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0-11-22]
2021 年,信用风险缓释长周期逐渐步入尾期,叠加外部宏观变量向好与内部盈 利状况改善,银行估值中枢有望趋势性提升,建议积极布局。
[金融业] [2020-11-21]
10 月单月保费增速放缓,各家开门红策略分化。上市险企发布2020 年10 月保费收入数据。单月同比增速新华保险(+3.5%)>中国平安(-1.1%)>中国人寿(-4.7%)>中国太保(-5.7%), 10 月保费环比增速分别为中国平安(-13.1%)>中国太保(-33.6%)>新华保险(-39.2%)>中国人寿(-56.1%)。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10 月保费收入分别为223 亿元、292 亿元、108 亿元、108 亿元。相较于9 月,10 月保费收入增速进一步降低,行业仍然处于疫情的负面影响下。各家险企今年的开门红策略也有所不同,新华保险仍将重心放在2020 年,努力冲刺业绩,10 月仅新华保险单月保费呈现正增长;中国人寿和太保整个10 月都在为开门红做准备,单月保费环比呈现较大幅度下降;平安今年将开门红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从10 月中旬开始筹备开门红工作。
[金融业] [2020-11-21]
开门红已箭在弦上,将大幅扭转行业负债端低迷趋势,开启新一轮保费增长周期。从周期角度来看,过去20多年我国寿险业负债端呈现7年周期(4红3黑)特征,从2018年开始由于监管、代理人、疫情多方面的冲击使得过去三年寿险行业负债端表现低迷,2021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复苏以及居民在疫情刺激下保险意识的提升,保险需求将不断走强。同时各上市险企均已积极布局2021年开门红工作,从产品吸引力到经营节奏都相比去年有了显著改善,当前行业开门红工作已箭在弦上,开门红新单保费大概率将实现超预期的增长。2021年开门“红”有助于代理人产能和规模的企稳回升,进一步带来后续时间保障型产品的销售改善,实现全年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的较好增长,从而开启新一轮的复苏增长周期。
[金融业] [2020-11-21]
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线上化发展已较为成熟,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以前主要由具备网销优势的车险和短储+万能险拉动,2016年起商车费改全国推广、中短存续期产品和快返型产品销售受限,场景保险快速增长。截至20H1,互联网非车险保费已达112亿元(YoY+11%),除泰康和人保等短期健康险规模较大外,国泰产险、众安在线等科技基因更深厚的保险公司更具优势。
[金融业] [2020-11-21]
近年来,投资热点从“互联网保险”向“保险科技”升级。保险科技经营主体包括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平台类公司、技术服务商和传统保险公司四大类,商业模式包括B2A、B2B/2G、B2B2C三大类。代理人高脱落、低产能、素质低、收入低、金字塔结构等队伍顽疾导致寿险业务由量增到质提的动能转换成为难点,而提质难的背后则是客户触达和交互的不易。目前主要尝试包括:传统险企赋能队伍、i云保结合扁平化架构与赋能项目、Lemonade针对标准化产品形成AI替代。
[金融业] [2020-11-21]
在经历行业监管环境重大变化以及“黑天鹅”事件的3 年间,人身险行业高增长不再,保费增速从2017 年的20%以上下降到当前的个位数,上市险企业绩出现较明显的分化。我们认为,此前几年业绩出现较大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策略和销售节奏不同。在饱受负增长之困和来自各方面压力的背景下,今年各公司销售策略趋于一致,开门红市场竞争变得充分和激烈,业绩分化程度或将减小,此前业绩表现占优的公司优势或将减弱。
[金融业] [2020-11-19]
[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 [2020-11-19]
[金融业] [2020-11-19]
[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