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2-09-15]
2022Q2,汽车行业收入和业绩承压,主要系 4-5 月新冠疫情的影响。但 Q2 以来,新能源渗透率仍在持续提升,同时自主品牌加速向高端价格带渗透,智能化军备竞赛正在加速。我们继续看好当前汽车行业的投资价值,维持板块“强于大市”的评级。板块的估值修复的行情已经基本结束,以盈利驱动的盈利修复即将接力,近期建议投资人重点关注下半年可能会超预期的三个方向:(1)中国汽车出口加速带来的产业链盈利中枢上移;(2)混动化加速推动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实现全方位反超;(3)大宗原材料成本下行带来的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链的盈利空间释放。
[汽车制造业] [2022-09-14]
2022Q2 公司总营收为102.9 亿元,历史首次突破百亿。其中汽车业务收入为95.7 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21.0%/+3.5%。收入同环比增长主要来自于ET7 的批量交付,达到6,749 辆。其余车型因受到产品换代影响,销量均有所下滑。ES8 单季交付3,681 辆,同比/环比分别为-17.0%/-15.2%;ES6 单季交付9,914 辆,同比/环比分别为-0.2%/-27.2%;EC6 单季交付4,715 辆,同比/环比分别-37.4%/-38.3%。随着ES7 和ET5 在22Q3 开启交付,蔚来交付量将展现进一步的提升。在单车ASP 方面,由于季度中的调价和高单价车型ET7 的占比增加,22Q2 单车ASP 增长至38.2 万元,同比/环比+5.7%/+6.5%。
[汽车制造业] [2022-09-14]
9 月5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 2025 年,上海市要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具体来说,相关产业规模力争达到 5000 亿元,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 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 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 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 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汽车制造业] [2022-09-13]
Tesla Cybertruck 是特斯拉研发的即将上市的纯电动皮卡。发布会上共公布了三 个型号,基础款为单电机后轮驱动,续航里程为400km,0 至60 码加速时间为6.5 秒;性能款双电机全轮驱动版本续航里程为480km,加速时间为4.5 秒;最高性能 款为三电机全轮驱动续航里程为800km,加速时间为2.9 秒。
[汽车制造业] [2022-09-13]
经历了6 月传统旺季,7 月销量仍维持高位,总体超出预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2 年7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9.3 万辆,同比119%,环比持平。
[汽车制造业] [2022-09-08]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在 2022 年继续加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在本篇报告中梳理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技术和制造工艺层面的多个重点行业趋势,并认为中国目前正在形成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三电产业链和智能化产业链。伴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不断创新和向上突破,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重构正在加速到来。
[汽车制造业] [2022-09-08]
线控底盘包括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线控油门/驱动、线控换挡等五大子系统,通过电信号代替机械传动部件,实现对汽车动力输出的主动控制,符合底盘执行机构标准化、模块化,运算控制集成化、协同化发展趋势。因此,线控底盘是自动驾驶、电子电气架构升级、整车电动化、集成化造车综合催化下的产物,是电动智能浪潮下具有明确前景的黄金赛道。
[汽车制造业] [2022-09-07]
百年汽车行业一直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规模效应最大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实现效率提升。
[汽车制造业] [2022-09-05]
在长期持续营销投入、渠道升级、产品革新之下,借助新国标带来的管理规范契机,电动两轮车行业已实现快速的格局集中;通过品牌建设、产品优化和产业链价值分配重构,头部和新势力企业正逐步摆脱单一价格竞争,将引领行业变革、拓宽盈利空间。我们判断在 3 年维度,雅迪爱玛 Top2 份额将超过 70%,小牛、九号等新势力品牌共计占 15%左右细分市场;ASP 提升和盈利能力优化将是主线逻辑。推荐完整产品矩阵及盈利弹性强的电动两轮车龙头——雅迪控股、爱玛科技;高端及智能产品线见长的两轮造车新势力——小牛电动、九号公司。
[汽车制造业] [2022-09-05]
上海10 部门联合印发政策支持临港区氢能产业发展。8 月26 日上海市发改委、经信委等10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指出:1)加大燃料电池车在特色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除支持临港新片区的燃料电池重卡、通勤客车、渣土车、市委环卫车应用外,引导上海新增或更新的通勤客车选用燃料电池车辆;2)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氢能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在自设立起5 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基础上,对氢能企业用于生产、研发和经营的银行贷款给予最高200 基点、金额2000 万以下的贴息支持。3)加强跨区域合作。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并与宁夏吴忠、西藏日喀则等风光资源丰富的城市合作,将先进制氢技术、装备、服务在西部推广,形成“西氢东用,东链西用”的跨区域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