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中铝元素的测定方法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0-11-25
铝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金属元素。现代科学证明铝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如果进入体内的铝超过一定标准就会致使人体出现毒性反应,因此,必须对食品中的铝元素含量进行准确检测,确保人们不会食用铝元素超标的食物。本文详细介绍了测定食品中铝元素的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性。
-
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发布日期:2020-11-25
食品召回制度能够为整个食品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在食品安全管理的同时,必须根据国外食品召回制度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明确我国目前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的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
食品中脂类物质的~(1)O_(2)氧化及控制方法
来源:食品科学 发布日期:2020-11-23
脂类食品中存在的天然色素通常是潜在的光敏剂,可以通过光敏反应Type II途径将基态氧激发并转变为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_(2))。~(1)O_(2)是一种亲电性、非自由基的激发态氧分子,具有活化能低、反应活性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引发脂类物质氧化,并最终导致其氧化劣变。本文查阅并分析了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脂类食品中~(1)O_(2)的形成途径、光敏氧化机理及甘油
-
食品中常见过敏原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科学 发布日期:2020-11-23
近年来,食物过敏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由食物过敏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关注。目前对于过敏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避免摄入含过敏原食物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因此,过敏原检测与标识对过敏人群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本文介绍了八类常见致敏食品中主要过敏原的结构与致敏特点,综述了现阶段用于过敏原检测的主要技术,包括基于蛋白水平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基因水平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以及质谱技术。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
MHS固相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及水中铅(Ⅱ)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0-11-20
建立一个快速、准确测定食品及水中铅含量的MHS固相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考察吸附p H、洗脱液种类、体积、样液及洗脱液流速、样液体积及共存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见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线性范围5~300μg/L,检出限0.22μg/L,相对标准偏差2.8%(n=11)。标准品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将该方法应用于食品和水样中铅含量的分析,方法回收率在95%~104%
-
无菌包装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 发布日期:2020-11-20
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介绍无菌包装常用的包装材料,综述无菌包装技术在牛奶、果蔬汁、豆浆、肉制品等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展望其在液态食品和特殊食品中的研究发展前景,为推动无菌包装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食品感官评价的作用及与方法概述
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 发布日期:2020-11-20
根据食品感官评价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概述其定义和主要内容,总结感官评价方法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现有检验方法的优势和缺点,展望相关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 发布日期:2020-11-20
综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萃取流程、溶剂、装置和技术特点,介绍其在啤酒、烟草、色素、植物籽油,咖啡等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相关试验研究成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D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发布日期:2020-11-1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食品中维生素D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正己烷萃取、浓缩后,采用Agilent XDB-C_(18)色谱柱分离、10 mmol/L甲酸铵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经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维生素D_2和D_3在5~5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二者检出限为2μg/kg,定量限为5μg/kg。在各浓度水
-
探析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常用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20-11-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屡屡发生,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检测工作,党和国家也曾多次修订、完善食品质量检测相关规定,提高对食品检测的要求,检测方法也在逐步改进、完善,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做了一些阐述,希望能给食品检测机构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