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新工科视域下的机械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9-04-16

    站在新工科和大工程观的视角,对机械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时代背景和培养模式进行梳理,并以南京工程学院机械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经验为例,提出一条多元协同、内外整合、优势互补、学研融合的优质育人路径。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装备制造技术 发布日期:2019-04-15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设计》作为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实践课程的开展在目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机械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新工科发展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发布日期:2019-04-10

    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面向人工智能设计了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升级路径,将人工智能技术交叉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完成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造,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科竞赛成绩、项目申请及论文发表数量均有显著提高。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建设探索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发布日期:2019-04-01

    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加强指导教师水平和资质的管理、加强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核与评价、加强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
  • 新工科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专业青年教师培养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19-03-30

    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建设一支符合"新工科"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专业青年教师队伍,高校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对人才的建设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新工科"建设对新能源汽车专业青年教师队伍的要求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新能源汽车专业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以适应"新工科"的途径,提出了基于CDID工程教育模式对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高校青年教师的建议和设想。
  • “新工科”背景下的汽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优化

    来源:高教学刊 发布日期:2019-03-19

    "新经济"的发展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加快"新工科"建设,培养大批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因而成了当务之急。文章以汽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为例,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探索通过实施研究型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及完善考核方式,全面改造优化该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跨界整合能力,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核心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思考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19-03-15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有代替普通燃油汽车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特点,指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方向育人短板,针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建设提出几点意见。
  • 以竞赛为驱动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广西物理 发布日期:2019-03-15

    在当前"新工科"创新理念的背景下,高校对电子信息类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为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探索多年以竞赛为驱动的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与实践取得的经验,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积极钻研的求知热情,以达到全面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的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 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农业教育研究 发布日期:2019-03-15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普遍意识到实验教学环节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而农业院校的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文章在分析了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段,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并在部分机械专业课程中实践了"基于Lab VIEW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推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9-03-15

    通过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从理论体系、实践体系构建等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和思考,并结合该校办学定位、特色和过去多年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未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首页  上一页  ...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