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波与物理场组合食品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0-10-20
超声波技术在食品科技中应用前景广泛,为克服其存在缺陷,强化和优化食品加工技术过程,超声波与物理场组合使用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取得更好技术效果。介绍超声波分别与微波、超高压、真空、电场、红外、紫外技术形成的物理场组合技术及其应用。该技术能有效缩短食品组分的提取时间,加速大分子物质降解、促进酒的陈酿、食品杀菌和干燥。今后应重点开展超声波-物理场组合体系各因素影响规律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超声及其组合设备
-
电分析化学法检测食品中有机合成色素的应用进展
来源: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发布日期:2020-10-18
综述了近几年来电分析化学法检测食品中有机合成色素的应用进展,重点讨论了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碳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等)、聚合物材料等在电分析化学应用中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前景(引用文献73篇)。
-
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标准比较与分析
来源:农药学学报 发布日期:2020-10-16
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和限量标准一直广受公众和各方关注。文章总结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 763—2019)中针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规定及其变化,就现有最大残留限量(MRL)要求与国内农药产品的登记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匹配性分析,并与主要的相关国际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日本和欧盟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中国现行标准覆盖了41.7%已登记的植
-
食品来源的碳点合成特性及生物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发布日期:2020-10-16
碳点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特性近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合成碳点的食品主要来自果蔬、动物、加工食品及食品废弃物等,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通过水热合成法、微波辐射法、热解法等方法合成的食品来源碳点,具有粒径小、量子产率高、细胞毒性低等优点。研究发现食品来源合成的碳点在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药物传送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将近年来不同来源的食品合成碳点的特性及
-
开启食品科学的大门——新形势下《食品历史与文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20-10-15
大学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拓学生思路,全面塑造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食品历史与文化"作为食品学院开设的特色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食品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食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心。本文探讨并反思该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讲好故事引发学生思考食品对社会发展的无形推动作用;通过对食品起源进化与发展的分析,树
-
食品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探析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20-10-15
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食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究,探讨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挖掘食品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提升食品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测定食品中烷基汞
来源:分析试验室 发布日期:2020-10-15
通过固相萃取前处理,有效排除食品基质干扰及实现对痕量烷基汞的富集,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SPE-LC-AFS)测定食品中甲基汞和乙基汞。样品经2 mol/L HCl超声提取,调pH至近中性后,过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在优化后的测定条件下,两种烷基汞在2.0~4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4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课程改革探索——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0-10-15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理论知识陈旧、教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理论知识的整合及更新、教学方法的丰富、考核方式的完善等3个方面的探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微酸性次氯酸微纳米气泡净化机对食品和物品的消毒效果研究
来源:中国消毒学杂志 发布日期:2020-10-15
目的研究微酸性次氯酸微纳米气泡食品净化机对食品和相关物品的净化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微酸性次氯酸微纳米气泡食品净化机消毒不同食品和物品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该净化机产生的微酸性次氯酸对不同食品消毒作用9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杀灭率达96.00%以上。该净化机对婴儿用品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作用9 min,杀灭率范围为98.60%以上;对餐饮
-
检测食品中胭脂虫红的处理方法及波长选择的研究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 发布日期:2020-10-1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类食品中胭脂虫红的含量。试样用盐酸于水浴中酸化后,用甲醇溶液提取,根据不同类型的产品,提取液经聚酰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或不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研究在276nm和494nm波长下的检测结果,两者均在2.5~10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9%和0.76%,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102%和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