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及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备用服务多目标竞价优化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发布日期:2016-01-25
研究了电动汽车接入电网(V2G)提供备用服务与备用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首先,建立了V2G备用服务的市场交易机制,并提出一种能够准确估计V2G备用服务实时可调度容量的等效变换方法。然后,以机会约束规划反映负荷波动、发电机停运、V2G出力偏差等随机性因素,构建了考虑备用经济性、可靠性及碳排放的多目标竞价模型。接着采用交互式决策方法处理该多目标优化问题,并结合随机模拟与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进行
-
考虑转矩波动的电动汽车舒适性稳健性优化
来源:汽车技术 发布日期:2016-01-24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存在转矩波动和非簧载质量增加的问题,建立了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同时考虑永磁同步电机磁场的非正弦分布,建立了相应的Matlab/Simulink模型,并利用两者联合仿真模型研究了转矩波动及非簧载质量对电动汽车舒适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响应面近似模型,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车辆舒适性进行了稳健性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不仅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可靠性。
-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研究综述
来源:机电工程技术 发布日期:2016-01-22
动力电池荷电状态估算的意义在于提供电池剩余容量方便驾驶员及时了解汽车的续驶里程,从而提高电池能量的使用效率,提高电动车的整车性能。综述性地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动力电池荷电状态估算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放电试验法、开路电压法、支持向量回归法和系统滤波方法等7种方法;最后列表对比各种方法之间的特点。最后得出研究结论,评述了应用中最佳的方法,同时对未来动力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说明。
-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
来源:商 发布日期:2016-01-20
本文通过理论的梳理构建了一个客方要部专利——主方创新要部专利——国际保护主义三要素理论框架来探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行业外观逆向设计过程如何规避潜在侵权风险的研究,以起到对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发展的启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规避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时应该采取如下3个路径:(1)充分调查客方要部专利的可靠性,在逆向设计前先对客方所具有的要部专利进行深入调查了解;(2)选择针对汽车外观设计
-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九大功能
来源:汽车电器 发布日期:2016-01-20
介绍电池管理系统在电动汽车上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SOC及SOH的预估、故障诊断、高压环路互锁、电池均衡、数据通信、电池绝缘监测及继电器管理;并对每一个功能提出其硬件设计的思路。
-
动力电池编码与电动汽车身份识别
来源:电源技术 发布日期:2016-01-20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日趋明朗,政府在努力推动产业朝阳发展的同时,需将动力电池安全与末端治理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对每个动力电池标记唯一的识别码,在车联网终端系统上加装动力电池射频卡阅读器,使动力电池通过无线信息网络连接到动力电池安全云计算服务平台,并在平台内部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实现了动力电池状态监控、动力电池行驶记录定位检测,有利于落实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
-
电动汽车预约充电策略研究
来源:电力需求侧管理 发布日期:2016-01-20
分析目前电动汽车预约充电系统潜在的问题,提出电动汽车预约充电构想。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导航系统,建立电动汽车快速预约充电模型,并采用迪杰斯特拉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快速预约充电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
电动汽车电池箱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来源:汽车工程学报 发布日期:2016-01-20
电动汽车电池箱的结构设计应该满足多变运行环境和工况下的疲劳寿命要求。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某款电动汽车电池箱结构进行建模,基于频域法分析其在随机振动环境下的响应,根据Miner提出的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和材料S-N曲线,对随机振动条件下的电池箱结构进行疲劳分析。结果表明,原结构可以满足随机振动试验要求。为随机振动环境下电池箱结构的疲劳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
-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来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发布日期:2016-01-18
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合部分,对中国未来城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分析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电动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可得到电动汽车发展的顺序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近期产业化的重点,纯电动汽车是研发重点,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发展目标。通过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带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和产业化,为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打下基础。根据贝恩公司
-
电动汽车补贴应向非货币政策转型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发布日期:2016-01-18
"过去,我们对政策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加大补贴力度’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手段,更有甚者认为,补贴越多,产业就会发展越快。但通过研究发现,补贴特别是直接货币化的补贴是把双刃剑,必须要有很好的转换机制与其衔接。"1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永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能源汽车政策工具包解析》发布会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