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11.黑麦草体内POD和PPO活性及可培养内生细菌种群对不同浓度菲污染的响应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采用水培体系研究不同浓度菲污染对黑麦草体内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群特性的影响,并探讨黑麦草体内和菲代谢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菲污染对黑麦草茎叶部POD和PPO活性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对根中POD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是对根中PPO活性则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此外,随着菲污染浓度提高,黑麦草体内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从黑麦草体内分离纯化的23种内生细菌分属于6大类群13个属.对不同浓度菲污染条件下黑麦草体内可培养内生细菌优势种群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麦草体内的优势种属是Kocuria属、Staphylococcus属、Rahnella属和Stenotrophomonas属,其中,Stenotrophomonas属和Staphylococcus属在高浓度菲污染条件下成为最优势种属.进一步验证各内生细菌对菲的耐受性和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各内生细菌皆可耐受高浓度菲污染,且大部分菌株能以菲为唯一碳源生长,对菲有降解能力.
关键词:内生细菌;菲;种群特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endophytic bacteria;phenanthrene;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peroxidase;polyphenol oxidase
-
4512.胭脂鱼听觉阈值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利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研究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听觉阈值。通过插入皮下的电极记录了10尾胭脂鱼的短纯音听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在系统最大声强下,胭脂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000 Hz,其中对100~2000 Hz的声音敏感度较高,最敏感的频率为800 Hz,听觉阈值约为69.8 dB。随着声强的减小,胭脂鱼的听性脑干反应波形最大,振幅减小,潜伏期延长。将10尾胭脂鱼的阈值平均,得到了胭脂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图。胭脂鱼的听力图呈“U”形,属于典型的动物听力曲线。研究胭脂鱼的听觉阈值对胭脂鱼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评估噪声对胭脂鱼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胭脂鱼;听觉阈值;听性脑干反应;听力图;Chinese sucker;auditory threshold;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udiogram
-
4513.牙鲆亲本对子代贡献率的实验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利用18对高度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13尾牙鲆知oftvacezw)亲鱼的188尾后代进行亲子鉴定,计算其非亲排除率、鉴定准确率以及亲本对子代的贡献率。使用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亲子鉴定,排除率>0.9999,准确率为92.02%;用6个标记的排除率為0.999999,准确率为96.81%;用8个标记的排除率為0.999999999,准确率为97.87%;用10个标记的准确率为99.47%;用12~18个标记的准确率为100%。亲子鉴定准确率随非亲排除率和微卫星标记数目的增多而升高。检验所有子代全部是实验亲本的后代,即13个亲本对子代均有贡献,但不同亲本的贡献率不同,最高为47.34%,最低为0.53%。实验表明,基于多标记的非亲排除率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牙鲆亲子鉴定,其鉴定准确率可以达到100%;不同亲本对子代贡献率不同,差异很大,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牙鲆;微卫星标记;亲子鉴定;贡献率;Japanese flounder;microsatellite markers;paternity test
-
4514.四溴联苯醚对菲律宾蛤仔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样本壳高(2.76±0.18) cm,壳长(4.11±0.22) cm; 四溴联苯醚(BDE-47)梯度设置为0.25、6.25 μg/L,以海水组为对照,取样测定时间为0、1、3、6、10、15和21 d.结果表明:BDE-47对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AhR、CYP4、GST-pi和Pgp mRNA表达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各处理组鳃丝和消化盲囊AhR基因表达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6天、第1天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组织CYP4和GST-pi基因表达均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3天、第1天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其中消化盲囊CYP4基因表达在3d后保持稳定,且被显著抑制,而组织GST-pi基因表达则在6d后趋于稳定,0.25、6.25 μg/L处理组表现为高于和低于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鳃PgP基因表达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1天、第10天达到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而0.25、6.25 μg/L处理组消化盲囊PgP基因表达在21d内分别呈逐渐升高和峰值变化,6d后表现为被诱导和抑制.由此可见,菲律宾蛤仔在BDE-47胁迫下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均被显著诱导或抑制,其中GST-pi基因在低浓度处理组被诱导,高浓度组被抑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性,可作为BDE-47污染评价的生物效应指标.
