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1.牡丹籽油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为研究牡丹籽油(PEO)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48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EO组(PEO-L、PEO-M、PEO-H)和阳性对照组(丹酚酸A,SAA).其中,PEO组和SAA组分别按1.3、4.0、12.0 g/(kg·d)和7.5 mg/(kg·d)剂量灌胃给予PEO和SAA的1% CMC混悬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相同体积的1% CMC溶液,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24 h后,经腹腔注射给予CCl4 20 mg/kg(正常组除外).16 h后采集各组动物血清及肝脏组织样本,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PEO-M组的肝指数显著降低(P<0.05);PEO各组均可极显著降低血清GOT、GPT水平(P<0.01),其中PEO-H组和PEO-M组的作用极显著强于SAA组(P<0.01);PEO-M组可显著提高肝脏SOD水平(P<0.05),并能极显著降低肝脏MDA,提高GSH-PX水平(P<0.01),作用强度与SAA相当(P>0.05).因此,适量摄入PEO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牡丹籽油;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peony seed oil;mice;CCl4;acute liver injury;protective effect
-
1322.酸化油生物柴油磁场降黏与超声波降黏试验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分别采用磁场及超声波对酸化油生物柴油进行了降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磁场降黏试验中,磁感应强度为580 mT,磁化时间为15 h时,降黏率最大为6%,但降黏效果具有时效性;在超声波降黏试验中,当超声波作用时间30 min,超声波作用强度70 W/cm2,超声波作用频率1.25 MHz,试样温度40℃时,最大降黏率为6.92%,静置150 min后降黏率为3.42%.
关键词:酸化油生物柴油;磁场;超声波;降黏;时效性;acidic biodiesel;magnetic field;ultrasonic;viscosity reduction;timeliness
-
1323.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的制备及其鉴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为制备人工抗原FB1-OVA,采用戊二醛一步法将小分子半抗原-伏马菌素B1(FB1)与载体蛋白OVA进行偶联.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紫外扫描法(UV)、免疫芯片法和质谱法(MS)来鉴定FB1与OVA的偶联效果.结果显示,凝胶电泳图中FB1-OVA的电泳条带迁移率比OVA的迁移率小,紫外扫描图谱FB1-OVA的波型与OVA的波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免疫芯片检测可见偶联物与FB1McAb发生了特异性反应,初步证明偶联成功.质谱法检测得出FB1-OVA和OV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51 928.612和44 265.718,可计算出偶联比为10.6∶1,通过测定,偶联物的蛋白质浓度为0.99 mg/mL.
关键词: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偶联;鉴定;fumonisin B1;artificial antigen;coupling;identification
-
1324.猪油与棕榈硬脂酶法酯交换制备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的性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以猪油和棕榈硬脂为原料经酶法酯交换制备的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的性质.相同质量的猪油和棕榈硬脂在反应温度60℃、固定化酶用量8%(以底物质量计)、反应时间1h的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对混合油酯交换前后的晶体形态、熔化性质、甘油三酯组成、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经酯交换后混合油结晶更加均匀细腻;混合油甘油三酯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不对称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混合油脂肪酸组成基本无变化,无反式脂肪酸生成;酪化性显著变好.
关键词:猪油;棕榈硬脂;酶法酯交换;晶体形态;熔化性质;甘油三酯;脂肪酸;lard;palm stearin;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crystal morphology;melting property;triglyceride;fatty acid
-
1325.中国市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现状调研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比较了中国市售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TFA)含量调研数据,包括家用烹调油、餐饮用油和常见含油食品产品.从市场购买样品,然后测定TFA含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对133个品牌的581个家用烹调油样品进行了测定,包括调和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茶籽油等15个油种.结果发现87.52%的烹调油样品中TFA质量分数在2%以下.收集并测定了5个油种74个样品的餐饮用油,结果表明各油种的TFA质量分数为0.45%~ 1.68%,可见调查范围内餐饮用油的TFA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而对蛋糕、面包、饼干、炸薯条、冰激凌、巧克力、爆米花、方便面、植脂末、植物奶油等各类常见含油食品共计9大类76个主要品牌的257个样品进行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其TFA含量与2005~2010年公开发表的市场调研数据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蛋糕面包派、饼干两类产品的TFA质量分数高于1%(油基),其他产品中TFA的质量分数较低.对各类主要产品间TFA含量和种类的差异原因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反式脂肪酸;市场调研;家用烹调油;餐饮用油;含油食品;trans fatty acid (TFA);market research;cooking oil;catering oil;oil-bearing food
-
1326.蓝莓籽油成分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蓝莓籽中提取蓝莓籽油,测定了蓝莓籽油的理化指标,并用GC-MS对蓝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莓籽出油率为18.42%;蓝莓籽油的相对密度为0.9466、折光指数为1.4649、酸值(KOH)为3.743 mg/g、皂化值(KOH)为182.3 mg/g、过氧化值为2.137 mmol/kg、碘值(Ⅰ)为128.7 g/100 g;蓝莓籽油中共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7.12%,饱和脂肪酸占11.75%,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开发利用.
