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tar-CCM+软件在农业机械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来源:农业与技术 发布日期:2021-12-30
针对农业机械在教学过程中创新与改革问题,通过应用Star-CCM+软件对多风道喷雾机内部风道进行流体仿真操作分析,详细介绍了整个流体仿真过程以及仿真结果分析,讨论了在农业机械教学过程中引入Star-CCM+软件操作的新教学方法。在课程中应用软件对农业机械部件进行仿真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农业机械的过程中解决实际农业工程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 发布日期:2021-12-30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针对食品类专业核心专业课程“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进行探讨。阐述了“食品化学”课程在德育育人中发挥的作用,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培养教育方式,凝练和导入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工作生动而实在地融入衔接到教育教学中,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人格和品质的塑造全方位结合育人。
-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内蒙古石油化工 发布日期:2021-12-28
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化工设计》课程面临的问题,探索性的提出几点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改革,在少学时下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发布日期:2021-12-20
分析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激发爱国情怀、树立社会责任感、弘扬工匠精神三个角度挖掘了机械制造基础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点,探索了机械制造基础思政教学中案例与讨论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来源:电子技术 发布日期:2021-12-20
阐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设计,教学实践的措施与途径,从而提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
基于多元兴趣驱动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高教学刊 发布日期:2021-12-18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数不断压缩、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兴趣驱动的新型课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生活、升学、就业和课程互联为驱动源,通过深挖学生兴趣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能强化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培养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工程意识、创新意识与交流能力。总的来看,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推动机械制造
-
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来源:装备制造技术 发布日期:2021-12-15
通过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认证为标准,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强化实践能力为目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能力培养效果为标准,改革人才评价体系;以专业发展为需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开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研究,达到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电系统及装备研发、制造、管
-
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来源:装备制造技术 发布日期:2021-12-15
通过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认证为标准,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强化实践能力为目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能力培养效果为标准,改革人才评价体系;以专业发展为需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开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研究,达到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电系统及装备研发、制造、管
-
电子封装结构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以江苏科技大学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教学为例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 发布日期:2021-12-15
电子封装结构课程是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以该课程在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历程和教学方法为例,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开始,展示了教学路径和教学方法,采用模拟软件辅助分析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体现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过程,使教学过程变得具体、详实与生动。
-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分析
来源: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发布日期:2021-12-15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针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开课学期、先期能力要求、课前课后准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7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给出了作者十多年来在创新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方面的做法,总结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的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方法。上述经验不仅可为该课程的授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