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量检测方法的改进
来源: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8-09-25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对食品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残留量进行检测。食品样品经丙酮和石油醚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旋转蒸发器浓缩,全自动凝胶净化系统净化,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电子捕获器检测,测得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残留量。该方法中2种农药共8个同分异构体分离度良好,检出限为0. 5μg/kg,平均回收率为76. 4%,精密度(RSD)为3. 03%。此方法较国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
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9-2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牵涉全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事关重大。在食品制作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够增加食品的味道,使食品的颜色更加艳丽,对于食品的保存也有重要的作用。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我国各个阶层的重视。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能检测出食品中所含添加剂方法的研究成为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
-
市售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9-25
目的:了解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及其来源,为评估食品反式脂肪含量的现状提供依据,为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效力、标准制(修)订和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49个品牌759份食品样品,按照GB 5009.25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63.4%的被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其中威化饼干、夹心蛋糕、蛋黄派、代可可脂及巧克力制
-
微生物消减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9-25
有机磷类农药在化学结构上属于有机磷酯,是目前用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农药,属于神经毒素,其残留对人等非靶标生物有一定毒性效应。利用食品级安全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被认为是治理有机磷农药残留最有效的途径。
-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研究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09-25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在保障食品原有味道的同时,如何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是我国现有食品安全工作实施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有效检测出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食品安全质量。鉴于此,本文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微生物分子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
利用多种资源并用拓宽食品专业学生学术视野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8-09-25
学术视野的拓宽在大学生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为例,从3个一级资源指标(国际、科研和产业)及其相关的11个二级资源指标(学生出国学习、导师出国研修、聘请海外专家、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机构、招收优秀留学生,创建科研平台、举办学术会议、承担科研项目,强化产学研合作、聘请产业教授或企业导师、参与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的活动)研究了学生学术视野拓宽的基本方法。多年的实践证明
-
食品用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酿造 发布日期:2018-09-25
萜类化合物在食品中有重要的应用,可用作香精香料、甜味剂、营养强化剂等,作为一类天然添加剂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生物合成法作为萜类化合物合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方法而备受关注。该文从萜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微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为生物合成食品用萜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
透析紫外法自动化测定含糖食品中总糖含量
来源:食品科技 发布日期:2018-09-20
采用透析紫外法,利用流动分析仪自动完成25种含糖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检测。该方法和传统斐林氏法对比表明,2种方法精密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透析紫外法总糖检测标准曲线:y=0.0342x+0.0006(R~2=0.9996),线性范围为(0.1~10)g/L,加标回收率为97.1%~102.9%,仪器重现性为0.25%~0.54%,方法重现性为0.50%~1.60%,满足检测要求,且透析紫外法比斐林氏法更
-
应用型高校《食品包装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18-09-20
《食品包装技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以"应用型"教育为教学改革为背景,从课程特点出发,详细分析《食品包装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实验渗透科研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
-
正交试验优化衍生法-气相色谱测定食品中肉桂酸钾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18-09-20
为了提高气相色谱测定食品中肉桂酸钾的回收率,采用正交试验来优化肉桂酸钾的衍生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肉桂酸钾的回收率为评价指标,选取乙醇用量、浓硫酸用量、衍生时间和衍生温度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优化得到食品中肉桂酸钾衍生化最佳条件:当肉桂酸钾加入量为1.003 mg、浓硫酸用量为0.5 m L、乙醇用量为3.5 m L、衍生温度为75℃、衍生时间为5 min时,肉桂酸钾的回收率为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