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检验制度问题研究
来源:郑州大学 发布日期:2018-11-01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人们发现不安全食品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一跃进入人们的视野。自此之后食品安全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为此做了很多改革和尝试,但近年来仍频发各种食品安全事故,凸显了目前食品安全的各种问题。在食物丰富多样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需求高水平和高质量的食物,保障食品安全也迫在眉睫。食品检验是对食品进行质量和安全检验,并经过一系列检查评估食品卫生和
-
大市场监管模式下基层食品监管探析——以龙游县为例
来源:山西农经 发布日期:2018-10-31
为了解大市场监管"三合一"模式下浙江省龙游县基层食品领域监管现状,采用普查法,调取龙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部门及配备人员等情况。结果表明,在"三合一"模式下基层食品监管力量有明显的增加。针对存在的监管人员青黄不接、基层监管线繁杂、基层监管人员难留等问题,提出加大财政投入、畅通晋升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引入专业人才等应对措施。
-
食品快检技术与实验室检验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抽检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8-10-30
食品质量抽验是食品监管的重要手段,食品快检技术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食品检验技术是对食品常规检验的良好补充,有效地提升了食品质量抽检效能。本文探讨了质量抽验中快检技术对检验效率的提高,快检应用实践中的探索与尝试,为运用快检检测技术和实验室检验技术提升食品质量监管效能提出建议。
-
试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8-10-30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效果显著,在实践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的效果。
-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运用初探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8-10-30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尤其是食品重金属检测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检测食品重金属最为有效的方法,将其应用于食品重金属检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对提高食品安全有所帮助。
-
食品重金属检测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分析
来源:农家参谋 发布日期:2018-10-29
农产品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在对于经济进行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对其安全性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案来对于食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就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可以以较高的精度和效率来实现这样的目标,本文对其展开探讨。
-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发布日期:2018-10-28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农药,将其用于农作物病虫害,以及杂草的防治,使用农药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正确的方法并合理的使用。因为在使用农药时,经常会出现农药残留,从而对环境产生污染,间接的影响到食品安全。基于此点,首先概述了食品农药检测技术与样品处理前的检测技术。其次,指出了检测食品农药残留的样品前的处理技术,包含固相萃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
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发布日期:2018-10-26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类,是公认的I类致癌物,在粮食、坚果、油脂、乳及其制品等多种食品中均有发现。因此,研究出准确、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荧光免疫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势,适合现场高通量快速筛查,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该文介绍了4类常用的荧光标记物(荧光素、量子点、上转换纳米粒子和稀土离子
-
食品企业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10-25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人们应该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督,为人民提供充足的食品安全保障。本文对我国食品行业的质量检测及其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食品微生物检测新技术及发展展望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8-10-25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逐渐成为衡量小康社会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议题,尤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不不穷,更加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监部门及检测技术的质疑。针对此社会热点问题,本文在当今食品安全问题的大背景下,基于对我国在食品生物检测方面的常见要求以及相关的检测特点分析,重点探讨了当今主流的三种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并对三种新型的检测技术的检测效果及技术对比进行了分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