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BE理念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来源:化学教育(中英文) 发布日期:2023-08-18
结合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对课程的相关教学改革探索与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组织、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到了教育教学有机统一。相关举措具有通用性,可为相关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
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高教学刊 发布日期:2023-08-17
为探索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教学方法,该文以转设后的山西工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为研究,采用现场调研、文献查阅、数据比对等方法,通过分析产业学院建设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基于OBE理念的教学体系,选取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按照“基础线上学、深化课堂学、提升实践练”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和评价。经过教学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学生编程水平、对教学满意度,以及教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广州化工 发布日期:2023-08-15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为指导对化工热力学进行教学改革,明确对应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简与优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主线式教学法和案例驱动法;通过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在考核方式上注重过程考核。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教学质量。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广州化工 发布日期:2023-08-15
化工原理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生产的重要桥梁,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工程应用的一个关键过渡,课程本身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工程思想的熏陶。为适应新工科对高校输出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分别从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和考核标准等方面探索课程改革的方向,着力于提高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
-
《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以周转轮系的传动比为例
来源:专用汽车 发布日期:2023-08-15
《机械原理》课程在机械类专业中是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却忽略了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以讲授“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内容为例,介绍了在《机械原理》课程中设计思政内容的思路和具体过程,课堂实践证明,思政元素的融入,激发了学生的科技报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
-
1+X证书制度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职业教育 发布日期:2023-08-15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共育。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标准修订。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引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等的改革探究,以期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知识技能,为社会培养现代复合技能型人才。
-
新工科背景下以“互联网+”推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索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3-08-15
在新工科背景下,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推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打造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智能学习系统,构建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化工相关专业“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来源:云南化工 发布日期:2023-08-15
“化工分离工程”是化工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新工科背景下,以能源化工专业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中体会,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与创新能力。
-
“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3-08-15
“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是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专业人才尤为重要。针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索,剖析该课程目前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教学新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发布日期:2023-08-15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原理多、涉及公式多,学生预习不到位,使实验过程过度依赖老师、被动学习、丧失兴趣。基于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剖析,提出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从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和课程考核三个维度对课程进行改革。融合先进教学方法,多渠道、多方式地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自主作用,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优化实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