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1 篇 当前为第 132 页 共 282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311.糖化酶辅助制备高纯度牡丹籽蛋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糖化酶辅助碱提酸沉优化制备牡丹籽蛋白的工艺.结果表明:用糖化酶辅助制得的牡丹籽蛋白的纯度很高,可以达到分离蛋白的效果;制备牡丹籽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碱提pH9.5,酸沉pH4.5,糖化酶处理时间30 min,糖化酶用量0.03%,糖化酶处理pH4.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牡丹籽蛋白含量为91.12%,蛋白质提取率为88.34%.
    关键词:牡丹籽蛋白;糖化酶;碱提酸沉;peony seed protein;glucoamylase;alkali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 1312.挤压膨化参数对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降解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采用定性PCR检测技术,分析了不同挤压腔温度、物料水分和螺杆、喂料器转速的组合工艺条件下,挤压膨化对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CP4-EPSP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加工是降解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CP4-EPSPS的有效手段.挤压膨化参数中,对外源基因降解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挤压腔温度>物料水分>螺杆转速或喂料器转速.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挤压膨化参数组合为:挤压腔温度130℃,物料水分20%,螺杆转速72 r/min,喂料器转速88 r/min.在此条件下,大豆外源基因片段可降至206 bp以下而未能检出.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CP4-EPSPS;挤压膨化;降解
  • 1313.酶法修饰抑制小麦淀粉回生工艺优化及机理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糊化后的淀粉很容易回生,大大影响了淀粉制品的品质.采用β-淀粉酶处理对小麦淀粉进行酶法修饰,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处理工艺条件,以获得最佳的抑制小麦淀粉回生参数.结果表明,β-淀粉酶修饰的最佳条件为:酶浓度为34.33 U,酶作用温度为56.5℃,酶作用时间32.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小麦淀粉凝胶,相对于未经酶处理的小麦淀粉凝胶,凝胶硬度降低了66.15%.通过对酶处理前后小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以及支链淀粉平均侧链长度的测定,发现β-淀粉酶抑制小麦淀粉回生主要是通过降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质量及支链淀粉平均侧链长度,从而降低了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形成双螺旋的趋向,抑制淀粉的回生.
    关键词:小麦淀粉;β-淀粉酶;回生;响应面;机理
  • 1314.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豆腐的感官和质构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豆制品的豆腥味与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活性有关,为了降低豆腥味,培育出了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分析了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大豆(北农103)和普通大豆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蛋白质亚基组成、Ca、Mg和植酸磷的含量等理化性质,并以这两种大豆为原料分别用卤水、石膏和内酯为凝固剂加工豆腐,对其豆腐产品进行了感官和质构评价.感官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北农103)豆腐的豆腥味明显弱于普通大豆豆腐,由北农103大豆品种加工成的内酯和卤水豆腐的质构特性好于普通品种大豆,而石膏豆腐则相反.
    关键词:卤水;石膏;内酯;豆腐;脂肪氧化酶;感官;质构
  • 1315.两种制取栀子渣油方法的对比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栀子渣为原料,利用二次回归正交实验对栀子渣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实验对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55℃、CO2流速15 kg/h;有机溶剂萃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50℃、料液比1∶4.5、萃取时间240 min、原料水分含量4.0%.对两种制取方法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栀子渣油的品质比较可知,制取高品质的栀子渣油宜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
    关键词:栀子渣油;超临界CO2萃取;有机溶剂萃取;优化;品质;gardenia pomace oil;supercitical CO2 extraction;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optimization;quality
  • 1316.小麦麸皮结构层干法分离的初步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研究了干法分离麦麸结构层.首先对小麦麸皮进行微粉碎,通过粒径分析出麦麸粉体的粒径分散性最好的粉碎时间,利用旋振筛对此时的麦麸进行筛分,得到粒径不同的4种麦麸粉体,然后对各个麦麸粉体进行荧光定性和生化标示物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筛分后,外皮层和中间层集中在200目筛上物的麦麸中,约占78.9%,麦麸糊粉层的细胞壁主要集中在200目筛下物和325目筛上物中,比例达41.7%,而小颗粒的麦麸糊粉层细胞内容物则集中在325目筛下物.研究初步表明,通过微粉碎和筛分的方法可以对不同麦麸结构层进行富集,为麦麸的深加工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干法分离途径.
    关键词:麦麸;振动研磨;粒径;筛分;糊粉层
  • 1317.国内初榨橄榄油品质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国内种植的油橄榄为原料,研究了油橄榄品种、成熟度以及堆放时间对初榨橄榄油脂肪酸组成、酸值、过氧化值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橄榄的初榨橄榄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较大,油酸含量范围65.85% ~80.08%,亚油酸含量范围2.61%~17.18%;初榨橄榄油的酸值随油橄榄成熟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鄂植8号酸值(KOH)从0.35 mg/g下降到0.26 mg/g;紫果的初榨橄榄油过氧化值低于青红果和红果;油橄榄堆放时间延长会使初榨橄榄油的过氧化值略有增加,而酸值的增加程度因品种而异.不同形式的油橄榄初榨橄榄油在风味上均能很好地区分.
    关键词:油橄榄;初榨橄榄油;品质;风味;电子鼻;olive;virgin olive oil;quality;flavor;electronic nose
  • 1318.茴香精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茴香种子精油,运用Minitab15.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茴香精油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茴香精油组成.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茴香种子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为66 W,液料比为6∶1,蒸馏时间为2.5h,茴香精油的提取率为6.25%.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茴香种子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为110W,液料比为7∶1,蒸馏时间为4.0h,茴香种子精油的提取率为3.98%.GC-MS分析结果表明茴香种子精油主要由酮类和烯类组成,酮类占48.86%,烯类占33.07%.此外,茴香脑9.78%.
    关键词:茴香精油;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
  • 1319.柴油植物毛榛种仁油性质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参照我国国标规定的油脂性质的测定方法,测定了非粮柴油植物毛榛种仁的含油量、酸值、碘值、皂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毛榛种仁含油50.61%、密度917.0 kg/m3、酸值0.918 3 mg/g、碘值100.8 g/100 g、皂化值179.0 mg/g,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4~C20之间,不饱和脂肪酸占90%以上,以油酸(C18H34O2)和亚油酸(C18H32O2)为主,分别为60.49%和28.7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中三烯脂肪酸(亚麻酸)质量分数为0.56%,不含四烯及四烯以上脂肪酸.结果表明:毛榛种仁油性质优良,可作为北方地区重点开发的生物柴油原料植物.
    关键词:柴油植物;毛榛;性质;分析;diesel plants;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et Rupr.;properties;analysis
  • 1320.注重实效推进粮油仓储信息化建设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本文针对粮油仓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急于求成、追求大而全,企图一步到位等不切实际的倾向,在分析在我国粮油仓储业务目前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必需尊重信息化发展规律,注重整体设计优化业务流程、构建可独立运行的功能模块、关注用户使用体验、持续改进应用系统等几个环节.并在各级粮油仓储业务流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以使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实效.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粮油仓储管理;信息化发展阶段
首页  上一页  ...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