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21.基于子地图的智能车辆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为使智能车辆能在无法预先确定环境范围的条件下创建环境栅格地图并实时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地图框架的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方法。在子地图中设置重合区域与切换区域,以避免相邻子地图间的连续切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保证车辆在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过程中地图范围的动态增长和子地图间的稳定切换,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定位精度。
关键词:智能车辆;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子地图;栅格地图
-
51522.基于标准化滞回能量谱的多层结构滞回能量估算方法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确定结构及构件的地震耗能是基于能量抗震设计的关键。根据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分析思路,将多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平衡关系等效为第1阶振型SDOF体系的能量平衡关系。定义SDOF体系滞回能量除以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平方为标准化滞回能量,将SDOF体系能量平衡关系转化为标准化能量平衡关系。进而建立了等延性系数的标准化滞回能量谱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标准化滞回能量估算多层结构滞回能量的方法:(1)通过pushover分析和地震需求谱确定地震下系统的目标延性;(2)将系统的等效周期和目标延性代入等延性系数标准化滞回能量谱中确定标准化滞回能量;(3)通过标准化滞回能量值计算出多层结构的滞回能量值。通过一幢...
关键词:非线性时程分析;滞回能量;推覆分析;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地震需求谱
-
51523.新型混联式ISD悬架建模与参数优化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提出了一种包含惯容器的新型混联式ISD悬架,该悬架由主弹簧、副弹簧、减振器和惯容器4个基本元件构成。建立了整车8自由度动力学数学模型,确定了悬架参数的优化范围及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悬架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使座椅处垂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26%,车辆行驶平顺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悬架;惯容器;整车模型;参数优化
-
51524.汽车冷凝器-散热器-风扇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论述了汽车冷凝器-散热器-风扇总成(CRFM)悬置系统的设计要求。推导出在风扇旋转不平衡激励下,CRFM悬置系统中各悬置支承点动反力均方根值的计算公式。基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位移控制的设计方法,阐述了CRFM的位移控制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一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CRFM悬置系统,可较好地满足CRFM悬置系统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汽车;冷凝器-散热器-风扇;悬置系统;设计方法
-
51525.基于模态试验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的转向盘怠速抖动改进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针对某车型怠速工况下转向盘抖动问题,对整车进行了怠速振动试验并对转向盘进行了模态试验,确认转向盘系统与仪表板横梁及横梁与车身连接处的连接刚度不足导致整个转向系统模态下降,从而引起了共振。针对该问题建立了转向系统有限元模型,并根据模态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该模型基础上对上述连接刚度进行了优化,对优化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
关键词:转向盘;怠速抖动;有限元模态分析;模态试验
-
51526.后驱纯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及其策略的对比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针对后轮驱动纯电动汽车,分析了机械制动力前后分配比和踏板特性是否可调以及是否装备ABS等3种不同基础条件对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的影响,设计与对比了两种并联制动策略(P1与P2)和3种串联制动策略(S1A/B与S2)。6种典型循环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S1A/B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的回收率相对于并联制动策略有显著提升,且对应的基础条件较容易实现。因此,S1A/B策略为后驱纯电动车较为值得推荐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
关键词:后驱;纯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策略;能量回收率;制动性能
-
51527.高速柔性并联平台的动力学分析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在考虑轴向力影响下,对刚柔耦合3-PRR平面柔性并联平台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分析了柔性并联平台的动力刚化问题和屈曲行为。柔性并联平台由动平台、静平台和三根对称的柔性梁组成,运用拉格朗日法和假设模态法对系统进行了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并建立了柔性梁振动频率和轴向力之间的函数关系。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柔性梁受到的轴向力和动平台的速度及位形相关,当柔性梁受轴向拉力时,出现动力刚化现象,固有频率增加;当柔性梁受轴向压力时,出现动力柔化现象,固有频率减小;当轴向压力增加达到极限值时,柔性梁会发生屈曲行为。模态试验和不同速度下的轨迹控制实验验证了所建动力学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机器人动力学;柔性并联平台;动力刚化;屈曲行为
-
51528.基于6σ方法的悬置系统能量解耦与稳健设计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为改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以悬置系统能量解耦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系统振动固有频率为约束,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悬置参数(刚度、安装位置和角度)进行确定性优化。考虑到因制造误差引起悬置刚度的变化,为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析了新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并利用6σ稳健优化方法对悬置系统做了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与确定性优化结果相比,6σ稳健优化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解耦率的名义值变化不大,但系统可靠性和稳健性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悬置;能量解耦;稳健性;6σ;蒙特卡罗模拟
-
51529.进气门晚关机构对高增压柴油机排放与热效率的影响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以某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低速中等负荷工况,通过对比进气门晚关机构开闭两种状态对两级增压系统匹配关系的影响,分析其对柴油机排放和热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喷油定时(上止点后-2.5°~8.5°)和EGR率(0%~21%)恒定时,使用进气门晚关(IVCA)机构后HC排放降低,有效热效率下降。当喷油定时不变,BNOxdif与BCOdif随着EGR率的增加而减少;当EGR率保持恒定时,随着喷油定时增加,BCOdif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拐点在4.5°~6.5°(ATDC)之间;同时,开启IVCA机构后,EGR率在15.29%~21.16%,喷油定时在-2.5°~8.5°(ATDC)范围内,Bsoo...
关键词:柴油机;两级增压;进气门晚关;热效率;排放
-
51530.纳米流体对发动机传热摩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本文通过摩擦模拟试验机和导热系数测量仪分析了纳米金刚石添加剂对润滑油抗磨减摩和传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和TEM方法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分析。同时在AVL柴油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进行纳米金刚石润滑油的试验,考察其在发动机上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应用纳米金刚石润滑添加剂减少了发动机机械损失,强化了传热性能,降低了燃油消耗,提升了传统润滑油的整体性能。
关键词:纳米金刚石;台架试验;燃油消耗;润滑;摩擦磨损;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