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1.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镰刀菌产生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真菌毒素,是世界上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种镰刀菌素.由于物理、化学脱毒法存在较大弊端,生物去毒方法因其特异性、高效性及环境友好而日益被科学界所关注.目前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主要是微生物降解作用,本文紧跟国内外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降解情况,文章介绍了降解菌株的种类,降解能力和最佳降解条件,包括降解产物毒性,降解酶基因的发掘,以及降解菌株和酶的应用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mycotoxins;zearalenone;biodegradation
-
1352.酸解氧化小麦淀粉的制备及性能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盐酸为酸解剂,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对酸解小麦淀粉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次氯酸钠用量、酸解氧化顺序对酸解氧化小麦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采用糊滴定法测定羧基含量.比较了小麦淀粉、酸解小麦淀粉、氧化小麦淀粉及酸解氧化小麦淀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酸解氧化小麦淀粉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h,pH9.0,先酸解后氧化顺序优于先氧化后酸解顺序.小麦淀粉经酸解氧化后,其抗酸性、抗碱性、冻融稳定性均得到改善,蓝值增加,膨胀能力降低.小麦淀粉经酸解、氧化后,热稳定性变差;酸解提高了小麦淀粉的熔融焓,而氧化使其熔融焓降低.
关键词:小麦淀粉;酸解;氧化;性能;wheat starch;acidolysis;oxidization;property
-
1353.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花生酸败特性检测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酸价、过氧化值是衡量花生贮藏过程中氧化酸败的重要指标,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花生酸价、过氧化值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并对平滑、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归一化等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建模准确性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原始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微分处理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其预测效果最佳,酸价模型的主成分维数为10,决定系数为0.955,均方根误差为0.080;过氧化值模型的主成分维数10,决定系数为0.940,均方根误差为0.459.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花生酸价、过氧化值的快速无损检测.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花生;酸价;过氧化值;偏最小二乘法;NIR (Near Infrared Spectrum);peanut;acid value;peroxide value;partial least-squares (PLS)
-
1354.绿茶粉粒径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绿茶粉内含物丰富,不同粒径的绿茶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不同.本试验制备3种粒度的绿茶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利用粉质仪、拉伸仪和面筋仪测定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绿茶粉粒径的减小,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均显著增大;面团经过一定时间的醒发后,添加粒径20μm绿茶粉面团的拉伸曲线面积、拉伸比例最大,不同粒径的绿茶粉面团拉伸阻力R50及延伸度变化不大;面筋强度试验中,绿茶粉粒径越小,面团的抗扭力增加,面筋强度增强;综合可以看出绿茶粉的添加有利于改善小麦粉面团的面筋网络结构,优化其加工性能.
关键词:绿茶粉;面团;流变学;粉质;拉伸;面筋强度
-
1355.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及其氧化稳定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采用微波预处理压榨法提取茶叶籽油,与烘烤后压榨法在提取率、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得率比120℃烘烤后压榨得油率高9.6%,为21.81%,油脂提取率为77.5%;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与60、80℃烘烤后压榨茶叶籽油无明显差异;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氧化稳定性高于60℃烘烤后压榨的茶叶籽油,适当升高烘烤温度,压榨茶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升高,当烘烤温度达到120℃时,其氧化稳定性下降.
关键词:茶叶籽油;微波;压榨;氧化稳定性;共轭二烯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ea seed oil;microwave;squeeze;oxidation stability;conjugated diene value;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 (TBARS)
-
1356.离子液体在淀粉和纤维素改性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同时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绿色化学的兴起,使新型绿色溶剂离子液体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并且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淀粉和纤维素改性中的应用.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离子液体在淀粉和纤维素改性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对淀粉和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改性的发展历程、机理以及相关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离子液体对淀粉和纤维素改性的影响,并阐述了离子液体在淀粉和纤维素的改性的发展前景和限制因素.
关键词:离子液体;改性;淀粉;纤维素;ionic liquid;modification;starch;cellulose
-
1357.复热方式对冷冻馒头质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将新鲜烹制的馒头冷冻存放后,分别采用自然解冻、蒸汽复热和微波-蒸汽复热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复热方式对馒头质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自然解冻的馒头因储藏过程中淀粉的重结晶和失水,碘蓝值减小,硬度增加,弹性、黏聚性和咀嚼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性能变差.蒸汽复热可有效补偿馒头失水使其质地和消化特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微波-蒸汽复热引起馒头失水加重,质地稍有劣化,但淀粉和蛋白质的可消化性得到较好的改善.
关键词:冷冻馒头;蒸汽复热;微波-蒸汽复热;质构;消化特性
-
1358.不同糊化度籼米淀粉在贮藏过程中结晶性和抗性淀粉的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本试验以籼米淀粉为原料,经完全和部分糊化后,在25、4和-18℃贮藏过程中分别测定其结晶性和抗性淀粉的变化,结果表明:完全糊化淀粉在25、4和-18℃贮藏过程中,结晶度从0%分别增至7.98%、12.53%和11.77%,相应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4.1%、8.6%、6.5%与起始时相比,增加了2.7%、7.2%、5.1%;部分糊化淀粉的结晶度从11.14%分别增至19.11%、24.45%和22.89%,相应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3.8%、17.8%、15.8%,与起始时相比,增加了5.7%、9.7%、7.1%.部分糊化淀粉和完全糊化的淀粉相比,在相同的贮藏温度下,部分糊化淀粉结晶速率较快,抗性淀粉和慢消化淀粉的含量较多;与-18℃和25℃贮藏温度相比,4℃结晶速率较快,更易形成抗性淀粉.
关键词:籼米淀粉;糊化度;老化;抗性淀粉;indica rice starch;different gelatinization degree;retrogradation;resistant starch
-
1359.混合菌种发酵对豆豉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通过混合菌种发酵豆豉,提高豆豉的抗氧化能力.选用高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2、D8、D10和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U35进行单菌种和混合菌种发酵豆豉,测定其中的抗氧化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比较豆豉铁氰化钾还原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能力差异,同时分析其抗氧化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混菌豆豉的苷元型异黄酮含量明显提高,D2U35、D8U35、D10U35混菌豆豉比D2、D8、D10单菌豆豉分别增加了59.71%、68.18%、54.83%.豆豉中抗氧化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蒸煮大豆高31.20%~45.19%.混菌豆豉铁氰化钾还原能力、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比单菌豆豉高约22.02%、38.62%,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单菌豆豉基本相同.混菌豆豉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对抗氧化性质影响较大.
关键词:豆豉;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抗氧化能力
-
1360.5种植物精油对长头谷盗的控制作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选取小茴香、肉桂、丁香、辣椒和生姜精油,研究其对长头谷盗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5种精油对长头谷盗均具有显著的驱避活性,其中丁香和生姜精油的5个试验浓度(1∶1、1∶10、1∶15、1∶20和1∶50)对长头谷盗的驱避效果最好,处理60h后,其驱避活性均达到Ⅴ级,72 h后,其驱避活性分别仍达到Ⅲ级和Ⅳ级;(2)小茴香、肉桂和丁香精油对长头谷盗有明显的触杀作用,其中处理最低浓度(1∶50)的肉桂时,长头谷盗的死亡率仍在60%以上;辣椒和生姜精油的触杀活性较弱,5个试验浓度对长头谷盗的死亡率几乎为零;(3)5种精油对长头谷盗均无明显的熏蒸作用.
关键词:植物精油;长头谷盗;驱避作用;触杀作用;熏蒸作用;plant essential oils;Latheticus oryzae;repellent action;contact action;fumigation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