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法律问题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刻的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能源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汽车制造业也将研发与生产的重心或者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兴未艾,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选择,为抑制环境污染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球汽车生产商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各国政府也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予以扶持。然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我们无法忽视另外一个问题。使用新能源汽车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污染,已经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新能源电动汽车回收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套,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隐患。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环境污染;;法律制度
-
7102.面向汽车无线充电的异物检测装置研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随着石油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电动汽车产业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能源供应的载体,是无线充电技术的关键部分。由于其工作环境一般为户外,其表面随时可能出现如硬币、易拉罐、落叶等各种异物,这将严重降低发射线圈在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并带来安全事故。所以迫切需要一套自动化的异物检测设备,以实现发射线圈表面的异物识别,保障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效率以及充电安全,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发射线圈表面异物的自动化检测与识别,根据异物检测任务的特点确定利用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监控发射线圈表面图像;以及基于电磁感应的方法,探测磁场分布状况的方式,分析发射线圈图像特征、异物信息提取方法以及平衡线圈差分原理,为异物检测奠定理论基础,并按照实际应用需求设计硬件方案。为实现异物特征的提取,通过图像滤波灰度化预处理、待检测区域颜色追踪定位法、以及基于Canny的边缘检测,利用背景做差技术,分离前景与背景,并通过图像矩原理,获得异物的几何信息,为之后的异物识别分类提供信息。为识别进入的异物,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将采集到的异物图片标签化,送入Open CV框架下的SVM模型中学习,训练基于SVM的异物识别网络,其能够实现对异物、光斑与光影的识别,提高算法的准确率。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异物检测功能。为实现对金属异物的准确识别,分析电磁感应与电磁耦合原理,通过平衡线圈技术、数字滤波技术,获得准确稳定的差分电压值。采用循环学习无异物状态下的电压值波动,保证报警阈值的合理选取。同时通过自适应调节,保证在不同工况下,差分电压处于最佳值。以此实现基于电磁感应的金属异物识别。为检测实际效果,研制异物检测设备,该设备配合安装在发射线圈上,能够在不同环境下有效识别异物且识别精度较高,能够保障无线充电过程中的效率以及安全性。
关键词:异物检测;;无线充电;;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平衡线圈
-
7103.电动汽车充电模块的并联均流技术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电动汽车充电桩通常采用多个充电模块并联供电的方式来实现大功率的输出。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及与按器件特性差异等因素,若将各充电模块直接并联工作,很难保证每个模块能够均匀分担负载电流。因此,在并联系统中必须采用均流技术来平衡负载电流分配。本文针对额定输出功率为300KW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对其内部各并联充电模块之间的均流技术进行研究设计。本文主要工作分为四个部分:(1)简单分析半桥LLC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根据对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运行过程的分析,推导出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波形,计算出相关参数,对采样电路、CAN通讯接口电路以及保护电路进行设计;(2)对比常用均流方法,结合主从控制法和平均电流法两种均流控制方法,采用一种“基于平均电流的主从控制的数字均流技术”来实现充电模块之间的均流控制;(3)分析LLC谐振电路的双环控制,了解到电压环是对输出电压进行取样,比较放大,通过调整脉宽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双环里面一般设定为外环。但由于电压环内存在LC,RC积分电路,输出电压产生滞后,影响了输出的瞬态特性,也就是系统的静差,因此在电压环内设定一个电流内环,对输出电流进行取样,比较放大,通过调整脉宽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电流环反应速度比电压环快,补偿了系统的静差和负载的变动。为了实现基于平均电流的主从控制的数字均流控制,在双环控制中加入均流环,即采用三环控制技术来实现此数字均流的控制。将电压环与均流环同时进行调节,然后将电压环与均流环的输出作为电流环的基准与充电模块的输出电流进行比较。(4)对充电模块的并联均流系统的软件控制进行设计分析,主要针对CAN通讯模块中,主模块的选择及主从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进行设计。此外,在读取充电模块的采样值后通过软件滤波的方式提高采样精度来实现均流精度的提高。(5)最后通过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充电模块的参数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三环控制的均流策略的可行性。在采取双环控制和三环控制时,分别对系统稳态和动态的两种情况下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均流环加入后,系统稳态时,不仅减小了并联模块之间的输出电流的误差,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速度;系统动态时,除了有与稳态时同样的改变,在负载突变的瞬间,震荡幅度减小,电流的超调减小,使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关键词:充电模块;;半桥LLC谐振电路;;数字均流;;三环控制
-
7104.基于字符级联分类器的自适应汽车仪表检测算法的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计算机视觉检测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视觉检测设备检测的精密性,通用性,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本课题来源于汽车仪表生产厂商中应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仪表检测算法所遇到的问题。随着汽车仪表生产种类的增加,基于图像处理提取简单的特征进行处理的传统汽车仪表检测算法在对于不同的仪表检测中需要修改大量参数才能应用于新种类的仪表检测,因而算法没有通用性,应用于新种类的检测时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显然不能满足仪表生产企业的生产需求。此外,传统的汽车仪表检测算法检测精度低,算法对图像噪声的鲁棒性不强。所以建立高精度,通用性强,可靠性高的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是企业生产的迫切需求。本课题针对仪表检测算法通用性的问题,以汽车仪表自适应检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级联分类器的自适应汽车仪表检测算法,该算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汽车仪表检测框架,可以自动地完成对不同种类汽车仪表的检测。