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81.智能汽车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传感器、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与汽车工业的快速融合,智能汽车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车辆运动规划与控制方法作为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对智能汽车能否安全、通畅、迅速的在道路中行驶具有决定作用,深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在紧急情形下,现有车辆运动规划与控制方法的研究存在不能兼顾实时性和适应性要求的问题。为解决目前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紧急变道轨迹进行分段规划,研究基于hp自适应伪谱法的轨迹衔接与优化方法和基于自抗扰控制的轨迹跟踪方法,以提高在紧急情形下运动轨迹规划与跟踪方法的实时性和适应性。本文主要从分段轨迹规划方法、分段轨迹衔接与优化方法和轨迹跟踪控制方法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并通过搭建半实物试验平台来验证本文设计的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研究了分段轨迹规划方法。将紧急变道避障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和跟踪阶段,针对紧急转向工况开展真实道路试验,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处理优秀驾驶员在实车试验中的转向操作数据,拟合得出紧急变道过程中的方向盘转角随时间的关系即优秀驾驶员紧急变道模型,作为车辆跟踪初始阶段轨迹的输入量。通过建立与求解约束方程,得出Sigmoid函数的表达式,作为跟踪阶段的参考轨迹。其次,研究了分段轨迹衔接与优化方法。利用hp自适应伪谱法对紧急变道避障轨迹的初始阶段与跟踪阶段进行衔接,并优化设计跟踪阶段的轨迹,以得到符合优化目标和各类约束条件的紧急变道避障轨迹。通过PreScan与Matlab软件联合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避障轨迹规划方法的适应性。然后,研究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针对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跟踪控制方法的实时性和适应性要求,设基于曲率和自抗扰控制方法的轨迹跟踪控制器。通过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获得前馈输入,利用期望轨迹曲率和当前行驶轨迹的曲率差获得反馈补偿,对紧急变道避障轨迹进行复合跟踪控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设计的轨迹跟踪器的良好效果。最后,搭建以智能小车为核心的半实物试验平台,对分段轨迹规划算法与轨迹跟踪控制算法进行验证。通过设置不同场景的紧急工况,验证本文提出的紧急避障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智能汽车;;紧急变道;;分段轨迹规划与优化;;轨迹跟踪;;自抗扰控制
-
7082.汽车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目前,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尤为重要的角色,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汽车紧密相连,但是如果汽车处于长时间工作状态,就会出现多种故障,那么就要对汽车进行测试及故障诊断。基于此,分析汽车测试及故障诊断的条件,之后对汽车的测试及故障诊断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汽车测试;;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技术
-
7083.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差速助力转向与转矩协调控制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轮毂驱动电动汽车拥有整车布置结构简化、底盘主动控制以及操控方便性方面的明显优势和未来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着重关注和研究。但该类车型采用多电机独立驱动,使得其在转向时,各车轮的转速与转矩的控制成了关键课题,同时,还存在局部电机失效问题,严重影响到整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自制的四轮毂驱动实验样车,开展了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差速助力转向与转矩协调控制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应用等效滑模理论,构建差速转向控制系统。运用if-else语句对系统进行补充,解决电动车左右转向问题。完成蛇形行驶及不同控制方法的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差速转向系统既可实现在转向工况下对各车轮轮速的差速控制,又体现出比PI控制系统更优的性能。(2)建立实际与期望两种整车状态方程。运用滑模控制原理,设计转矩分配控制器,同样进行蛇形行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转向过程中,两侧车轮转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保证了电动车的转向稳定性。同时,制定出单电机失效容错工况的车辆转矩协调控制策略并实现了仿真分析。(3)急转和连续转向工况操纵稳定性仿真。通过七自由度整车模型,实现对样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实验样车拥有较好的操稳性能。对样车进行了三维模型建立,并研制出了实验样车。运用DSP芯片控制样车进行了行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应用到实际样车并能够使其完成转向行驶。
关键词:差速转向;;转矩分配;;容错控制;;轮毂电机;;电动汽车
-
7084.汽车覆盖件激光拼焊门内板成形缺陷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针对某车型前门内板冲压成形过程中焊缝或焊缝旁频繁开裂问题,结合产品特性及材料流入量数值,以成形过程中焊缝偏移量为研究载体,分析了焊缝开裂的成因,并提出了通过优化模具作用圆角与调整拉伸模压边间隙及筋条高度,改变局部进料阻力以平衡焊缝两侧厚板与薄板金属流动的方法。生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拼焊缝开裂问题,焊缝偏移量由50mm减少至32mm,最大减薄率由25.7%降低至19.5%,制件开裂比例由5.2%降低至0.04%。可为激光拼焊板的应用及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前门内板;;开裂;;焊缝偏移量;;平衡;;生产验证
