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61.不同颅-脑接触面对头部模型损伤状况影响的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基于第50百分位中国男性头部CT和MRI数据,建立一个用于交通事故损伤评价的头部有限元模型。分别定义颅-脑接触面为共节点、滑动不分离和滑动分离3种界面,以研究不同颅-脑接触方式对伤害结果的影响。利用Nahum颅内压和Hardy颅-脑相对位移实验数据评价不同颅-脑接触面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颅-脑接触面类型对颅内压影响较大,其中共节点界面与实验结果吻合最好,而颅-脑相对位移对颅-脑间界面类型不敏感。
关键词:头部模型;颅内压;相对位移;颅-脑接触面
-
51562.启喷压力对电控单体泵供油系统喷油量的影响机理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以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启喷压力对循环喷油量的影响。通过计算各工况下循环喷油量随启喷压力变化的百分比,研究了各工况循环喷油量随启喷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启喷压力对循环喷油量影响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喷油量随启喷压力的增加呈减小趋势,随着转速的增加,启喷压力对循环喷油量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在各确定转速下,随着喷油脉宽的增加,循环喷油量对启喷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越来越低;低速时启喷压力主要通过影响喷油器针阀开启关闭的运动过程而影响循环喷油量,中高速时启喷压力主要通过影响有效喷油脉宽而影响循环喷油量。
关键词:内燃机;启喷压力;循环喷油量;电控单体泵
-
51563.混合动力客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设计与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通过对一款混合动力客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的开发研究,介绍了液压泵的工作流量和电机的额定功率的计算匹配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控制策略,即对不同的行驶状况调节转向助力的方法,提供更好的驾驶舒适性和稳定性,并达到节能的目的。最后通过样车的操纵稳定性试验,验证了这种开发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关键词: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匹配计算;控制策略
-
51564.EEMD和SVM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针对发动机缸盖振动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特征,提出一种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信号分析及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EEMD算法以及IMF序列和原始振动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有效放大故障诊断特征向量的差异。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EEMD分解,得到各阶特征模态函数(IMF),求各阶IMF分量对应于原始信号的相关系数并组成故障分类特征向量。分别将IMF相关系数法和IMF能量分布法得到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建立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判断发动机工作状态和故障类型。分析表明,对IMF求相关系数的方法简便易行,能有效放大不同工况下特征向量的差异,结合支持向量机能够对既定机型的配气机构和点火...
关键词:故障诊断;振动信号;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相关系数;支持向量机
-
51565.旋转大变形板振动高阶非线性效应的变分法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基于变分原理并考虑离心刚化效应,研究了中心刚体-旋转大变形板在强迫振动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效应。采用梁函数组合法,提出满足大变形悬臂板几何边界条件的位移函数,利用推导出的包含全部二阶、三阶非线性项的变分方程,得到了转子系统模态坐标下的运动微分方程,求解该方程获得的转子系统的模态与文献中经典结果比较验证了求解方法的准确性。研究并揭示了中心刚体-旋转大变形板的二阶、三阶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二阶非线性系统获得了该结构非线性振动的软特性,三阶非线性系统得到了结构非线性振动的硬特性,并讨论了载荷及旋转离心刚化对高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为该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阶非线性效应;旋转薄板;几何非线性;离心刚化;变分原理
-
51566.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为充分利用双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两侧电机独立可控这个特点来提高车辆稳定性,在研究汽车动力学与稳定性特点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包括任意路径下的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和"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在内的8自由度的"人-车"闭环动力学仿真平台。运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分别设计了以两侧电机为执行机构,以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联合为控制变量的3种等速趋近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在仿真平台进行了稳定性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3种控制器均可有效提高汽车极端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其中,又以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为联合控制变量的控制器效果最好。
关键词:独立驱动电动车;稳定性控制;驾驶员模型;滑模变结构控制器
-
51567.飞机起落架缓冲器参数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对某型飞机起落架缓冲器参数进行可靠性灵敏度分析。首先采用MSC.ADAMS建立起落架落震仿真模型。在起落架落震分析的基础上,以缓冲系统的效率、缓冲器的行程以及起落架最大过载等指标建立多模式下缓冲器参数的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模型。针对缓冲器的复杂性,采用基于Kriging方法的代理模型建立缓冲器输出响应与设计参数的函数关系,再采用重要抽样法求解缓冲器参数的灵敏度,研究结果对缓冲器改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起落架;缓冲器;灵敏度;Kriging模型;重要抽样法
-
51568.车辆主动悬架的遗传粒子群LQG控制方法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针对LQG最优控制算法中权重系数依靠经验确定的不足,综合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点,将粒子群算法中粒子速度和位置的更新和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与变异操作相结合,提出遗传粒子群LQG控制算法,以优化性能指标权重系数。建立2自由度1/4主动悬架车辆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车辆悬架的遗传粒子群LQG控制进行仿真,并与传统LQG控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遗传粒子群LQG控制方法能同时改善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关键词:车辆;主动悬架;LQG控制;遗传粒子群算法
-
51569.基于V型平台的电控柴油机冷却风扇控制策略开发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发动机冷却风扇类型,开发了兼容性的控制策略。首先针对有级调速、无级调速电子风扇及硅油离合器风扇的特点,以风扇转速作为目标控制量,根据发动机工况参数计算冷却风扇目标转速;然后基于风扇控制模式选择字对风扇的控制模式进行仲裁控制,获得当前控制模式对应的风扇转速百分比;最后将风扇转速百分比转换成与风扇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策略设计完成后,先后在HIL和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缩短了发动机暖机时间,并使发动机热机水温稳定在(85±3)℃,有效降低了燃油消耗率。
关键词:冷却风扇;兼容性;控制策略;柴油机
-
51570.车轮不平衡对自卸车行驶平顺性影响的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3-15]
为了研究由车轮不平衡引起的前轮摆振对重型自卸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非独立悬架汽车转向轮摆振的数学模型和考虑前轮不平衡的某重型自卸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所建整车模型的正确性。接着利用所建模型,对前轮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下的整车行驶平顺性进行了仿真。最后,研究了前轮不平衡量对自卸车前轮摆振和整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影响自卸车行驶平顺性的车轮不平衡量限值为10kg·cm,为重型自卸车制造、使用和维护中前轮不平衡量的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自卸车;行驶平顺性;前轮摆振;车轮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