关键词:四溴联苯醚;菲律宾蛤仔;鳃丝;消化盲囊;解毒代谢;基因表达
-
4515.大口黑鲈“优鲈1号”选育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Lacépède)]“优鲈1号”(以下简称“优鲈1号”)与非选育群体(简称对照组)的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优鲈1号”和对照组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3.63%和74.35%、19.34%和19.42%、4.45%和4.67%、1.09%和1.12%,统计分析表明,“优鲈1号”肌肉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6种矿物质元素进行检测,“优鲈1号”和对照组肌肉中钙(Ca)、镁(Mg)、铁(Fe)、锌(Zn)和硒(Se)含量分别为428.34 mg/kg和424.57 mg/kg、252.63 mg/kg和259.77 mg/kg、6.92 mg/kg和5.76 mg/kg、7.73 mg/kg和5.77 mg/kg、0.40 mg/kg和0.41 mg/kg,统计分析显示“优鲈1号”,肌肉中铁(Fe)和锌(Z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元素差异均不显著(P>0.05).“优鲈1号”和对照组肌肉中均测定出17种氨基酸,其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分别为18.10 mg/100 g和17.17 mg/100g、9.46 mg/100 g和8.72 mg/100g、8.00 mg/1 00 g和7.80 mg/100g,统计分析显示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计算结果,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优鲈1号”和对照组肌肉中均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13.96 g/kg和14.68 g/kg、13.66 g/kg和14.72 g/kg、16.37 g/kg和16.58 g/kg,其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SFA/UFA)均为0.47.综上所述,“优鲈1号”仅在水分、粗脂肪、铁(Fe)和锌(Zn)含量上略优于对照组,其他肌肉营养成分和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关键词:大口黑鲈;优鲈1号;营养成分;营养品质
-
4516.广州机场路景观防护林的环境效应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了计量城市路网景观防护林的环境效应,采用群落生态学及水平多点定位同步观测方法,对机场路景观防护林群落结构及消减路面热岛、污染气体浓度效应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显示:防护林群落呈4层垂直结构(上层乔木平均高(-H)=12.6 m、中层乔木-H=6.3 m、灌木层-H=3.2 m、草本层-H=0.6 m),水平30~50 m沿机场路侧带状分布;防护林群落的Shannon(H)达2.39,均匀度达0.76,而森林群落郁闭度达0.68.相对路面空气SO2 、NO2(0.150、0.083 mg·m-3)的日均浓度,防护林林内20m则减小到0.05 mg·m-3以下,空气温度则减小2.0℃,空气湿度增加2.4%,风速减小0.7m·s-1;雨季晴天日,13:00-15:00、林内20~30 m空间相对路面的气温减小值大于2.0℃,而林内10~30 m空间相对路面的空气湿度增加5.0%~7.1%;林内20~30 m空间空气SO2浓度≤0.05 mg·m-3的白昼持续时间达8.3~9.0 h,而林内30~40 m空间空气NO2浓度≤0.05 mg·m-3的白昼持续时间达8.3h;机场路景观防护林群落对路面热岛强度、空气SO2、NO2浓度消减效应极其显著.采用趋势面回归方法,获得的机场路面至林内水平尺度空气SO2、NO2浓度时空分布拟合方程适宜于估算应用.
