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长三角养老金融崛起 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加工时间:2020-11-19 信息来源:CBN《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词:长三角;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摘 要:
内 容:

[ 在过去几年间,长三角养老金融在规模发展、收益率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充足性、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均衡性及区域联动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金融事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仍存在一定矛盾,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

“一体化"和“高质量"是长三角发展的两大“关键词"。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老龄化这一难题始终横亘在前。在这片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中,养老金融的高品质呈现,将会为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长三角的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也能够为全国其他地区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为解决全国老龄化难题提供范本。

因此,继2019年的《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发展报告》,今年第一财经再次携手中国太保旗下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长江养老发布《长三角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聚焦这一区域内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问题。

报告通过数据分析、案例采访等方式发现,在过去几年间,长三角的养老金融行业在规模发展、收益率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充足性、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均衡性及区域联动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长三角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长三角地区的老年抚养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京津冀、珠三角(由于数据可获得性原因,以广东省数据来代替)这两个我国主要一体化区域相比也是最高的,并在近几年上升速度最快,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

因此,在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中,寻找破解老龄化难题的养老解答范本至关重要。而养老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养老金融这一金融媒介的融通作用,进一步发展高质量的养老金融成为大势所趋。

报告认为,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速度、覆盖面及充足性,以及“三支柱"结构的均衡性;养老金融的市场化运作及收益的稳定增长、养老金融创新发展、区域养老金融联动发展等方面均是养老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过去几年间,长三角养老金融在规模发展、收益率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充足性、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均衡性及区域联动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金融事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仍存在一定矛盾,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体量持续增长,充足性及均衡性不足

长三角地区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体量持续增长,但充足性及均衡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报告数据显示,在上述三个区域中,长三角地区2019年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亿人,京津冀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分别为0.8亿人及0.73亿人。长三角地区不仅基本养老金参保人数最多,也是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相对较快的一个区域,但其增速自2017年后就显得乏力。

尽管近几年全国基本养老金覆盖率逐年提升,但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基本养老金支付压力巨大,结余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也始终处于低位。

报告数据显示,长三角城镇职工养老金账户结余增速从2018年的13.9%大幅下滑至2019年的2.4%,京津冀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增速也均在2019年出现大幅下降,分别从19.8%和20.4%下降至11.7%及10.9%。在三个区域中,长三角地区的养老金结余在2019年不仅增速下降最快,且从绝对值上来看,其增速仍较大程度上低于其他两个区域,结合老龄化情况,长三角的养老金给付压力在全国范围内仍较为突出。同时,在替代率方面,不管是全国平均水平还是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均低于50%。而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的养老金最低替代率为55%。

因此,单靠基本养老金很难支撑起满足需求的养老生活,第二、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显得紧迫而重要。

在第二支柱方面,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年金资产金额、企业账户数、职工账户数全国占比等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地区,但自身发展深度仍有待提高;不过同属第二支柱的职业年金由于带有强制性,规模累积迅速。第三支柱方面,多项试点均在长三角地区落地,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初期阶段,对整个养老保障体系还无法起到支撑作用,亟待快速发展。

同时,我国“三支柱"仍处于结构性失衡状态,“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呈现一支独大的局面。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7万亿元,全国社保基金2.6万亿元。两项合计,第一支柱占比高达71.7%;企业年金1.8万亿元,职业年金0.8万亿元。两项合计,第二支柱占比22.4%;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估算值为0.68万亿元,第三支柱占比5.9%。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第一支柱占比8%,第二支柱为61%,第三支柱接近31%。相较其他地区,长三角的第二、第三支柱在“三支柱"体系中的比值稍高,但仍属于结构性失衡状态。

养老金融收益率创近年新高

报告发现,随着养老金融市场化运作近年来的全面铺开,收益率创近年新高,而长三角金融机构在其中承担了重要作用。

报告数据显示,在基本养老金方面,自2016年底以来,其累计投资收益额894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76%,与委托之前相比,保值增值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而在基本养老金市场化运作甄选的21家投资管理人中,总部或注册地位于上海的多达9家。而企业年金方面,其市场化运作中的核心角色——受托人2019年底数量为13家,从受托规模来说养老保险公司是绝对“主力",而其中总部位于上海的3家养老保险公司受托规模占到36.9%,这些金融机构的良好运作维持了企业年金近年来的收益率水平。人社部数据显示,2019年企业年金市场平均收益率达8.3%,为近四年最高水平。

同时,近年来养老金融在体制机制、科技、对外开放等方面延续创新态势,而长三角在创新方面无疑走在全国前列。报告认为,伴随创新升入,养老金融行业正在向综合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未来拥有集团内多项养老金融业务协同合作优势、重视科技发展及投入的大型养老金融机构,将会在行业内拥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而在区域联动方面,长三角养老一体化正在加速进行,不过更多的是关于养老产业整体的框架性合作或是关于养老服务的一体化进展,而养老金融发展则更多是“各自为政"。相信随着养老金融的相关纲领性文件落地以及监管对于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整体推动,长三角养老金融的联动发展也将进一步加快。

养老金融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条路径

长三角既是我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前沿阵地,同时汇聚了丰富的金融资源,金融要素齐备,金融机构集中,具有高质量发展养老金融的坚实基础条件。

而养老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自然离不开身在行业中的机构的高质量发展。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张“金融名片",国内首家“A+H+G"股上市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旗下涵盖众多养老金融业务。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太保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迈进,在对股东利益的提升、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对广大客户的“太保服务"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观察其发展历程,报告总结出了长三角养老金融机构通往高质量发展的三条路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改革发展相关的一系列国家战略中寻找高质量发展机会;在产品、投资、服务等关键领域中打造高质量发展能力;在金融科技中提升高质量发展效率。

长三角养老金融虽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但其发展程度与长三角的老龄化发展速度及老年人对养老生活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一方面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养老金融还需进一步深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长三角养老金融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为了促进长三角养老金融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在国家政策层面,可加大长三角地区第二、第三支柱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年金投资范围,研究制定符合养老资金长期需求的投资专项政策;可在长三角地区试点建立“三支柱"统一个人账户,打通“三支柱"间的资金流动;提升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程度,助力区域养老金融整体高质量发展;在机构供给侧层面,可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构建养老金融社会场景;提升养老金融投资管理水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助力长三角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而在个人养老意识方面,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尽早规划养老产品配置;站在长期角度考量养老金融产品,并考察产品的养老属性和养老相关配套服务。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