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南通市市售食品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食品与药品 发布日期:2015-09-20
目的掌握地方市售食品安全动态状况,及时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市售食品安全信息。方法按标准方法检测食品中理化、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及农药兽药残留等指标。结果全市共抽检食品63类2401份样品,合格2317份,合格率96.50%;其中油条合格率最低,为18.75%;不同采样场所(χ2=66.718,P<0.01)食品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风险监测,为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部署监管工作,提升地
-
食品安全危机中的消费者行动:基于实践的视角
来源:社会学评论 发布日期:2015-09-20
消费者行动研究过多关注于消费者运动和消费者维权等正式的、集体的社会行动,忽视了更为隐匿的、日常生活意义上的消费者行动。消费者通常采取的是更安全的、回避风险的行动策略,而非个体维权或有组织的集体反抗。基于实践理论视角,本文归纳了三种消费者行动策略:基于系统信任的行动策略,基于传统信任的行动策略和个体化行动策略。这三种行动策略作为理念类型而存在,表现为社会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时的自我保护,同时具有促进社会
-
食品工业旅游开发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15-09-18
食品工业旅游具有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的需求、扩大食品企业的品牌影响、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使消费者参与食品企业管理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等重要作用。中国食品工业旅游存在旅游项目设计单一、游客参与度不高、食品企业自身重视不够以及缺乏专门的硬件配套等问题,从而使其陷入开发的现实困境。只有通过对食品工业旅游项目进行全面综合设计、对同一地区的食品工业旅游进行系统整合、加大对食品企业工业旅游重要性的宣
-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原因及刑法规制研究现状
来源:中国市场 发布日期:2015-09-18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人最基本的需要。食品安全属于公民生命、健康权范畴之一,它是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从我国宪法、民法、刑法等到食品安全法,都体现了对公民健康权的保护。然而,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现象逐年增多,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单靠宪法、行政法、食品安全等法律规定,仍不足以对此类犯罪进行遏制,故当下有必要专项对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原因及刑法规制研究现状进行剖析,通过追本溯源,梳理当下该问题的争论
-
认知无线电传感器网络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15-09-18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中,传感器信息准确地捕捉是此类系统的关键。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能有效解决在食品安全生产和监测系统中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干扰和信道拥堵的问题,并通过MATLAB的仿真结果证明所建立系统模型的合理性。
-
论食品安全犯罪的现状与刑法再完善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15-09-18
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犯罪防治还存在两个问题,即有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对犯罪嫌疑人震慑力不足,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严重缺失问题。为了有效根治日趋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问题,应当在考察国外防治食品安全犯罪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加强有关防治食品安全犯罪方面的刑事立法工作,加大刑罚力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并尽快完善监管和配套制度。
-
浅析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的监管职能
来源:商 发布日期:2015-09-16
中国有句古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否能够吃饱早已不是现代人所关注的问题,而食物的安全性已成为我国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食品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公民的身体健康,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塑造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对政府相关部门存在的职能不足的环节进行分析整理,并就此类问题提出
-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责任研究
来源:标准科学 发布日期:2015-09-16
新《食品安全法》最大亮点在于网络食品交易相关的规范制度首次进入到法律规制当中。本文阐述了新《食品安全法》中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商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监管、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的相关规定。分析了新《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三十一条中对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食品经营者有审核、审查的义务,网络食品交易安全管理责任的问题,以及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规则制度等问题。提出了网络食品交易第
-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5-09-15
针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展开阐述,从政府、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管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
公众对食品安全舆情处置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日期:2015-09-15
基于感知风险和食品安全舆情相关理论,以合肥、福州、石家庄三个城市的592名城镇居民为案例,探讨个体变量、环境变量、政府的舆情处置行为对公众对食品安全舆情处置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水平等个体变量的差异并不会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舆情处置感知的显著变化;而家庭收入水平、公众对舆情传播渠道的信任程度等环境变量对公众的舆情处置感知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政府的舆情处置行为变量中,政府舆情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