本文首先针对汽车仪表指针提取算法中,仪表指针提取容易受到指针旁数字影响,导致检测误差增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分析的汽车仪表指针精提取算法,对汽车仪表指针进行精提取之后采用直线拟合算法对姿态位置进行拟合,从而提高了仪表指针提取的精确拟合程度。针对传统汽车仪表检测算法不具有通用性,仪表检测需要大量修改参数才能对不同种类的汽车仪表进行检测的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级联分类器的自适应汽车仪表检测框架。通过识别汽车仪表上速度表和转速表中仪表主刻度点对应的速度值,以识别到的数字字符为基础提取刻度点,提出了基于区域搜索的汽车仪表刻度点提取算法,这种全新的设计准则大大提高了仪表检测算法的通用性,从而解决了仪表检测算法泛化能力差的问题。并且针对实践中传统的HOG-SVM分类器字符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字符级联分类器的概念,设计了字符滤波器,并将HOG-SVM分类器,字符滤波器,CNN数字字符分类器进行相互级联,对数字字符进行识别,显著提高了仪表算法字符的识别精度。针对仪表指针读数问题中指针位置和速度对应关系描述简单,误差较大的问题,引入了基于牛顿插值算法的汽车仪表指针位置与速度的线性描述关系,设计规则简单清晰,能够大大降低算法的检测误差且鲁棒性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显著提高仪表检测算法的检测精度,相比于传统算法通用性显著增强,并且整个算法具有良好的自动化程度。本课题提出的这种自适应检测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汽车仪表检测;;字符级联分类器;;自适应检测;;牛顿插值
-
7105.我国报废汽车拆解物质流分析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以较高速增长,汽车工业发展也较为迅速,汽车的国内需求增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汽车进入报废年限的现实,而报废汽车作为"城市矿产"中的重要资源,我国需要健全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体系,正确回收处理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能源资源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论文描述了我国当前的废旧汽车拆解行业现状,总结了汽车拆解流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汽车拆解的物质流模型,对比模型分析拆解过程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找出我国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废旧汽车;;回收拆解;;物质流分析
-
7106.浅谈纯电动汽车整车级高压线束开发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纯电动汽车中高压线束是高压系统的重要部件,主要是在高压系统中扮演能量输送和信号传递的作用,文章主要是从线束整车布置、线束及高压连接器的设计选型、线束固定及防护、EMC设计、HVIL高压安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为纯电动车型高压线束设计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压线束;;选型;;EMC;;高压安全
-
7107.电动汽车驱动部分测试与分析系统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它的核心部件是驱动系统,电动汽车本身的性能和安全与驱动系统性能密切相关。本文根据国标GB/T 18488-2015,基于.NET平台开发了一套电动汽车驱动部分测试与分析系统,对电动汽车系统的性能进行测研究,判断其性能的好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对电驱系统研究的意义、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依次对系统的需求和方案设计提出要求,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并且在整体上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通讯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其次,根据系统方案对硬件进行设计,给出了系统的设备连接图和各模块的原理、组成、方法等,并且详细给出了CP5611卡、PLC、功率分析仪、转速转矩传感器和冷却系统的的选型以及设备的选型依据、性能、原理、参数设置和操作方法等。然后,对系统的软件进行开发。给出了软件开发平台的功能特点以及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配置模块、测试模块、数据模块、曲线模块、用户系统模块和帮助模块,同时对自适应最小二乘法原理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另外对软件操作流程也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最后,根据国标利用本系统对电动汽车电机进行实例分析。对电机的负载试验、转速转矩试验、温升试验等进行测试,采集电机参数并进行分析计算,拟合曲线和MAP图。从测试结果上可以看出该系统能够分析电动汽车电机的性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曲线拟合;;自适应最小二乘法;;MAP图
-
7108.汽车碰撞假人皮肤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测试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为制作汽车碰撞假人皮肤,选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两种高分子材料为基础材料,以热塑性聚氨酯为共混材料,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通过双转子混炼机加热,配以合适的转速和混炼时间,经压片机制成皮肤薄片。对所制成的上述皮肤样品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及邵氏硬度的测试及回归分析,发现其柔韧度随着热塑性聚氨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通过控制热塑性聚氨酯的含量,使得制备出的皮肤可以满足不同级别的碰撞试验对碰撞假人外附皮肤的性能要求。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碰撞假人;;假人皮肤;;仿生皮肤;;物理共混
-
7109.应用Fluent矿用汽车消声器内部流场和声场分析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矿用汽车发动机功率大、排气流量大、排气温度高等特点,对消声器设计提出较高要求,对其内部流场和声场进行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排气消声器空气动力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压力场分析,讨论流场和声场对消声性能影响。基于Fluent对隔板位置不同的四种消声器模型在同种工况下进行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分析,可知隔板位置对消声器压力损失影响不大,并结合压力损失理论计算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搭建实验台架,通过管道实验法进行实验,用测试数据对比验证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可知:消声器的消声量与其内部气体流速呈现负相关,随其减小强度有增大的趋势,进出口压力损失则与气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利用声学分析,探讨消声器隔板位置对消声性能产生的影响,发现其影响有限;为实际设计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用汽车;;消声器;;流场;;声场;;模型;;试验
-
7110.基于ADSP-BF609的汽车前向防撞系统硬件设计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以摄像头采集的视频图像为输入,以ADSP-BF609微处理器为运算处理核心,详细描述了汽车前向防撞主动安全辅助系统的硬件平台架构和各个模块电路设计,并研制了样机。实验表明,电路设计可靠稳定,为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硬件平台。
关键词:ADSP-BF609;;汽车前向防撞;;主动安全;;硬件设计;;A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