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理念下研究生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以“化工热力学”教学为例
来源:化工时刊 发布日期:2024-06-25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引入研究生“化工热力学”的教改研究与实践中。针对目前的翻转课堂存在教学模式不清晰、教学效果不能准确评价的问题,建立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和过程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并与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查阅文献,主动学习课程资源,解决化工生产中的热力学问题。通过改革与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
体验式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4-06-25
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类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食品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促进产业发展与创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保障食品安全。针对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类专业“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引入体验式教学理念,结合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操作体验、互动过程、实践经历等促使其主动探索发现。通过“情境设置-主体体验-评价体验-体验迁移”的模式,改
-
化工环保与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中国冶金教育 发布日期:2024-06-25
按照“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从环境保护和化工安全生产的角度提出通过校企合作,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对化工与信息化融合的相关内容进行强化,增强环保意识、安全观念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既懂化工又懂安全环保的复合型人才。
-
高校化工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4-06-25
现今,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效满足新时期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对高等人才的应用需求。有机化学作为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学科,应在新时期教育发展环境下,持续做好教育改革的实践创新,进一步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及教育有效性为核心,构建课程教学新体系,提升课程教学实践质量。
-
思维导图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冶金教育 发布日期:2024-06-25
以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为导向,在CDIO、PBL、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现代课堂教学改革中引入思维导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并从课前准备、课堂讲解、课后回顾及教学活动等方面改革教学方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
“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检查与维护》课程为例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发布日期:2024-06-25
针对目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匹配度不足的问题,不少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模式.本文在充分调研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国内技能竞赛内容和X证书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以岗定课,基于岗位能力需求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赛促教,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以证融课,实现课程内容与技能证书内容相融通等途径实现“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并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以“
-
电气相关专业“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4-06-25
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电气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从课程与专业的联系、学生学习状况、教学内容体系、授课方法、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探究教学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形成新的课程理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面向
-
全英文“机械表面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来源:科教导刊 发布日期:2024-06-25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为了探索如何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化高等教育挑战,在全英文“机械表面工程概论”课程中提出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教学模式——ISG(Integrated Small Groups)。该模式深入融合国际及中国学生,强调跨文化合作与交流,以促进不同背景学生的学术合作和文化理解。ISG教学模式通过外籍学生与中国学生结组,以工程问题为导引,理论讲授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中采用全英文
-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工业微生物 发布日期:2024-06-22
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文章基于《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从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角度出发结合思政元素,对课程改革进行实践探索。通过确立课程思政目标、增加教学思政元素,以及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机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科学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为食品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
“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实验科学与技术 发布日期:2024-06-21
传统电路学科基础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需求。2018年,电子科技大学在全校范围内推出了学科基础课程“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融合了学校原有的“电路分析基础”和“模拟电路基础”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革。该文介绍了“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进展,并通过2018—2022年共7 912名学生的成绩统计数据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