关键词:广州市机场路;景观防护林;消减热岛效应;环境效应
-
4517.胭脂鱼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人工授精,组织学、超微结构技术等方法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受精卵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胭脂鱼卵子动物极卵壳仅有一受精孔,属单精受精.精孔器为深凹陷,短孔道型.在17~18℃水温条件下,受精后3 s 精子开始穿过精孔管,受精后5 s 进入卵子;受精后10 s 形成精子星光;受精后15 min,卵子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20 min,第二极体形成;受精后90 min,雌雄原核融合;受精后140 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180 min,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二细胞形成.研究发现:成熟卵子精孔器内无精孔细胞及其他物质,和其他大多数硬骨鱼相似,精孔管内径2.42μm,而精子头部直径与其接近;同时精孔器前庭内壁有许多嵴突,孔洞顺螺旋排列,这些结构特点提示其是造成胭脂鱼单精受精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为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及其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胭脂鱼;精孔器;受精过程;细胞学;Myxocyprinus asiaticus;micropylar apparatus;fertilization;cytology
-
4518.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5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本研究通过对5个鲤养殖品种即高寒鲤(Cyprinus carpio Frigid carp)、松浦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carp)、蓝鳞鲤(Cyprinus carpio blue var)、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mirror carp)和红镜鲤(Cyprinus carpio Red mirror carp)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测定,比较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在5个鲤品种共100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序列中检测到8种单倍型,其中5个单倍型(H1、H2、H4、H5、H6)涵盖样本较多,占总样本数的94.06%。蓝鳞鲤的单倍型数最少,仅有1个,红镜鲤单倍型数为2个,其余3个品种的单倍型数均为5个。5个品种单倍型多样性(Hd)在0.160±0.070~0.811±0.055,其中,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为高寒鲤。AMOVA 结果表明,品种间变异(50.28%)略高于品种内变异(49.72%),各品种间的FST值在0.7114~0.8312,其中蓝鳞鲤与其他群体之间差异最大。用 MEGA4.0软件构建的基于遗传距离的进化树表明,5个养殖品种中,高寒鲤和红镜鲤的遗传距离最近(D=0.31),聚为一支;松浦镜鲤和松浦鲤的遗传距离较近(D=0.33),聚为一支;蓝鳞鲤与其他品种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单独形成一个分支。除蓝鳞鲤外,其余4个养殖品种间均存在共享的单倍型(H2、H4、H5、H6),可能是由于其在选育过程中亲本的遗传背景存在交叉,同时也证明 DNA 条码在分析种内品种间遗传关系时具有可行性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DNA条形码;COI基因;cyprinoid aquaculture breeds;genetic diversity;DNA barcode;COI gene
-
4519.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影响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根据2011年9—12月金枪鱼围网渔船调查期间测定的围网沉降深度数据和收集的放网时间、放网速度和括纲松放长度等渔具操作数据,以及流速、流向等渔场环境数据,通过多元回归统计定量分析围网沉降深度与有关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影响网具沉降的有效外部因子.结果表明,流向和放网速度对网具沉降深度的影响不明显(P>0.05, df=53),而放网时间、流速及括纲长度对网具沉降深度的影响均显著(P
关键词:金枪鱼围网;影响因子;沉降性能;多元回归;tuna purse seine;impact factors;sinking performance;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
4520.青蟹呼肠孤病毒和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双重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青蟹呼肠孤病毒(mud crab reovirus, MCRV)和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mud crab dicistrovirus-1, MCDV-1)是从近年发生大规模死亡的养殖拟穴青蟹体内分离的、对青蟹具有致病性的两种病毒。它们常常同时存在,给青蟹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疾病的防治中,快速高效的病毒检测方法对疾病诊断以及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MCRV和MCDV-1基因保守区设计4对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病毒的双重巢式PCR(duplex-nested PCR)检测方法。研究发现该方法对两种病毒的检测限都可以达到10个拷贝,并与鲍肌肉萎缩病毒(AbSV)、虾类传染性表皮与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IHHNV)、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RBIV)、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NV)和贝类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等水生动物常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可以特异性地检测两种病毒。本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简便快捷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快速诊断工具,检测拟穴青蟹中的MCRV和MCDV-1基因。
关键词:拟穴青蟹;青蟹呼肠孤病毒;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双重巢式PCR;Scylla paramamosain;MCRV;MCDV-1;duplex-nested 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