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9 篇 当前为第 115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141.分子蒸馏精制灵芝孢子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对分子蒸馏技术精制灵芝孢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分子蒸馏工艺参数对降低灵芝孢子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馏温度200℃,进样速率2 mL/min,刮板转速160 r/min,冷凝温度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灵芝孢子油酸值(KOH)从17.00 mg/g降到0.40 mg/g,过氧化值从25.87 meq/kg降到5.21 meq/kg,总三萜化合物含量从3.01%降到2.87%,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关键词:灵芝孢子油;分子蒸馏;酸值;过氧化值;Ganoderma lucidum spore oil;molecular distillation;acid value;peroxide value
  • 1142.响应面法优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化反应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含水量、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用量、碱(Na2CO3)的用量;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酐用无水乙醇稀释5倍;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45 ℃;Na2CO3的用量1.5%;OSA的量3%,水分含量为18%.此条件下制得取代度为0.022 1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红外谱图分析表明,原淀粉的基本结构未被破坏,在1 720、1 576 cm-1出现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特征吸收峰.
    关键词:响应面法;小麦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红外光谱;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the wheat starch;octylene alkenyl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 1143.油酸单甘酯的二步法合成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报道了一种改进的油酸单甘酯的二步合成法.首先用酶法催化丙酮缩甘油与油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油酸丙酮缩甘油,然后将合成的油酸丙酮缩甘油在Amberlyst-15树脂的催化下断裂甘油保护基合成油酸单甘酯.考察了溶剂添加量、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油酸丙酮缩甘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条件为:油酸与丙酮缩甘油摩尔比1∶1,0.5 mL二氯甲烷,8%的Novozym 435脂肪酶(占底物的总质量),60℃下反应6h.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粗产物中含有91.7%的油酸丙酮缩甘油.粗产物油酸丙酮缩甘油进一步在Amberlyst-15树脂的催化下在甲醇中断裂甘油保护基得到油酸单甘酯,粗品油酸单甘酯经正己烷结晶、水洗纯化后,油酸单甘酯的含量从72.6%提高到95.8%.
    关键词:油酸单甘酯;丙酮缩甘油;油酸;酶法合成;结晶;水洗;monoolein;1,2-acetonide glycerol;oleic acid;enzymatic synthesis;recrystallization;washing
  • 1144.咸蛋黄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气质联用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的样品预处理手段,特别适合于微量挥发性成分的富集,方便与色谱仪器联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气质联用分析,检测出自制咸鸡蛋黄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有43种,其含量的多少依次是醛类、呋喃类、醇类,其中已醛质量分数为36.5%,2-戊烷基呋喃为11.78%,3-甲基-丁醇7.32%;市售咸鸡蛋蛋黄风味的主要风味成分有11种,依次是酯类、醇类和醛类,其中乙酸乙酯为48.82%,乙醇为13.08%,醛类为16%.腌制方法和时间的不同是导致风味物质不同的主要原因.项空固相微萃技术不适合鲜蛋黄风味物质的检出.
    关键词:咸蛋黄;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气质联用;salted egg yolk;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HS-SPEM-GC-MS
  • 1145.铁离子及温度对棕榈油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为了探索金属铁离子及温度对棕榈油稳定性的影响,模拟油炸方便面生产工艺,在实验室务件下研究铁离子及氧化铁(铁锈)、油炸温度及冷却方式对棕榈油酸值及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离子及氧化铁会促进棕桐油酸值的升高,但对过氧化值并未表现出促进作用;油炸温度越高,棕桐油酸值升高速度越快,但过氧化值却较低;冷却方式对棕桐油酸值影响较明显,但对过氧化值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铁离子;温度;棕榈油;稳定性;酸值;过氧化值;ferric iron;temperature;palm oil;stability;acid value;peroxide value
  • 1146.硅酸镁对煎炸油处理效果的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针对硅酸镁在煎炸油处理上的应用,对硅酸镁处理的煎炸油的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皂化值、色泽、极性组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硅酸镁处理后煎炸油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皂化值、极性组分等指标降低,色泽变浅、透明度增加;同时确定最佳硅酸镁添加量为1%.
    关键词:硅酸镁;煎炸油;油品质;magnesium silicate;frying oil;oil quality
  • 1147.棉籽加工过程中仁壳分离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为了提高棉籽加工产品的质量与棉籽加工附加值,在棉籽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剥壳处理.棉籽剥壳后其仁壳分离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浸出棉籽油、棉籽粕质量的优劣.通过对棉籽仁壳分离工艺的改进发现,相比于传统的仁壳分离工艺,改进后采用的多道循环筛分仁壳分离工艺增加了风选力度,剥壳后的棉籽仁壳分离效果较好,得到仁中含壳率为4%~7%,壳中含仁率为0.3%~0.5%,而传统工艺得到的仁中含壳率为15%,壳中含仁率为2% ~3%.
    关键词:棉籽仁壳分离;多道循环筛分;仁中含壳率;壳中含仁率;cottonseeds kernel and hull separation;multi-channel circulation screening;rate of kernel in hull;rate of hull in kernel
  • 1148.储粮早期霉变监测方法测试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比较了粮库储粮早期霉变监测4种主要方法的特点,通过对各种方法特征的分析,将储粮早期霉变监测方法分为“粮食取样监测”和“粮堆可传导物监测”,前者适用于散粮或对粮堆表层特殊部位粮食的检测,后者更适合对整仓储粮进行监测.研究了各种方法监测储粮霉菌活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储藏条件下,微生物活性检测至少可比平板菌落计数法提前3d或更早了解储粮中霉菌危害活动的信息;粮堆中霉变原点二氧化碳监测比温度监测方法可提前10 d发现检测值的显著变化(P<0.05),并且二氧化碳气体在粮堆中的扩散速度明显高于温度在粮堆中的传导速度.
    关键词:真菌;霉变;监测;储粮;fungi;spoilage;monitoring;stored grain
  • 1149.黑加仑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用甲醇提取黑加仑籽油的极性物质,采用DPPH法、ABTS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以及Fe3+还原法测定黑加仑籽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黑加仑籽油极性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可达到100%,β-胡萝卜素氧化抑制率最高为95%,Fe3+还原产物(普鲁士蓝)的吸光度最大为0.754,4项指标值均高于阳性对照物Trrolox以及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的最大抗氧化值.黑加仑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所含极性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途径不同.
    关键词:黑加仑籽油;极性物质;抗氧化活性;black currant seed oil;polar substances;antioxidant activity
  • 1150.响应面法优化脂肪酶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以Novozyme 435脂肪酶为催化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脂肪酸甲酯(FAMEs)环氧化工艺.选择反应时间、脂肪酶用量和H2O2与FAMEs双键的摩尔比为自变量,环氧值为响应值,建立了脂肪酶催化FAMEs环氧化体系的二次回归模型.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在不加脂肪酸氧载体的条件下,FAMEs 20 g,甲苯用量30 mL,脂肪酶用量3%(以FAMEs质量计),H2O2与FAMEs双键摩尔比1.7∶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h.在此条件下,环氧值为4.82%,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关键词:Novozyme 435脂肪酶;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响应面法;lipase Novozyme 435;fatty acid methyl esters;epoxida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首页  上一页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