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专业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6-11-3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基于此,以食品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创新实验、实践基地培养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模式的建立、培养计划的制定,以及课题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
-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来源:亚太教育 发布日期:2016-11-30
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力举措,能为经济社会培养出创新创业型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在归纳食品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如何构建较为合理的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
-
探索中医药院校食品专业后期教学新模式
来源:高教论坛 发布日期:2016-11-30
本文以医药院校的食品科学类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知识模块为对象,从后期教学的学习方式、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三方面进行后期教学新模式的构思、设计和探索,努力建立健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为培养优质、高能的食品科学类专业人才提供依据。
-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食品专业教学改革
来源:西部素质教育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专业涉及多门专业多个学科的知识,主要目的是向社会提供食品销售、检验及生产等方面的人才。文章基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创业指导工作、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加速课程改革等方面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
食品检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30
本文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食品检测技术专业实施的可行性,阐述了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思路,包括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加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日常管理;强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责任管理等。
-
广西独立学院食品专业生源结构与就业特点分析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6-11-30
探讨食品专业生源结构和毕业生就业特点,为食品专业更好地服务地方食品产业提供参考。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专业本科生入学数据和就业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就读食品专业的学生人数和女生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大部分来自广西区外和城镇;食品专业毕业生主要回生源地食品企业和非食品企业就业,但在广西就业的比例明显低于广西区外的。可见,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其来源密切相关。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能训练教学项目设计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16-11-30
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是巩固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的要求,根据专业技能训练项目设计的依据和人才培养目标及实际教学情况,按照专业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分类,以三年级为例,设计实践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大类和多个二级子项目。通过对二级项目的教学实践,提高食品类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实效。
-
IFT国际认证要求对我国食品专业体系建设的启示
来源:中国轻工教育 发布日期:2016-11-3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食品工业的国际化,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在不断改革创新,但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作为国际上公认的较为完善且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IFT国际认证要求为我国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通过五大模块课程设计和两种类型能力培养,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增强学生核心技术能力,注重"软实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创新
-
食品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途径
来源:科教导刊(上旬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科研能力是衡量食品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以满足食品产业框架调整的人才需求。本文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食品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食品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途径。
-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食品类专业特色竞争力构建路径
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 发布日期:2016-11-30
以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生态学和食品类专业在课堂上的融合机制。用生态学限制因子定律分析食品类专业的特色竞争力,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探讨食品类专业特色竞争力的构建路径,为促进食品类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