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中中职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21-10-0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领域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比重,信息化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被逐步应用。所以就要求在面向就业的中职汽车各专业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本文将具体探讨能源汽车和校企合作项目的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
校企合作模式下技能型汽车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探索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21-10-05
高等专科学校是培育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工程学院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符合汽车产业发展的诉求,契合国家经济进步的诉求。基于此,本文将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基于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探究培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价值、问题和对策,以期为培育高素质汽车人才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
校企合作中中职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21-10-0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领域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比重,信息化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被逐步应用。所以就要求在面向就业的中职汽车各专业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本文将具体探讨能源汽车和校企合作项目的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
新能源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来源:木工机床 发布日期:2021-09-30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顺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而产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输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本文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就校企合作的几种方式进行探索和思考。
-
中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以电工电子类专业为例
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发布日期:2021-09-25
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性和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面考虑,融合本地域电子器件技术产业发展的特性,讨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方式和长效机制问题。根据剖析当今我院电工电子类专业的发展规模和专业人才,探寻适合当地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技术专业发展和推广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
校企合作共建电工电子类实习实训基地分析
来源:大众标准化 发布日期:2021-09-23
当前,随着电工电子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电工电子类专业也成为各大院校中的热门专业。电工电子类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教学实践中,必须落实好"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重要原则,重视提高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水平,力求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行业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文章主要在分析校企合作共建电工电子类实习实训基地重要意义、当前电工电子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校企合作共建电
-
基于非对称优势的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建设实践探索——以西安航空学院现代汽车产业学院为例
来源: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09-20
产教融合是国家教育创新改革的目标,应用型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是践行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西安航空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基于与不同发展水平企业校企合作所积累的合作办学经验,对现有资源的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考虑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联合进行了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初步搭建了现代汽车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地方普通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校企合作模式下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来源:中国新通信 发布日期:2021-09-20
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子软、硬件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地变化。面临变化的需求,职业教育应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根据职业教育电子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重新定位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方法进行积极改革与创新。
-
电气电子类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以PLC课程为例
来源:轻工科技 发布日期:2021-09-17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以任务驱动教学为导向、开展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为引领、拓展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学思路,促进电气、电子类应用型工科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践,通过积极的践行和尝试,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开拓思维、敢于大胆创新的意识。
-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轻工科技 发布日期:2021-09-17
在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产业需求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导向。针对吉林省信息技术产业升级调整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新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吉林省该类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思路及具体改革方案,以达到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人才能力与吉林省相关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