-
7085.分布式双电机电动汽车横摆力矩控制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针对双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横摆控制,引入模糊PI控制算法调整轴间扭矩分配系数,将车辆行驶所需要的驱动力矩合理分配到前后轴,最终输出到车轮,并对相应车轮施加制动力,使得车辆可以从过多转向或者不足转向进入到中性转向特性,满足车辆的安全性。通过simulink仿真,在典型工况下,验证控制策略能够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关键词:双电机电动汽车;;横摆力矩;;模糊控制
-
7086.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由于汽车的广泛普及,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多,人们对于驾驶技能和安全驾驶更加关注。本文分析影响人们安全驾驶的主要因素与驾驶员应当具备的能力,并以此对强化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的有效策略做出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汽车驾驶;;驾驶技能;;安全驾驶
-
7087.汽车场地赛电视转播方案设计与实践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对于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各类比赛由于其不同的场地特点、比赛节奏和观众人数及分布等因素,必然需要因地制宜的制订转播方案,方能达到完美的转播效果。汽车场地赛具有环境复杂场地大、节奏快、突发状况多和观众情绪较为亢奋等特点,因此转播要求较高。现场摄像机位多,区域跨度大,转播方案必须周详。
关键词:摄像机镜头;摄像师;电视转播;
-
7088.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中的应用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进入新时期后,高职教改正在着眼于全面推进,其中核心性的举措就在于施行理实一体化。与传统模式相比,理实一体化模式突显了更高层次的实践性,同时也有助于培育综合素养较高的新型专业人才。因此针对汽车车身修复的高职专业而言,应当将理实一体化全面渗透于整个教学流程,在此前提下探析其中涉及到的运用要点。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具体应用
-
7089.汽车内饰件的防眩目仿真分析及优化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汽车内饰件的不舒适眩光会直接影响驾驶员获取有效的信息和实施准确的操作,其防眩目设计对汽车主动安全性和舒适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汽车驾驶舱内内饰件的复杂多样化,通过CAD软件做几何光线反射并结合经验设计的传统内饰件视觉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针对国内某款车型内饰件出现一定程度的眩光问题,本文基于SPEOS视觉仿真软件建立相应的视觉仿真模型,进而分析驾驶员的真实视野,并研究了汽车眩光评估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对该内饰件的防眩目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汽车驾驶舱内光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结合DGP不舒适眩光评估理论,利用SPEOS软件对汽车内饰件的视觉效果进行仿真分析,提出在虚拟仿真中对汽车内饰件的日光眩光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并通过主观评估实验与仿真评估中获得的DGP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实了结合DGP不舒适眩光评估理论对仿真中的眩光进行定量评估具有可靠性。2.利用SPEOS视觉仿真软件的特点和光学模拟原理,建立完整的视觉仿真模型,并对其仿真分析方法流程进行了基本分析和改进。应用RAMSIS软件进行人体坐姿摆放得到仿真中需要的RAMSIS眼点,对比分析了中控显示屏各眩光区域占屏比例的仿真和实验结果,从而验证了选择RAMSIS眼点的准确性;采用一种新的HDRI环境贴图制作方法,提高了仿真中外界复杂光环境数据的准确性,直接降低制作成本又能满足亮度范围要求。3.研究了视光学仿真分析中的眼点位置、环境光学数据输入和材质光学属性对防眩目仿真精度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得出:采用RAMSIS眼点、输入实时拍摄的HDRI贴图和附属具体BRDF材质属性是提高防眩目仿真精度的有效途径;探讨了不同光亮材质的眩光仿真效果,为防眩目的内饰件材料更换选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4.运用防眩目虚拟仿真方法,对某汽车内饰件的眩光进行仿真分析,优化了该内饰件的结构和材质,并进行沉浸式虚拟人体验证和实车评估验证,解决了该内饰件的眩光问题,为建立完整的汽车内饰件防眩目仿真体系及优化工程提供了补充和指导。
关键词:汽车内饰件;;防眩目;;虚拟仿真;;仿真精度;;优化设计
-
7090.采用迭代求解的电动汽车优化充电算法
[汽车制造业] [2019-08-21]
电动汽车优化充电对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配电网辐射状运行结构采用迭代修正节点电压的方法能够大幅降低优化变量的维数,提高计算速度.该方法已被应用于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常规负荷模型为恒功率负荷、不计及节点电压、支路功率约束的三相平衡配电网中.该文提出了将其推广至一般情形的方法,目标函数为配电网供电能量最小、运行费用最小或利润最大,不再局限于网损最小,负荷模型不再局限于恒功率负荷.而且计及了配电网的三相不平衡、节点电压、支路功率约束.文中分析了负荷模型对优化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负荷模型只包含恒功率、恒阻抗负荷时,每次迭代中优化模型仍为线性约束凸二次规划模型;当负荷模型包含恒电流负荷时,每次迭代中优化模型不再为线性约束凸二次规划模型,但仍为线性约束凸规划模型.3个算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收敛性好、计算精度高、速度快,能够改善电压,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动汽车;;优化充电;;配电网;;凸规划;;负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