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在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下的应用探讨
来源:中国卫生法制 发布日期:2015-09-15
为探讨2014年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运行的方式方法,分别对新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食品安全部分和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食品安全部分应当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有助于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
-
试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吹哨人制度
来源:法制博览 发布日期:2015-09-15
新《食品安全法》第三条以成文法的形式确定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基本原则,可见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任何人都责无旁贷。吹哨人作为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者、企业内幕的知情者,理应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从建立健全投诉举报体制机制、提供人身及就业等方面的保护、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方面来保障吹哨人的权益,力争让吹哨人这一群体早日释放应有的正能量,从而为食品安全形势
-
浅谈实验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5-09-15
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后,食品安全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在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检测能力的不足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短板,现有的现场快速检测和法定检测二元检测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开展实验室快速检测有助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检测筛查能力。因此,从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检测筛查能力。
-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发布日期:2015-09-15
食品安全问题是攸关百姓福祉的基本命题。本文将在介绍宏观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有指向性地指出我国现存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而给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深切保证当代国人的健康权益,促进我国整体社会建设事业的良好发展。
-
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以郑州市安全监管为对象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5-09-15
郑州食品安全监管至少存在四个层面问题:一是现有监管力量与实际工作不匹配;二是生产监管环节多头管理与真空地带并存;三是食品安全领域责任划分不清;四是小作坊数量大增加监管难度。要解决这四个层面问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现有监管体制的创新上下功夫;二是严格执行现有监管政策;三是加强行业自律从组建行业联盟始;四是构建新的公共性;五是发掘政策杠杆的潜力。
-
2011—2013年甘南州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来源:职业与健康 发布日期:2015-09-15
目的了解甘南州居民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分布状况,分析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来源。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和食品卫生微生物检测标准,对14类1 024份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食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1—2013年采集1 024份样品,检出6种食源性致病菌104株,检出率10.2%,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沙门菌10株,蜡样芽孢杆菌41株,创伤弧菌1株,阪崎肠杆菌1株
-
浅谈HACCP管理体系在食品安全监督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 发布日期:2015-09-15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之一,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甚至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因此,一直以来食品安全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将食品安全监管视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
-
潜江市农村食品安全浅议
来源:湖北植保 发布日期:2015-09-15
调查,从农村生产加工环境的污染、农村食品的购销渠道及包装,着重分析了农村食品安全现存的问题,同时对农村食品安全管理的不足做了简要阐述,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用于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开发
来源:北方经贸 发布日期:2015-09-15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建立食品跟踪、管理、追溯的"源头到餐桌"的信息溯源体系,是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论文旨在研究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食品产业链数据,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
新形势下完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探讨
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5-09-15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其不仅决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幸福指数,亦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把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各地正在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在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应着力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系统化建设、转变监管思路、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育监管支撑体系,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