋渔场渔情信息服务系统业务化应用的基础上,对渔场渔情分析预报业务化应用中涉及到的渔场环境数据精度、渔场环境数据融合、实时渔场信息获取、渔场分析方法及渔场预报模型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分析与总结,并对将来的应用或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相关技术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渔场;渔情预报;卫星遥感;预报模型;fishing ground;fishing condition forecasting;satellite remote sensing;forecasting model
-
4519.北部湾光裸星虫3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利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广东湛江乌石(ZJ)、广西北海山口(BH)与越南锦普(JP)3个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3个位点(Snu08、Snu10、Snu14)呈现单态,17个多态微卫星座位中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9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97~0.797之间.每个群体中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在位点Snu18上3个群体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3个光裸星虫野生群体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锦普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北海和湛江群体.群体间F-统计量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处于低等分化水平,差异不显著(Fst=0.019~ 0.049,P>0.05);基于DA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UPGMA聚类树均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研究表明,3个光裸星虫地理群体均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杂合度均偏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杂合子明显缺失;群体间已产生遗传分化,但分化水平还较低.
关键词:北部湾;光裸星虫;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
4520.森林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与森林健康的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森林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健康关系密切.基于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的生态功能、群落结构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简要概述其作为指示生物的理论基础;主要选取弹尾目弹尾虫、鞘翅目步甲和膜翅目蚂蚁等节肢动物的生态特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等生物多样性指标,讨论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与森林健康间的密切关系;总结适宜作为指示生物的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包括9目、12科,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介绍最新的选择用于评价森林健康指示生物的方法-IndVal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生境间物种频率高低评价森林健康状况,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同时,以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作为指示生物评价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为案例进行分析,并指出以森林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作为指示生物监测和评价森林健康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多种指示物种建立综合指标的建议.
关键词:凋落物;节肢动物;指示生物;森林健康;IndVal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