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0-02-15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通过分析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探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食品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优化实践考核体系与管理体系,旨在培养符合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
不同人生规划的食品专业学生对专业主干课程评价的调查结果——以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 发布日期:2020-01-30
本文以锦州医科大学食品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学生的人生规划为依据,对专业主干课程评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食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策略,为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
项目驱动式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探索——以圣农食品学院为例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发布日期:2020-01-2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以圣农食品学院为例,从食品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思路、项目驱动式的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的主要举措及实施流程进行研究与效果分析。
-
PBL教学法下的食品英语教学——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0-01-20
随着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国际交流日趋频繁,这要求从业人员在掌握食品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以此做到可从事国际领域的交流合作、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等工作,这使得食品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食品英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词汇、基本的翻译方法,更要求学生学会将专业英语转化成一种应用工具,通过其获取国际食品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而现阶段食品英语教学仍旧面临一系列问
-
高职食品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现代农村科技 发布日期:2020-01-20
通过分析当前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程体系的优化、校内外基地的建设、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实习等方面对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一些构建思路。经实践证明,该体系全面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效果明显。
-
广西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食品专业生产实习学生去向分析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0-01-15
探讨食品专业生产实习学生去向特点,为产教融合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专业生产实习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食品检测机构和食品企业是学生实习的主要去向,其中到食品检测机构实习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且以集中实习为主;广东和广西是学生实习的主要聚集地,其中以广东一线城市为主;实习单位地理位置、实习待遇、上班制度及学生择业等因素影响实习去向。可见,本科食品专业与广东
-
食品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0-01-15
生产实习是食品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阐述了食品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性与意义,分析当前食品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现状及当前生产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食品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意见,以期为食品专业生产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初探
来源:轻工科技 发布日期:2019-12-09
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应用性极强的本科专业,因此生产实习是该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与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密切相关。为培养具有食品特色的本科技术型人才,建立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至关重要。论文就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如何最大的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对于食品专业学生培养发挥作用而探讨,通过采取优化设置实习项目、规范实习管理制度、培养一批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等措施来更好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为教学
-
转型背景下食品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评《“工商融和”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
来源:中国酿造 发布日期:2019-11-25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食品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所谓应用技术型人才既可指研发、推广高、精、尖技术的人才,也可指奋战在一线,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人才。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创新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和转型背景下社会对食品专业的人才需求,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当下食品专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的新一轮挑战。在此背
-
教育思想大讨论下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19-11-20
在全国高校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背景下,立足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修订人才培养政策方案、构建创新能力实践教育平台、建立多元化的师资团队等措施,探究教育思想大讨论下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理论+实践"知识型人才、"科研+实训"的创新型人才和"课堂+实习"的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和分层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