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生鲜家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解读
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发布日期:2016-11-30
本文阐述了《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生鲜家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的制定背景,详细解读了重点关注内容、重要技术指标内容和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以期帮助企业和监管部门了解标准制定的目的,掌握标准内容和要求,以及准确运用标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标准的应用和实施。
-
浅析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来源:知识经济 发布日期:2016-11-30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不足,从监管主体地方政府自身的角色出发寻找原因,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的职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
新体制下提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若干思考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3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提升政府监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是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实行的食品安全新监管体制解决了多头监管问题,但仍有一些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且不容忽视。在新监管体制下仍然需要注重完善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改善农产品初级产品市场环节的监管,在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要有新举措。提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还需要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
保障食品安全 建设绿色家园
来源:基层农技推广 发布日期:2016-11-30
为提高食品安全法制化水平,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文章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根据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只有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以及消费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才能把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安居乐业的绿色家园。
-
美国食品召回制度研究
来源:世界农业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召回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公众人身健康、减少食品危害的基本手段。本文从美国食品召回的现状出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食品召回制度的特点,并探讨了美国食品召回制度的运作机制。
-
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公众参与——基于对话式的研究进路
来源:理论月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参与主体主要由专家构成,在评估过程中,往往受专业技术的过度理性、专家参与体验实践的有限性以及评估结果的利益代表性等因素影响,使得专家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获得公众普遍认同。因此,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实践运行中有必要引入公众参与制度,通过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的对话互动,实现公众意愿对政府行政的积极回应。
-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及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社科纵横 发布日期:2016-11-30
近年来,重大食品危害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和争议,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是影响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降低消费者夸大的食品安全恐慌心理,干预引导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是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风险感知为切入点,以转基因食品为例,分析食品消费中的风险感知规律,引导消费者形成理性的风险感知,为管理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建议。
-
食品安全共治中的风险沟通——企业如何扮演沟通者角色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完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的风险沟通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利益相关方就食品安全风险及其相关因素相互交换信息、意见和看法的过程。企业作为安全治理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主体和沟通主体,在食品安全风险沟通中要坚持科学公正、诚实守信、及时公开以及理性参与的原则。企业在食品安全风险沟通中,要培养风险沟通意识,坚持风险沟通原则,加强风险沟通工作以及借力行业
-
试论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
来源:技术与市场 发布日期:2016-11-3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升,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情况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对食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就比较重要。主要就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食品安全的进一步强化。
-
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理路:困境解构与政策耦合
来源:理论月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行治理机制强调利益博弈格局下的分段监管,对治理绩效之提升造成诸多困境,急需对之进行有效解构,并在网络化治理视域下对其进行政策耦合,完成中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理路设计:一方面要重塑多元主体间的信任关系,即通过个体利益让渡与公共利益建构、权威信息发布与信息不对称消除、伦理道德规范建设与公共道德体系重建来实现;另一方面要促进参与各方的协调共生,即通过价值协同、信息共享、诱导及动员三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