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1-06-2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本文针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价值及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途径,为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
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分析和控制对策探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1-06-2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食品检测的各种技术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一些不法食品商家,将注意力放在追求经济利益上,忽略了食品安全,导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测,提高重视。本文主要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控制对策,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试剂空白污染对ICP-MS法测定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1-06-20
通过3个试验发现ICP-MS法测定食品中重金属同时存在全程空白有明显的检出问题,标准曲线零点cps值的问题及硝酸试剂的污染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样品测试结果准确度,需降低全程空白的结果。提出硝酸验收的重要性,并解决试剂空白问题。控制好试剂空白可有效提高重金属的检测质量。
-
基于食品安全性的塑料食品包装设计
来源:塑料助剂 发布日期:2021-06-20
以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现状,并从塑料包装材料、包装添加剂、印刷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塑料食品包装安全性的因素,根据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升其安全性的建议,帮助人们对塑料食品包装安全性进行更全面、具体的了解,为人们设计和使用塑料食品包装提供依据。
-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质控数据趋势分析研究
来源:标准科学 发布日期:2021-06-16
本文对实验室2018.8~2020.7年间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测定时每批次样品加标进行分析并获得回收率结果进行收集。以相邻的两个年度的质控回收率作为原始数据,采用t检验和F检验,判断这两个年度的数列的均值及标准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确认该项目的趋势是否稳定。
-
食品中无机砷的前处理技术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发布日期:2021-06-16
砷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砷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涂料、医药等领域,世界范围内由砷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在诸多砷及其化合物中以无机砷的毒性最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I类致癌物。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快速准确的测定食品中无机砷的含量是控制其危害人体健康的首要举措,也是开展相关研究的技术基础。近年来,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液相色谱等离子质谱法是无机砷检测的主流方法,然而常规的检测方法存
-
应用创新型食品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1-06-15
在"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号召被提出后,形成了"大众化"的新局面和新创新,人人创新。"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引领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创新与创业的黄金机遇,尤其是创业的优势。"在校研究生和大学生群体是创新创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主力军,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和最终目标。分享了以食品科学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例应用型本科高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缓解就业压力,如何努力培养应用
-
体外模拟消化系统在食品研发中的应用
来源:福建轻纺 发布日期:2021-06-10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在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具有重复性高,实验周期短,不受道德伦理束缚等优点。体外模拟消化系统在食品营养吸收、物质消化特性分析、生物可及性、食品摄入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体外模拟消化系统的研究现状,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体外模拟消化系统模型的建立和发展有所帮助。
-
佳木斯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同源性研究
来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发布日期:2021-05-30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同源性,为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食品中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并利用Sensitire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耐药性及同源性。结果在1 320份食品中分离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51株,检出率为3.86%;其中2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具有耐药性,耐药率为41.18%,包括3
-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1-05-25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的有利举措。但实际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监管不力、食品药品安全饱受质疑等较为明显的问题。本文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问题的相关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