关键词:蓝莓籽油;理化指标;气相色谱-质谱法;脂肪酸组成;blueberry seed oil;physicochemical index;GC-MS;fatty acid composition
-
1327.大豆糖蜜提取物中异黄酮和皂苷的分离纯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酸沉大豆糖蜜为原料,对经90%丙酮水溶液超声提取、氯仿-甲醇法脱脂提取所得的异黄酮和皂苷粗品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异黄酮和皂苷粗品水溶液的pH,离心后的沉淀加入80%甲醇溶液提取两次,可将大豆异黄酮含量从15.50%提高到28.68%,皂苷含量从32.81%提高到57.23%.离心上清液通过添加壳聚糖沉淀杂质可将其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从7.69%提高到55.23%,皂苷含量从12.56%提高到36.45%.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壳聚糖;大豆糖蜜;分离纯化;soy isoflavones;soy saponins;chitosan;soy molasses;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
1328.小麦麸皮粉体的电学性质初探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经过粉碎、筛分后的麦麸粉体的电学特性.小麦麸皮经振动研磨20 min后,颗粒最为分散,将此时获得的麦麸颗粒进行高频振动筛分,获取3种不同粒径、结构和组成的麦麸粉体.通过电晕给电和摩擦起电两种方式使得麦麸颗粒带电,结果表明:在两种给电方式下,粒径在45 ~75μm的麦麸颗粒带电效果均最好.在电晕给电方式中,当电压达到46 kV时,3种麦麸颗粒所带电荷出现明显差异.对于摩擦起电,聚四氟乙烯对于3种麦麸颗粒的摩擦起电效果均最好,可以作为摩擦起电的管道材料.经过初步的探索研究,基于不同的荷质比,麦麸粉体可以通过高压静电场分离得以分离.
关键词:麦麸;电晕给电;摩擦起电;电学特性;静电场分离
-
1329.浓香核桃油生产新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利用核桃粕酶解产物的美拉德反应制备浓香核桃油风味物质,开发浓香核桃油生产新工艺.经单因素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热反应温度150℃,热反应时间2h,氨基态氮与还原糖的摩尔比1∶1.5,磷酸缓冲液pH 9.0.产物经GC-MS分析,检出的挥发性物质中有15种是浓香核桃油风味的关键物质;经比较可知新工艺与传统工艺所产浓香核桃油的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比较接近.
关键词:浓香核桃油;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美拉德反应;GC-MS;fragrant walnut oil;alcalase;flavourzyme;Maillard reaction;GC-MS
-
1330.基于GC/MS的储藏粳稻谷挥发物质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样品的挥发物质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不同稻谷样品间挥发物质的差异,进而找出能够反应稻谷储藏品质的特征性挥发物.测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到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稻谷样品挥发物质117种,从中筛选出贡献较大的83种成分进行分析,其中烃类29种,醛类17种,酮类10种,醇类8种,酸酯类10种,杂环类9种.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储藏期间稻谷的酸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挥发物质下降明显,且温度越高下降程度越大;苯类挥发物质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有上升趋势,温度越高上升的越明显;杂环类挥发物质受储藏时间以及温度的影响较小.各类挥发物质受储藏条件影响大小顺序为酸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烃类>杂环类,同时得到评判稻谷品质的特征性挥发物质.
关键词:稻谷样品;储藏条件;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rice samples;storage conditions;volatile substance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